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金發科技花樣追債7.5億投資5年未收回   應收款項80億資產減值拖累淨利兩連降

2023-03-07 07:41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改性塑料龍頭金發科技(600143.SH)追債取得了成效。

今年3月1日,金發科技發佈了一則公告,再次讓市場關注焦點聚集在其應收款項上。公告稱,因為無錢支付,知名地產商奧園集團將位於重慶的159套別墅抵債給金發科技。

這是金發科技追債的結果,也是無奈之余的下策。2021年,金發科技將一家保理合資公司股權轉讓給奧園集團,由此引發兩年多的討債之旅。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應收款項偏高,成為拖累金發科技淨利潤下降的重要因素。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合計達80億元。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計提的減值損失合計達5.88億元。

近幾年,除了減值損失拖累外,受原材料漲價、下游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金發科技經營承壓。2021年,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降超60%,2022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再降逾30%。

奧園159套別墅抵債2.53億

始於2018年的一次合作,金發科技投入的7.50億元,至今仍未全部收回。

金發科技最新公告顯示,奧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園集團」)方面轉讓給公司的159套別墅完成過户。這是一次以資抵債,目的是最大限度儘快解決相關債務問題。

時間回到2018年。為建立健全公司類金融服務,優化資源配置,金發科技與奧園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園資本」,原名「廣東奧園金控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各自業務、資源等優勢,實現合作共贏目標,同意共同出資發起設立保理公司。2018年2月9日,金發科技與奧園資本簽訂《發起人合作意向書》,約定金發科技、奧園資本分別出資50%共同發起設立金奧保理,註冊資本6億元。2018年5月25日,因金奧保理業務發展需要,金發科技、奧園資本分別向金奧保理增加投資4.5億元。

截至2018年5月,金發科技累計向金奧保理出資7.50億元。雙方約定,在合資期間,金奧保理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等管理人員將保持穩定。同時約定金奧保理未履行上述承諾事項時,金發科技可書面通知奧園資本,要求奧園資本回購金發科技持有的金奧保理全部股權。

2021年11月,因金奧保理管理層發生變動,觸發奧園資本回購金奧保理50%股權。於是,雙方簽署協議,金發科技將所持金奧保理50%股權轉讓給奧園資本,轉讓價款為7.56億元。相較於7.50億元投資,相當於回本退出。

然而,7.56億元的債權,金發科技百般努力,至今仍未全部收回。

爲了追討債權,金發科技對奧園集團提供的十余項資產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盡職調查,對這些資產的價值和變現能力進行了充分評估。由於這些資產基本上都辦理了抵(質)押擔保,且部分資產還存在被查封情形,最終,金發科技選取了兩項資產,即珠海奧園廣場、合肥奧園城市天地。珠海奧園廣場主要為商鋪,賬面價值12.37億元,金發科技受讓價款為12.60億元。合肥奧園城市天地賬面價值3860.39萬元,評估值為4232萬元,轉讓價款為4083.11萬元。

爲了順利拿到上述房產,金發科技也是拼了。珠海奧園廣場原本處於抵押擔保狀態,金發科技掏出9.41億元真金白銀解壓。最終,珠海奧園廣場抵債3.19億元。

在追債方面,金發科技還與奧園集團其他債權方鬥智鬥勇。

2022年1月29日,奧園集團確定通過其下屬企業重慶勁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勁揚」)轉讓重慶奧園鑑雲山相應資產用於抵償金發科技的股權轉讓款。159套別墅合計作價3.23億元,抵償股轉款為2.53億元。

為防止奧園集團方面的其他債權人查封上述159套別墅,保障該房產順利過户登記至公司名下,金發科技選擇了暫緩信息披露,直至完成房產過户才披露。

159套別墅抵債后,金發科技還有1.36億元股權轉讓款沒有追回。

債務超200億負債率攀升

真金白銀變成房產,金發科技的資產變重,財務壓力加大。

上述7.50億元合資進軍保理業務,讓金發科技受傷不輕。

從經營業績方面看,2018年至2020年,金發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3.17億元、292.86億元、350.61億元,同比增長9.42%、15.68%、19.72%。對應的淨利潤為6.24億元、12.45億元、45.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9%、99.43%、268.64%,呈現加速增長之勢。

然而,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01.99億元,同比增長14.65%,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淨利潤下降至16.61億元,同比降幅達63.7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6.36億元,同比下降65.37%。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293.15億元、12.03億元,同比下降0.94%、30.49%,扣非淨利潤為9.34億元,同比下降44.70%。

2021年淨利潤大幅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即醫療健康板塊主要產品銷量、售價下降,綠色石化板塊主要產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材料成本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資產減值損失達4.86億元(不含信用減值),主要是對上述股權轉讓款計提。

2022年前三季度的淨利下降,除了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外,原材料漲價、下游需求不足是十分關鍵因素。

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金發科技的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合計爲5.88億元。

減值損失數億元的背后,是公司應收款項居高。截至2022年9月底,金發科技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75.12億元、其他應收款5.74億元,二者合計爲80.8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1.16億元增加29.70億元。

與淨利潤連續下降、應收款項增加相對的是,金發科技的財務壓力增加。截至2022年三季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7.12%,為歷史最高位。具體債務方面,期末,公司長短期債務合計爲205.32億元,較年初的172.52億元增加32.80億元。

2022年前三季度,金發科技的財務費用為8.21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的7.66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