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朋友圈熱難敵股價寒氣逼人!全球知名車企爭抱英飛凌等碳化硅巨頭大腿,華為站臺的A股襯底龍頭「破發」,5倍大牛股年內接近腰斬

2023-03-11 19:12

財聯社3月11日訊(編輯 劉越)據外媒報道,安森美當地時間周一宣佈,已與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集團達成長期供應協議,為寶馬的電動汽車提供Elite SiC芯片。

據財聯社不完全梳理,特斯拉、奔馳、大眾等一眾車企爭相綁定意法半導體、Wolfspeed、英飛凌和羅姆等國際碳化硅功率器件巨頭。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最新研究統計,隨着安森美、英飛凌等與汽車、能源業者合作項目明朗化,將推動2023年整體SiC功率元件市場產值達22.8億美元,年成長41.4%。

image

碳化硅(SiC)是突破性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功率器件若裝在純電動汽車上,續航里程可提升一成,電池體積也可更小。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特斯拉近日宣佈下一代驅動單元將減少75%碳化硅,一度帶崩A股相關板塊,天岳先進、東尼電子、三安光電和晶盛機電等股價紛紛「用腳投票」。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推進新方案的原因,還是在於當前碳化硅的產能不足和價格偏高的問題。

image

國內廠商碳化硅器件良率相對較低 無一入選比亞迪碳化硅模塊芯片採購方名單

國際SiC巨頭已掌握一定的准入門檻,如意法半導體的應用經驗與封裝,Wolfspeed的8英寸產品開發能力,英飛凌和羅姆的設計能力,還有安森美的垂直整合。Yole數據顯示,在2021年,上述五家企業掌握全球88%的碳化硅市場份額。短時間內,國內半導體公司或還很難與海外巨頭相競爭。

比亞迪的碳化硅器件的採購情況也驗證了這一點。分析人士指出,比亞迪在去年的一份交流紀要中披露,在主要應用於車載OBC(充電機)的大功率單管產品中,比亞迪經臺灣漢磊代工,自供率實現65%-70%,余下由深圳埃斯科等廠商採購。而在碳化硅模塊芯片的採購上,70%來自博世,20%來自意法半導體(ST),少數來自科鋭(更名前的Wolfspeed),而國內廠商無一家入選。原因在於,目前碳化硅器件的成本端國外更有優勢,良率更高。此外,有觀點表示,如何滿足車規的高標準要求,是幾乎所有本土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碳化硅技術節點來看,業界最先進的是8英寸,主流是6英寸。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很多6英寸第三代半導體產線都是依靠6英寸硅基產線改過來的,在芯片端的設備以二手的六寸線設備為主,其中部分核心設備,如注入機、光刻機等,目前還不具備成熟的解決方案,需要在二手市場淘換。但過去幾年國內硅基半導體相關產能的數輪擴張,已經讓二手市場的六寸線設備所剩無幾,給第三代半導體行業的投建造成了阻礙。

國內眾企競逐格局混亂 天岳先進、東尼電子和三安光電等明星公司股價高位回調 各現隱憂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範圍內,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發展上處於「四足鼎立」狀態。國內的競爭卻要比國際上更加激烈,眾企競逐,格局混亂。產業鏈分為襯底、外延、到設計、製造、封測等環節,其中,襯底價值量佔比最高,接近50%,Yole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龍頭天科合達和天岳先進的合計市場份額不到10%。國內廠商在SiC功率器件領域入局相對較晚,相關企業士蘭微、斯達半導、華潤微、三安光電等持續佈局相關產線,積極尋找突破空間,其他國內碳化硅器件公司主要包括時代電氣、振華科技、泰科天潤和芯粵能等。

羣雄逐鹿之際,天岳先進、東尼電子和三安光電等A股明星公司股價表現等方面卻傳遞寒氣。

image

▌天岳先進:「兩個客户抬進IPO」 現價低於發行價

國內碳化硅襯底龍頭天岳先進於2022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格為82.79元/股。但股價自2022年10月曆史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超五成,目前低於發行價

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參與天岳先進A輪融資,上市前,資本市場就對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根據Yole統計,天岳先進的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的市佔率從2019年的18%提升到2020年的30%,躋身於該市場的世界前三。但分析人士指出,天岳先進2020年來自客户A和客户B的收入佔比為78.75%,剩下的客户皆為珠寶公司。公司引以為傲的碳化硅襯底業務實際上只有兩個核心買家,市場競爭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驗證。有媒體形容:「兩個客户將天岳抬進IPO」。

image

業績方面,天岳先進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4.17億元,同比下降15.56%;淨利潤虧損1.75億元,同比盈轉虧。此外,天岳的部分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需向外資供應商採購,其比例超過70%。依賴外資供應商的風險依舊不容小覷。

分析人士指出,為天岳先進「站臺」的華為對於第三代半導體的熱忱在2022年年初戛然而止。2022年2月,哈勃投資入股特迪斯半導體,后者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設備的研發與製造,而在此之后華為至今再未染指第三代半導體行業。有分析認為現階段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水平可能還無法滿足華為造車的需求,因此華為暫時停止了對產業的投資。

▌東尼電子:1月初宣佈獲得碳化硅大額訂單 股價坐上「過山車」年內接近腰斬

國產碳化硅襯底新秀東尼電子1月初宣佈獲得碳化硅大額訂單,三年交付量劍指90萬片。除簽約重大合同,受益於消費電子、光伏、醫療、新能源業務營收及毛利提升及匯兌收益,東尼電子預計2022年淨利同比大增約200%,利好疊加下股價衝至86元/股的高位。

但股價隨后一路下探,「高潮」出現在特斯拉欲減用碳化硅的消息刺激下,東尼電子3月2日開盤跌停,3月3日繼續跌超9%,股價創年內新低自1月曆史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近四成。拉長時間看,東尼電子2021年階段低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460%,而今高光漸隱。

業內人士預計,東尼電子的大單或許是爲了市場先簽的合約,利潤可能不高,但國內廠商做的碳化硅襯底幾乎都沒什麼利潤。

▌三安光電:碳化硅全產業鏈龍頭股價高位回調超六成 第三代半導體所佔營收比例不高

2022年11月7日,碳化硅全產業鏈龍頭三安光電公告,全資子公司與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需求方簽署碳化硅芯片《戰略採購意向協議》,預估訂單金額為38億元。在此之前,2022年3月25日,理想汽車(車和家)與三安光電投資成立半導體公司——蘇州斯科半導體,註冊資本3億元。業內推測,兩者合資公司未來將主要從事新能源乘用車驅動電機控制器SiC芯片的研發。

但三安光電的股價卻表現平平,自2021年曆史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達64%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受到來自資本市場、媒體輿論等多方面的追捧與期待,但第三代半導體業務對於國內玩家們真實的業績貢獻,在現階段還不算高,尤其是新玩家,能展示在財務報表中的收入和利潤更少。

三安光電便是例子。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淨利5491萬元,同比下降86%,據計算環比下降89%。此外,三安光電第三代半導體所佔營收比例不高。2022年上半年集成電路芯片業務營收10.86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16.07%;且該業務中還包含了激光器及探測器芯片、砷化鎵射頻芯片等相當部分非三代半導體的產品。至今其主力業務還是LED芯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