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芝商所擬4月推出離岸人民幣期權

2023-03-07 09:24

周一,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表示,將於4月3日推出基於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的期權。當前這一計劃正等待監管部門的審查。 

CME表示,此舉可能會增加交易量,並使投資者接觸到更廣泛的金融產品。分析師則指出,這些合約將幫助投資者在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中建立對衝,尤其是經濟重開為在中國更多的投資鋪平道路

CME集團外匯產品全球主管Paul Houston表示:

「離岸人民幣已成為全球外匯交易的核心部分,我們很高興提供這些期權合約,以幫助客户在中國重新開放之際管理匯率風險。我們的期權合約將為場外交易市場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補充。」

Optiver外匯期權交易主管Tim Brooks認為:

「美元/離岸人民幣期權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施複雜的對衝和交易策略。通過在推出美元/離岸人民幣產品時提供流動性,我們期待增強市場參與者抓住機會和管理風險的信心。」

法國巴黎銀行G10外匯流動期權主管Adrian Averre稱:

「由於美元/離岸人民幣期權已成為場外交易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對之一,芝商所的最新舉措是對其外匯期權產品組合的一項激動人心且及時的補充。我們期待成為芝商所市場上活躍的流動性提供者。」

人民幣交易量已將在過去三年飆升,彰顯其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人民幣佔2022年全球所有外匯交易量的7%,並超越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成為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去年人民幣期權的交易量比三年前幾乎翻了兩番。

俄烏衝突爆發后,隨着世界「去美元化」進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新的機遇。當地時間3月6日,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稱,按照俄羅斯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機構——莫斯科交易所今年2月的統計數據,人民幣有史以來首次超過美元,成為該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的貨幣。

統計數據顯示,莫斯科交易所2月人民幣交易量超過1.48萬億盧布(約合196億美元),比1月高出三分之一。該所2月以美元結算的交易量也有所增長,達到1.42萬億盧布(約合188億美元),增幅為8%。

從整體佔比上看,莫斯科交易所2月各類貨幣交易量中,人民幣佔主要貨幣交易總量的近40%,美元佔比略高於38%,歐元佔比為21.2%。相比之下,一年前美元交易量佔87.6%,歐元佔11.9%,人民幣僅佔0.32%。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延長了在岸人民幣的交易時間,也促進了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交易温和增加。

周一,離岸人民幣跌破6.95元至一周低位,較上周五紐約尾盤跌544點。在岸人民幣兑美元3月6日16:30收盤報6.9194,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92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