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鵬汽車核心高管大換血,波及聯合創始人

2023-03-10 07:46

自去年10月,小鵬汽車發郵件宣告組織大調整后,人事動盪延續至今。尤其是自今年1月30日,長城老將王鳳英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公司的換血力度更是超過行業想象。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小鵬汽車多名核心高管處於已離職或者將離職狀態。其中,動力總成副總裁劉明輝已經離職,接替他的是零部件公司德爾福的前技術高管顧捷,顧捷已加入小鵬汽車,出任動力部門高級總監,直接向何小鵬匯報。

此外,首席人才官兼銷售副總裁廖清紅也將離職,目前處於休假狀態。消息人士透露,廖清紅后續的日程已經清空,其所負責的銷售和營銷業務,已分別由小鵬汽車老人王桐和剛從吉利加入不久的易寒接管,兩人均向王鳳英匯報。

劉明輝和廖清紅此前都是向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匯報的副總裁,小鵬美股上市的高管名單中,兩人也都在列。但兩位副總裁級高管的變動或許只是開始,更大的人事震動將涉及小鵬汽車兩名核心創始成員——夏珩和何濤。

2014年,小鵬汽車由夏珩、何濤、楊春雷三人聯合創立。2017年,投資人何小鵬正式加入小鵬汽車,出任董事長兼CEO。在公司內部,夏珩長期主管產品開發、生產製造、質量等業務,何濤重心則在採購供應鏈、直營銷售等領域。但從去年10月,小鵬汽車開始大型人事調整后,夏珩和何濤的管轄業務不斷被調整、收縮。

「何小鵬打算在內部啟動一個類似‘再創業’的計劃,先破再立,后續公司會由何小鵬和王鳳英主導。」一位接觸到小鵬汽車高層的消息人士告訴36氪,而在這個計劃之下,聯合創始團隊成員夏珩和何濤,都將受到巨大震動。

36氪也獲悉,2月中旬,一封組織調整郵件只發向了小鵬汽車中高層員工,郵件顯示,小鵬汽車將對汽車技術中心、製造工程中心、供應鏈中心以及用户發展中心等核心業務進行人事調整,這些業務的最高負責權限幾乎都集中到了何小鵬和王鳳英等人手中。

「關於夏珩和何濤,幾乎未提及。」消息人士透露。

目前,小鵬汽車內部系統顯示,夏珩和何濤仍在職。據36氪瞭解,內部討論的方向之一可能是,夏珩轉去負責小鵬的各項自主零部件業務,例如電池、電機和充電技術等,為小鵬汽車繼續提供支持。

最近的一系列工商信息也指向這個變化。分別於3月3日與2月28日,小鵬汽車兩家關聯公司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是小鵬主體公司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的全資大股東即母公司,后者則是小鵬主體的97.9%控股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職務從夏珩變更為何小鵬。

與此同時,一系列註冊資本動輒數十億的小鵬汽車零部件公司不斷出現,包括充電站研發、電池製造以及電機研發等,而這些公司的法人均為夏珩。

2023年2月16日,廣州鵬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集中式快速充電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

2023年1月5日,肇慶小鵬智能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註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物聯網技術研發;能量回收系統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等,由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2022年11月21日,廣州鵬悦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註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電池製造;電池零配件生產;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等。

除了夏珩的去向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小鵬汽車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何濤也去向未知。

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目前小鵬汽車正在開展一系列合規審查,涉及不少供應鏈採購業務。今年初的高管領航會上,何小鵬也痛陳小鵬汽車的「成本控制和廉潔」等問題。

兩位副總裁變動,兩名聯創去向不明……這也是王鳳英作為外部勢力進駐之際,小鵬內部自創立以來最深刻的人事地震——除了董事長何小鵬、負責投融資的顧宏地外,造車創始團隊幾乎全部換血。換句話説,何小鵬正在建立一個全新的造車團隊。

36氪就上述信息向小鵬汽車求證,官方表示:部分信息存疑,有待考證。

新航向

動力總成中心、銷售與服務體系是小鵬汽車這場人事地震*裂開的地方。

動力總成負責人劉明輝於2017年10月加入小鵬汽車,主管汽車動力系統研發工作,從0-1搭建了內部的三電團隊與技術產品。在此之前,劉明輝在一汽集團工作了25年。

相比在智能駕駛業務的大手筆投入,小鵬汽車在三電領域(電池、電機、電控)一直缺乏標誌性建樹,「在三電領域自研的都是一些非核心的技術,從來沒有想過要最早去做一些核心技術,比如逆變器、碳化硅、電芯等。」一位小鵬汽車員工説道。在用户層面,小鵬的車輛續航虛標也常常遭到用户吐槽。

以汽車心臟動力電池為例,其成本至少佔整車價格40%甚至更高。在上游鋰資源強烈波動、電池企業的強勢供應,以及去年特斯拉多次降價面前,三電領域技術儲備不多的小鵬汽車幾乎很難有還手之力。其內部自研的電池BMS系統的軟硬件集成與硬件設計,還是由何濤管轄的汽車技術中心團隊來研發,而非劉明輝負責的動力總成中心。

超快充也是小鵬提升三電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不過此前小鵬800V高壓平臺核心零部件如功率半導體,主要來源於英飛凌與瞻芯電子(小鵬2022年投資的一家功率半導體企業)。

理想汽車則是選擇在功率半導體方面自研、建廠。其在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內部測試,跟主流車型上搭載的硅基 IGBT的400V平臺相比,其自研的800V高壓平臺功率半導體,可以實現15%的能效提升,節省更多電池成本。

隨着劉明輝離去,夏珩重心轉向動力核心零部件,也印證了小鵬汽車未來要將三電核心技術握在手里的決心。

而在銷售與服務體系方面,正在休假中的廖清紅是何小鵬2018年從奇虎360挖來的人力資源大將,廖還曾在華為擔任人力資源總裁。

一直以來,廖清紅擔任小鵬的首席人力資源官的同時,還分管了部分銷售業務,管理授權經銷商體系。不過2023年1月王鳳英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全面負責產品規劃、產品矩陣及銷售體系后,廖清紅實際上已改向王匯報。

王鳳英加入后,為人做事「雷厲風行」「殺伐果斷」,員工之間私下都「避而不談」。

據小鵬員工表示,去年10月架構調整后小鵬汽車董事會只剩何小鵬一名執行董事,如今王鳳英已加入其中。何小鵬則忙於融資、公司戰略層面的工作。

在工作匯報環節,副總裁級別管理層雖然明面上還是向何小鵬匯報,但「實際上很多業務的決策都是由王鳳英來做的(除了自動駕駛),感覺她就是二把手了。」該員工表示。

先破后立

縱觀這場人事震動,最直接的起點仍是2022年9月新車G9的上市發佈失利,這也引發了小鵬汽車去年10月大調組織架構、何小鵬迴歸造車重心,以及力邀王鳳英加盟,促成人事大換血。

而在創業圈中,聯合創始人因難以跟上公司發展而遭遇「出局」的並不少見,何小鵬的好友雷軍,也曾在創建小米手機5年后,將作戰不力的聯合創始人周光平撤換。

伴隨組織調整、人員離開,也有不少新鮮血液補充進小鵬汽車,據36氪瞭解,包括德爾福高管顧捷、吉利系人才易寒等。

有小鵬汽車投資人和合作夥伴向36氪表示,看好新的管理團隊,希望王鳳英與新管理層的到來,能夠為小鵬帶來新的產品規劃、銷售打法。去年小鵬汽車全年累計交付12萬輛,在「蔚小理」中目標銷量完成率*。這意味着,小鵬汽車今年需要比以往都更謹慎地抓住機遇,纔可能留在角逐賽場。

目前,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等核心優勢依然穩定。近期上市的改款車型P7i,搭載了小鵬城市高階輔助駕駛NGP功能。小鵬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在近期訪談中稱,小鵬是國內*家能夠基於BEV和transformer架構落地靜態網絡,擁有實時生產高精地圖能力的公司。據官方消息,自3月起小鵬城市NGP功能將在深圳、上海等多座城市多車型落地。

同時,小鵬今年還計劃推出一款中型SUV車型,定位低於G9,配備純電800V高壓平臺等。如何把握這些關鍵車型的營銷,考驗着新進駐小鵬汽車的員工們。

更重要的是,這輪人事地震或許能幫助小鵬汽車快速建立一個相對穩固的「后院」。畢竟,步入2023年,純電動車的市場更加激烈,特斯拉、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車企車型攻勢與價格戰只會更加猛烈,理想汽車也在找準切入純電市場的時機,蔚來則在研發上面更是毫不手軟。后院足夠牢靠,才能更專心應對友商強悍的圍攻。

近期造訪小鵬汽車的產業鏈人士向36氪總結:感覺小鵬內部士氣沒有影響,但因為人員輪崗比較多,工作內容調整比較多,工作節奏有些慢。

對於小鵬汽車來説,這場人事震動需要儘快落定。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36氪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