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字節Pico調低2023年VR設備銷量目標,相比上年減少約一半

2023-02-28 16:28

36氪從多位相關人士處獲悉,字節旗下的VR廠商Pico2023年全年的銷量目標為50萬台左右,其中,國內C端銷量目標為35萬台,B端市場為15萬台。這一目標相比於去年100萬台的目標數額縮水了約50%。

另有一位內部人士稱,在用户活躍度方面,Pico近期日活為7萬左右,周活在10萬左右,今年的周活目標也是維持在10萬左右。前述人士稱,產品銷量和周活,恰好是張一鳴在內部會議上較為關注的兩項指標——產品的銷量代表着Pico的VR產品觸達多少用户,而周活代表着Pico用户上手之后一周內能在機器上停留多久。

對此,Pico方面迴應36氪:2023年目標較2022年有一定的下調,不方便公佈具體數據目標,但比50萬「會高一些」。

此外,前述幾位內部人士稱,今年Pico的大方向是,降低對於銷量的預期,迴歸理性,與此同時,減少相應的資源投入,推進降本,「相比無意義的銷量目標,控制虧損更重要」。

要縮減支出,先從人力成本動刀。 在2月13日起,Pico內部開啟了一輪員工優化,「幾乎全部是市場銷售和運營人員」,一位內部人士稱,「字節的VR直播DAU太低,高層對此不太滿意」。

在被收購合併后,Pico經歷過矇眼狂奔的2022年。

在這一年,字節對Pico傾注了大量的資源:用Pico原本估值3.5倍的價格收購,爲了迅速打開Pico的知名度;在內容方面,Pico砸錢打造明星演唱會等等的VR應用場景,在內容生態上大手筆投入。而爲了提高VR的用户量,2022年的Pico開啟低價策略,把VR的價格一度拉到了2500元左右,一名供應鏈行業人士曾向36氪測算,Pico 4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 ,每賣出一臺就要虧損500元以上,這意味着,Pico搶其他廠商越多的份額,自己虧得越多。

硬件補貼、內容生態、營銷的支出越砸越多,但成效甚微。隨着元宇宙風潮的降温,微軟、Meta在內的國外大廠紛紛放緩了對於XR硬件的激進步伐。Pico也同樣調整了心態和預期。

2022年的VR價格戰:一場零和博弈

2022年的VR戰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價格戰。Meta的Quest 2價格戰在先,Pico隨后跟進補貼,巨頭有充足糧草彈藥,這讓多數中國的VR廠商的2022年並不好過。

IDC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全球VR出貨量前五名的廠商為Meta、Pico、大朋VR、HTC、愛奇藝。最近兩年激烈的價格戰下,寡頭效應逐漸加劇——Meta的市佔率從78%上漲到85%,Pico的市佔率從4.5%上漲到7%。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留給其他VR廠商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7.5%,大幅萎縮到了2022年的8%。而Pico之外的各家VR廠商,市場份額急速下滑,已經連帶影響到其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36氪瞭解到,某VR廠商在近期的融資當中,估值便被砍掉了1/3左右。砍估值,是今年VR廠商的融資現狀。

VR創業公司們顯然沒有字節、Meta的財力去跟進補貼,2023年只能被迫尋找出路。

36氪瞭解,一方面,從2022年年底開始,數家VR廠商推迟了2023年向供應鏈的備料計劃、或者直接調低了出貨量預期。另一方面,也有部分VR廠商今年的目標轉為,避開Pico在toC端的鋒芒,在to B端尋找市場增量,「計劃去卷HTC的市場」,一位廠商負責人表示。

不過,對於Pico來説,2022年在國內的攻城略地,其實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多位內部信息人士向36氪表示,Pico 2022年的最終銷量為70萬左右,這一數字儘管足以讓Pico之外的所有VR廠商艷羨,但低於內部100萬的銷量目標——並非此前媒體盛傳的180萬台。

而另一個悲觀的事實是,經過了2022年Pico、Meta兩家巨頭的價格戰攻勢,全球的VR市場並未被開拓。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2年VR設備出貨量為858萬台,同比下降5.3%。這背后儘管也摻雜着全球消費市場萎靡等原因,但總體而言,從Pico此次2023年的銷量目標迴歸理性, 以及其他的VR廠商的近況來看,在VR蛋糕被做大之前,價格戰其實是一場零和博弈。

中國VR的2022年,沒有贏家。

新品折戟,Pico 2023年緊急調整

前述信息人士稱,按照產品類型來分,Pico Neo 3 2022年的銷量接近60萬台,下半年發售的Pico 4的銷量為接近20萬。

Pico 2022年銷量目標差強人意,主要是因為Pico 4並未如預期扛起銷量大旗。這背后,是渠道、產品節奏等原因的綜合作用。

從2016年VR元年至今,VR行業的銷售特點是:線上渠道與線下分銷商的銷售量佔比是3:7,線下渠道商是VR銷售的主力軍。而Pico 4去年發售之后,Pico採用了自營渠道直銷的方式,用抖音直播間等自有線上渠道引流,「線下渠道商當時沒有得到有利的進貨價,進貨積極性不高」,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其次,也與Pico的產品節奏有關係。2022年上半年的Pico Neo 3銷量成績太好,而下半年發售的Pico 4硬件參數差距上沒有大幅拉開,這就導致了上一代產品透支了一定的用户購買力。而VR行業的現狀恰好是,主力玩家還是遊戲用户,尚未進入大眾圈層,存量用户換機周期不長。

如今的Pico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重新調整。比如,渠道政策方面,在Q4,Pico又重新啟用渠道商提貨方式拉動銷量,華東華南的核心渠道商貢獻了大額銷量。

不過,渠道的力量也是有限,有行業人士告訴36氪,今年Pico下調銷售目標,也與今年線下渠道商提貨不積極有關。「今年第一季度五大線下渠道商(寬恆科技、凌豐智能、長虹佳華、偉士佳傑、翰林匯)尚無提貨計劃,因為Q4進的Pico 4的貨還沒賣完」,一位VR渠道商的人士表示。

在新品方面,2023年的Pico也相應調慢了產品節奏。此前有媒體指出,Pico今年將有新品發佈。不過多位內部人士稱,「今年發售的新品其實是偽新品」——作為pico 4的變形,主打的賣點是價格進一步降低。「高通XR2的芯片太貴,沒有降價空間,Pico正在接觸MTK的芯片」,一位VR行業資深供應鏈人士稱。前述內部人士稱,Pico 4的下一代迭代產品將在明年推出。

在收購至今,字節為Pico傾注了太多,營銷、人員、內容等等。不過,VR行業的特點是,發展緩慢,波動明顯。這也考驗着字節對於Pico的業務耐心。有接近字節高層的人士告訴36氪,字節對Pico的耐心是,3年投入300億。 

從收購錘子做手機、再到收購Pico做VR頭顯,一直以來,字節對硬件入口的熱情不減。但這家互聯網公司也一次次意識到,硬件的生意,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