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千億美元利潤當前,看油公司轉型的「真相」

2023-03-02 19:58

本文來自:能源新媒 作者:武魏楠

2022年,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利潤達到了歷史高水平——超過2000億美元。
 

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全球能源需求回收和俄烏衝突的影響,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暴漲,油公司們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道達爾能源宣佈利潤創新高,如不扣除與俄羅斯業務等相關撥備,公司去年全年淨利潤達362億美元,較前一年翻番。

英國石油公司bp宣佈2022年淨利潤為277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15.8%,創歷史最高紀錄。

殼牌(Shell)宣佈去年淨利潤達399億美元,也創下歷史最高水平,是2021年的兩倍多。

Equinor2022年的淨利潤達到287億美元,高於1年前的86億美元。

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財報顯示,2022年該公司淨利潤為560億美元,遠遠超過其在2008年報告的創紀錄的452億美元。

另一家美國公司雪佛龍2022年全年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36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34%。

 

 

 

 

 

喧囂塵上的爭議


 

 

 

油公司的鉅額利潤自然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在能源價格暴漲的大背景下,政治家、民眾、環保組織等,都要求對油公司徵收更多的「暴利税」。

美國總統拜登在最近的國情諮文就表示:「石油巨頭剛剛公佈了創紀錄的利潤,去年,他們在全球能源危機中賺了2000億美元,太離譜了。」

2022年9月,歐洲在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開始徵收「暴利税」,英國、意大利等國先后宣佈了「暴利税」的徵收。預計僅英國在2022年至2029年,就將額外收取400億英鎊的税款。

相比於暴利,更讓人在意的是油公司面對鉅額利潤時,如何正確處理轉型問題。

2月初,有媒體報道稱bp可能會調整能源轉型的步調,引發了行業討論。

2020年,bp宣佈了實現「淨零」的遠景30年目標,除了可再生能源等零碳投資外,bp強調了到2030年油氣產量相比於2019年下降40%。

現在,這一目標被調整爲了25%。市場顯然接受了bp的改變,在政策變化的48小時之內,bp的股價上漲了10%,達到了三年半以來的最高水平。

「世界的變化證明,廣泛倡導的能源轉型比許多人最初設想的要複雜得多。」bp首席執行官陸博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油公司轉型不簡單


 

 

 

我們不能簡單地將bp在能源轉型上的變動歸咎於「大公司的貪婪」。無論是bp還是埃克森美孚、殼牌或是道達爾,對投資人負責是企業亙古不變的核心所在。

積極轉型是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淨零」是未來的趨勢,必須搶先佔據有利的制高點。但是俄烏衝突、新冠疫情、經濟復甦等一系列因素也表明,許多國家、企業、甚至是民眾都開始對轉型產生擔憂,保障能源安全、穩定是第一要務。

「過去三年使人們更清晰地認識到,世界期待並需要的能源應當是供應安全、可負擔和更低碳——三者兼具,這就是‘能源三重挑戰’。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採取行動加速轉型,另一方面要確保有序轉型,使可負擔的能源繼續滿足當今世界的需求。bp正在追加對能源轉型的投資,同時加大對當今能源體系的投資,這樣也符合世界對我們這樣公司的預期。」陸博納説。

資本市場的表現就是:不會放棄化石能源更高的投資回報。

不可預知的投資回報,是油公司投資新能源的一大障礙。在石油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油公司顯然無法適應電力這種公用事業行業的遊戲規則。

「我們的DNA是我們喜歡汽油、天然氣等原材料的波動性 。我們知道可能有低點,但也有高點,」殼牌原首席執行官本·範伯登説。「但公用事業不是那樣,這些人接受受監管和控制的回報水平。」

從油公司投資可再生能源的總體情況來看,投資回報率大約在6%~8%左右;而石油和天然氣投資的回報率則普遍在10%以上。

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石油和天然氣主管吉姆·彼得金表示,如果油公司巨頭能夠從開發和擁有可再生能源資產中獲得「兩位數的回報率」,這將有助於説服股東在未來支持更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收購。

公司是以資本聯合為基礎,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法律規定的程序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組織。

不賺錢,對於公司來説都沒用。

因此油公司所面臨的困境是一致的:在追求向綠色能源過渡的過程中,(在保證賺錢的基礎上)多快纔是最合適的?

儘管調整了2030年油氣產量下降的目標、繼續增加油氣支出,但是BP也強調會增加在清潔能源、氫氣、電動汽車充電等方面的支出。

相比於一味地強調碳中和、減排,能源平衡、安全和穩定是更受歡迎的議題。

bp不是唯一選擇「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油公司。加碼新能源產業、大手筆收購新能源類資產的殼牌也沒有放松石油和天然氣。

在投資者詢問殼牌減產石油承諾時,CEO薩萬的回答是:「殼牌上游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的長壽,是公司關注的核心部分。」

殼牌表示,它仍然致力於能源轉型戰略,正在努力解決如何在能源轉型期間最大化回報的問題。

殼牌在2022年的利潤翻了一番,達到近400億美元——這是其115年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其資本支出計劃保持不變。2022年,殼牌在其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部門投入了35億美元,僅佔該集團總資本支出的14%。它在2023年的支出將大致相同。

「我們不能認為低迴報是合理的。」薩萬説。


 

 

 

石油驅動世界?


 

 

 

事實上當我們對比來看的時候,殼牌這樣的歐洲油公司們還是沒有放松能源轉型的。

道達爾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1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Equnior更是在海上風電領域全力衝刺、同步佈局電網儲能等多個領域。

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為代表的的美國石油公司則表現出了另外的態度。

「現實情況是,化石能源是當今世界的動力,」雪佛龍首席執行官邁克·沃思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它將在明天、5年、10年、20年后繼續統治世界。」

雪佛龍去年獲利355億美元,並宣佈計劃通過股票回購向投資者返還75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而在140億美元的總資本支出預算中,它到2023年將僅花費20億美元用於低碳項目,而從現在到2028年將花費100億美元。

石油和天然氣一直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公司在高價時期提高股東回報,以彌補價格低時長期表現不佳的情況。油公司往往簡單地通過在利潤增長后增加資本支出來「撕毀」多年的企業戰略,導致其缺乏長期視角。

2021年5月在資產管理巨頭Vanguard和其他大型投資者的支持下,Engine No.1在與埃克森美孚的代理權爭奪戰中取得了勝利,這對於激進主義者與大型石油公司而言,具有歷史意義。

不過Engine No.1入主董事會后,埃克森美孚的戰略調整也只是強調依賴低碳技術解決碳排放問題,致力於消除設備中天然氣和甲烷泄漏的常規燃燒,使用可再生能源為運營提供動力,並尋求部署氫氣能源等。歐洲同行們的「剝離油氣資產、減少油氣產量、大規模投資新能源」等行為,並沒有被埃克森美孚採納。

這正是轉型的「尷尬」:強硬抱着化石能源的埃克森美孚享受着最高的利潤,可再生能源支撐不起能源體系的安全穩定,也撐不起油公司的財務報表。

「在不減少需求的情況下減少供應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價格飆升——價格飆升會導致經濟波動。」在倫敦國際能源周上,陸博納如此説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