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千年琉璃窯 京西「火」起來

2023-02-25 14:42

2月24日,在北京門頭溝區琉璃渠村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的倒焰窯旁,隨着琉璃非遺傳承人宋超用手中的火把點燃窯火,傳承近千年、曾經幾近湮滅的琉璃窯火,得以在京西誕生地重新燃起。

北京市門頭溝區位於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長城文化帶交匯點,古蹟相連、文脈相傳,是首都重要的文化和文物大區。琉璃渠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被譽為「中國琉璃之鄉」,本次活動舉辦地的前身琉璃製品廠,始建於1263年,一直為故宮、天安門、天壇、頤和園等皇家建築燒製琉璃製品,琉璃燒製技藝更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瞭解,爲了讓琉璃燒製技藝煥發新生,滿足城市更新、古建修復對高品質琉璃構件的需要,北京市門頭溝區和金隅集團合作,在琉璃製品廠原址打造琉璃文創園,曾經破敗的廠區如今已然蝶變成為集非遺文化國際交流及展覽、非遺研學、創意辦公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創園區。

在按照「泛博物館」模式打造的常設展區,主辦方圍繞「傳統之上,天下之廣」主題,以「琉璃十二境」串聯規劃了一條體驗式參觀動線,全面展示琉璃文化發展歷史、製造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琉璃博物館」利用的是生產龍鳳琉璃紋樣的標誌性廠房,常設琉璃渠村和中國琉璃燒製發展史展。走進琉璃生產研究中心,遊客可選擇專用參觀通道近距離觀看傳統琉璃生產工藝全過程,深度體驗琉璃文化。倒焰窯在經過保護性修繕和改造后,也融入了琉璃展示功能。

現場專家介紹,琉璃燒製技藝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從朴實無華的坩子土,到灰黑色的素坯,再到流光溢彩的琉璃製品,歷經千年歲月積澱的琉璃文化,已經成為京西獨特的鄉愁記憶。爲了留住老手藝,保障古法琉璃燒製技藝傳承和研究,園區專門請回了掌握官式琉璃燒製技藝吻作、釉作、窯作師傅及琉璃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恢復了一口素燒倒焰窯,復建一口釉燒倒焰窯,採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段,「原汁原味」恢復古法燒製技藝。

儀式現場,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與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工作站將落户園區,共同開展傳統琉璃燒製技藝的恢復性研究,為恢復古法琉璃燒製技藝,守護琉璃非遺代代傳承奠定基礎。

記者瞭解到,園區運營后還將在故宮博物院的協助下創辦琉璃工藝研究與保護中心、開展全國性的琉璃匠人培訓、打造琉璃工藝研學基地,面向國際、國內大中小學生和旅遊團隊開展琉璃文化研學教育和沉浸式體驗的活動,近距離體驗琉璃傳統文化,實現琉璃燒製技藝保護傳承、活化利用。

為激發「琉璃非遺」活力,使「琉璃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園區將聯手各地優秀的文創團隊,讓非遺匠人和設計師們產生思維碰撞,打造以官式琉璃文化為核心元素的系列文創衍生品。用文創衍生品促進琉璃文化的傳播,同時琉璃文化也可通過文創呈現商業價值,兩者相互疊加、互相滲透,促進琉璃非遺產業可持續發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董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