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3-11 18:39
不久前,硅谷銀行客户曾在一天內擠兑了420億美元,佔該行存款總額的四分之一;硅谷銀行的麻煩已拖累整個銀行業,標普500指數區域銀行ETF本周下跌16.1%,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周跌幅
文|《財經》記者康愷
美國距離下一場雷曼危機還有多遠?
在經歷存款擠兑、股價暴跌后,美國硅谷銀行再遭當頭棒喝。當地時間3月10日,硅谷銀行被美國監管機構關閉,成為美國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表示,已通過其新創建的實體Deposit Insurance National Bank of Santa Clara接管了硅谷銀行。FDIC稱,硅谷銀行的所有存款已轉移到該新銀行。
這是硅谷銀行流動性危機的又一延續。在存款遭擠兑之后,硅谷銀行籌措新資本失敗。隨后,該銀行的股票、債券遭廣泛拋售。3月9日,硅谷銀行的股價一日暴跌60%,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10日盤前繼續深跌62.8%,並觸發停牌。隨后,該公司債券的交易活躍,其BBB級10年期債券價格跌至面值的31%。
硅谷銀行的麻煩拖累了整個銀行業。3月9日,美國四大銀行的市值蒸發524億美元。同日,費城銀行指數單日下跌超7%,為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
3月10日,全球銀行股再遭大幅拋售。當日,美國幾家最大的銀行股價連續第二天走低。高盛、美國銀行、花旗集團股價下挫4.2%、0.9%、0.5%。標普500指數區域銀行ETF本周下跌16.1%,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周跌幅。截至3月10日收盤,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匯豐銀行等歐洲銀行股價亦大幅下挫。
之所以恐慌情緒蔓延,是因為硅谷銀行此舉讓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浮出水面。與該銀行類似,疫情期間,許多其他美國的銀行也將大量存款投資於美國國債等長期證券之中。
瑞航投資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龐爔春對《財經》記者説道,硅谷銀行正處於金融和科技產業的「雙重逆風」之中,背后體現了利率上升對銀行利潤的擠壓,以及科技行業在美聯儲加息過程中的下行壓力,「硅谷銀行的例子更多是一個信號,它相比其它銀行,正好聚集了這兩種不利風險。因而在銀行業中更早出現問題」。
在他看來,如果美國銀行業風險進一步發酵,將影響美股估值,進而影響與美股關聯性較強的港股表現。「如果美國經濟相對走弱,則人民幣匯率可能企穩走強,對應的人民幣資產(包括A股)可能有相對美股更好的表現。」他説。
瀧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袁玉瑋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認為,硅谷銀行可能更多是一個微觀風險。因為相較於其他銀行,它的PE(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更多,更多體現了PE產業及背后的科技行業風險。銀行股的下跌,更多來自於其估值的回調。
金融與科技的「雙重逆風」
硅谷銀行的故事最早始於一場撲克遊戲。其創始人最初的願景是,幫助硅谷創業企業提供信貸和銀行服務。而后,硅谷銀行逐漸發展成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目前,該行資產達2120億美元,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國家與地區設立了分公司與辦事處。
此次硅谷銀行流動性危機的故事,始於近日的存款擠兑風波。就在不久前,該行客户曾在一天內擠兑了420億美元,這佔該行存款總額的四分之一。
3月8日,風暴開始浮出水面。硅谷銀行當日披露,由於客户存款下降,該行出售了價值約210億美元的證券組合,導致損失了約18億美元,這些虧損促使該行不得不出售股票以支撐其資本狀況。
在公司官網上,硅谷銀行表示,其主要的資本運作可以分為四點。其一,硅谷銀行計劃出售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組合中的美國國債與抵押支持債券,出售規模達210億美元。其二,這部分出售的資產久期為3.6年,收益率為1.79%。出售行為將對公司帶來18億美元的稅后虧損。其三,該銀行將通過不同形式的股權融資募集22.5億美元的資金。其四,上述操作將有利於該行自身的資本充足率,同時改變自身的資產負債策略,以匹配當前的高息環境。
硅谷銀行的這一系列操作,令外界對其未來產生了擔憂。Coatue、USV等多家機構均建議企業從硅谷銀行撤資。風險投資基金Founders Fund告訴其企業客户,由於對硅谷銀行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 (SIVB)財務穩定性的擔憂,撤回資金是沒有壞處的。
與此同時,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亦將硅谷銀行的信用評級下調至Baa1,理由是其資金和盈利能力在短期內發生了「重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美國銀行倒閉的情況極為罕見。上一次FDIC投保銀行關閉還是在2020年10月,上一次超過10家銀行倒閉還要追溯到2014年。
在龐爔春看來,投資者對硅谷銀行的流動性擔憂不無道理,因為客户本質上關心的是自己資金的安全而不是銀行的安全,如果他們撤離,則是硅谷銀行災難,正如硅谷銀行首席執行官貝克爾(Greg Becker)自己所承認的那樣:「我們銀行有充足的流動性來支持我們的客户,但有一個例外:如果每個人口耳相傳説硅谷銀行陷入麻煩,那可能真的就會有麻煩。」
「從銀行業整體來看,銀行盈利來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息差,目前美債利率嚴重倒掛,倒掛后往往會引發微觀金融企業層面的業務風險。」龐爔春進一步説道,「儲户一般在銀行存短期存款,銀行則向企業放長期貸款。長期債券收益率低於短期債券收益率,如果沒有其他對衝手段,那銀行的生意就是賠的。」
截至目前,美國1年、3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5.151%、4.470%和3.816%,與該銀行(硅谷銀行)在 2022年前購買國債的價格水平相差甚遠。備受關注的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差已超過1個百分點,為1981年以來首次。
此外,龐爔春表示,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危機還受近期美國科技行業影響,「因為硅谷銀行上下游客户和合作方可能大多都是科技企業。近期利率上行導致市面上廉價資金幾乎沒有了,科技行業頻頻裁員,硅谷銀行的業務環境自然惡化。」
會演化成雷曼危機嗎?
硅谷銀行所遭遇的問題,正讓市場關注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從某種程度上看,美國銀行業正遭受疫情存款繁榮的后遺症。目前這些機構需要大量資金,以應對該問題。
就在銀行股遭受拋售前幾天,FDIC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底到2021年底,聯邦保險受保銀行的國內存款增長了38%。同期,總貸款增長了7%。由於當時利率接近歷史低位,許多機構擁有大量現金用於投資證券。
對於流動性危機會否進一步發酵,龐爔春認為,從短期來看,要看投資者的情緒。「存款人都是為自己考慮的,一旦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有風吹草動,第一反應是把自己的錢取出來。這樣則有可能形成負循環,銀行有可能面臨擠兑風險。」
面對市場的恐慌情緒,3月9日,貝克爾召開了電話會議,建議其客户在對該銀行財務狀況的擔憂中「保持冷靜」。
美國政府也已介入硅谷銀行這場風波之中。美國財政部3月10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L. Yellen)已會見了美聯儲、FDIC和貨幣監理署高級官員,討論了硅谷銀行一事的影響。聲明稱,耶倫對監管機構採取適當行動充滿信心,並表示美國銀行體系仍具有彈性。
即將離任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塞勞斯 (Cecilia Rouse) 則試圖發出令人放心的信號。「與過去相比,我們的銀行系統處於根本不同的位置。」 她説。
從中長期來看,龐爔春表示,硅谷銀行的風波會否持續發酵,將取決於美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如果美聯儲繼續加息,則有可能導致長短端美債進一步倒掛,進一步挫傷美國銀行業的利潤,使其流動性風險加劇。
目前,市場對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預期升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表示,今年的利率峰值可能比2022年12月預期的5.1%更高,並認為如果數據持續火熱,有必要更快且更長時間的加息。這意味着,50基點加息概率再次浮現。利率市場顯示,3月22日加息50基點的概率已從上周的不到30%跳升至80%。
「不過,如果收緊貨幣政策將導致美國銀行業風險加劇,美聯儲或將考慮是否要這麼做。」龐爔春進一步表示,「這二者是互相影響的,重要的是美聯儲如何在抗通脹和防風險之間平衡。」
在袁玉瑋看來,目前來看,市場不要過分誇大美國銀行業的風險。「銀行股下跌,主要還是之前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太高了,現在銀行股估值正隨着大盤迴調。前段時間市場認為利率漲,就能帶動銀行股反彈,這屬於認知錯誤。現在市場正在修復這種錯誤。」他説。
國信證券銀行團隊3月11日發佈的研報稱,此次硅谷銀行的問題在於其在流動性寬松時期大量吸收低成本存款,並配置了長期限的債券資產,導致潛在的利率風險大幅增加。「我們認為硅谷銀行問題大概率不會演變成更加廣泛的危機事件,主要是因為公司的問題比較獨立,幾乎不存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交叉風險。對我國銀行而言,更是沒有什麼直接影響。」該研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