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巴菲特再次談論他的目標

2023-03-06 13:11

沃倫·巴菲特在每年一度的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公開信中稱讚了投資者對慈善事業的支持。圖片來源:HOUSTON COFIELD/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當全球最受尊敬的投資者之一沃倫·巴菲特發言的時候,所有人都應該用心傾聽。作為規模龐大的財團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首席執行官,92歲高齡的巴菲特現在很少有時間接受採訪,因此他寫給公司股東的公開信是華爾街的一件大事。

巴菲特以熱衷於教導他人而聞名。他通常不僅會在公開信里討論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還會給年輕投資者提供建議,詳細分析市場中的關鍵主題,有時候會批評首席執行官們的不當行為。今年的公開信也不例外,在這封11頁長的公開信中,耄耋之年的巴菲特首先簡單分析了人們對待儲蓄和代際財富的態度發生的變化。

他在信里寫道,以前的傳統觀念認為,儲蓄是爲了「維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去世后的遺產將留給家人朋友。但現在,巴菲特認為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而且他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者是這種趨勢的先行者。簡單來説,他對他和投資者們對慈善事業的支持感到自豪。

他寫道:「我們的經歷有所不同。我們認為,伯克希爾的每一位股東基本上是‘儲蓄一時,儲蓄一世’的類型。儘管這些人生活優渥,但他們最終會將大部分的資產捐獻給慈善機構。」

巴菲特稱,伯克希爾的目標是為這些「有奉獻精神的儲蓄者」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他們反過來會在去世后將大部分的財富捐獻給慈善機構。他們並不像以前的投資者那樣熱衷於「打造帝國」,或者購買汽車和珠寶等華麗的「炫耀性資產」。相反,巴菲特認為他們的目標是積攢財富,享受優渥的生活。

有樣學樣?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者對代際財富和慈善的態度,似乎是在以巴菲特為榜樣。2006年,巴菲特決定「逐步」捐出其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全部股票,放棄將資產留給子孫來打造商業帝國。這些股票在巴菲特的1,060億美元淨資產中佔很大一部分。

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圖片來源:PHOTO BY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2010年,巴菲特與微軟(Microsoft)的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共同創立了「捐贈誓言」(Giving Pledge),承諾在有生之年或「去世后」捐出99%的財富。他的目標是號召其他億萬富翁作出類似的承諾,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20多位億萬富翁加入他的行列。

如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的忠實追隨者們似乎也在加入捐出個人財富的趨勢,巴菲特對此非常高興。「一個人如何處置金錢會暴露其本性。」他寫道,「誰會不喜歡為我們這樣的股東工作呢?」

但不只是伯克希爾的投資者正在改變「打造帝國」的心態。隨着壽命延長和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留下慈善遺產,將財富留給子孫后代的做法已經不再流行。

市場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嬰兒潮一代留給X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財富約為84萬億美元。但其中約有12萬億美元已經被投入到慈善事業。Edelman Financial Engines的理財規劃與市場營銷負責人傑森·範德羅表示,美國只有37%的富人計劃將財富留給家人。

他在2022年12月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很苦惱如何為子女提供支持。」他還指出,在嬰兒潮一代,「這是我賺到的財富,你也應該努力」的心態越來越流行。這對他們的子女(以千禧一代為主)而言可能是一種無用的安慰,因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New York Federal Reserve)最近發現,由於學生貸款增多,30歲左右的羣體所揹負的債務總計達到3.8萬億美元,創歷史紀錄。隨着房價的歷史性暴漲,千禧一代和Z世代與父母在同樣的年齡擁有一套住房的可能性更低。

沃倫·巴菲特年度股東公開信的啟示

巴菲特在最新股東公開信中除了讚揚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者節儉的生活態度和為慈善捐款的意願以外,還包含一些與市場和經濟有關的有趣消息。

儘管美國面臨惡性通脹和加息,但巴菲特在信中依舊對經濟表示樂觀,他認為,儘管有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但看空美國經濟從來不是好主意。

「我已經做了80年的投資,這超過美國建國時長的三分之一。儘管我們總是喜歡甚至熱衷於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但我從未見過長期做空美國是有意義的。」他寫道。「而且我高度懷疑這封信的讀者未來會有不同的經歷。」

但巴菲特也向美國的公司高管提出了一條「重要警告」,他認為一些高管爲了打動分析師偽造財務業績,這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嚴重問題。

他寫道:「這種行為令人厭惡。偽造財務業績不需要天賦:只需要有強烈的欺騙他人的慾望。一位首席執行官曾經向我描述他的詭計是‘大膽而富有想象力的會計行為’,這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的恥辱之一。」

巴菲特還稍微進行了回顧分析,稱自己只是「馬馬虎虎的」管理者,他坦言,自己之所以從1965年以來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業績」,主要是得益於對可口可樂(Coca-Cola)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等公司的十多筆重要投資。

他表示:「在管理伯克希爾的58年里,我的大多數資本配置決策只不過是馬馬虎虎而已。此外,在某些情況下,我的糟糕決策也是靠着極大的運氣才得以挽救。」

巴菲特説道,他的錯誤給投資者帶來的啟示很簡單:只要幾筆成功的投資就可以「創造奇蹟」。

「在鮮花盛開的時候,野草枯萎同樣重要。」他説。「當然儘早行動和活到90歲,同樣有助於創造奇蹟。」(財富中文網)

譯者:劉進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