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方集團再度減持重要資產,「資本獵人」張宏偉陷入債務危機?

2023-02-23 21:0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東方集團再度減持錦州港背后,昔日讓業內為之艷羨的「東方系「拉響了危機警報。

  「資本獵手」張宏偉創立的「東方系」帝國裂縫開始擴大。

  2月21日,錦州港公告,東方集團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的方式從去年9月份至2月21日合計減持公司股份5%,套現金額約為3.8億元。

  被「拋棄」的錦州港只是「東方系」危機的一角。

  從張宏偉創立的「東方系」版圖來看,包括錦州港在內合計參股控股4家公司。其中,東方系持有的東方集團、民生銀行兩家公司的股權其中超過70%處於質押中。

  而東方集團頗得張宏偉青睞,更是其資本運作的主要平臺。2018年前后,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東方集團開始轉型,不過收效甚微,拖累業績。與此同時,截至去年9月末,該公司流動負債超過190億元,而賬面現金僅51億元。

  無奈之下,張宏偉意圖讓聯合能源「拉」一把東方集團,以增厚后者的業績。2021年6月,東方集團意圖收購「東方系」控股公司聯合能源30.55%的股權,不過就在去年年底收購計劃終止。

  昔日讓業內為之艷羨的「東方系「拉響危機警報。

  東方集團減持重要資產

  曾經資本市場上的紅人「張宏偉」再次拋售手中的籌碼。

  2月 21日,錦州港發佈公告,在去年9月30日至2023年2月21日期間,公司第三大股東東方集團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億股,減持股份佔據總公司股份的5%。

  在東方集團減持錦州港1億股之前,前者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4億股,完成減持后,持股數量為1.94億股,而1.94億股中有1.72億股處於質押中,且持股比例從14.70%減少至9.70%。

  倘若按照錦州港21日收盤價3.79元/股來計算,此次東方集團套現金額合計爲3.79億元。

  對於該次的拋售,錦州港在公告中表示系東方集團出於自身經營發展的需要。

  而這並不是東方集團首次減持錦州港。同花順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二季度,東方集團減持數量為1383萬股,倘若按照錦州港該季度股價均價3.49元/股(前復權)來計算,該次東方集團的套現金額約為4827萬元。

  資料顯示,東方集團的實控人是市場上頗有知名度的紅人張宏偉,有着「資本獵人」之稱。

  被減持的錦州港可以説是讓張宏偉較最為志得意滿的作品。

  將時間倒回1994年,這一年對於張宏偉是至關重要,當年其不僅有了資本運作的平臺,還是其資本擴張的起點。

  彼時,將「用少量的自有資源通過資本經營去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奉為圭臬的張宏偉把旗下資產東方集團推入資本市場。

  而有了運作平臺后,張宏偉開始了其資本擴張之路。其瞄向的第一個標的,就是錦州港。雖然錦州港因為過長的建設周期,導致負債累累,但是其作為全國第一個實行股份制的港口,在機制和體制上市有着先發優勢。同時,其已是中國A股、B股上市公司,有着良好的資金出口和融資渠道。

  基於此,張宏偉果斷出手。1995年錦州港重組,當年10月份張宏偉以1.4億元拿錦州港超過30%的股份,成為錦州港的董事長。

  四年后,張宏偉通過東方集團將部分子公司股權置換出公司,因此東方集團順利成為錦州港第一大股東,不過此后隨着遼寧港口資源整合、大連港入主等變動,東方集團屈居第三大股東之位。

  「東方系」危機顯現

  窺一斑而知全豹,拋售得意之作或意味着以張宏偉核心的「東方系」拉響危機警報.

  根據東方集團官網,其目前參股、控股的公司共計4家,除了錦州港之外,還有主要運作平臺東方集團、民生銀行以及聯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東方集團是「東方系」孵化的首個上市公司,更是張宏偉資本運作的主要載體。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東方集團有限公司處於以4.93億股居於第二大股東之位,東方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的西藏東方潤瀾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東方集團6.09億,由此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超過30%的股份,為控股股東。

  不過,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4.93億股中,質押佔其直接持股比為79.17%;東方潤瀾持有的6.09億股中,質押佔其直接持股比為67.93%。

  多數股權被質押以獲取資金之外,東方集團由於轉型緩慢,近幾年處於每況愈下。

  據悉,東方集團自上市后主業幾經變動。1999年的房地產行業是熱門賽道,由此張宏偉將目光聚焦在房地產行業。不過,自2014年開始,房地產行業全面衰退,因此不得不再找新的主業。

  在東方集團2018年的年報中,其首次稱公司主營業務為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產業,在此之前更是為未雨綢繆收購山東世糧糧油、四川牛肉公司等。

  然而,從轉型效果來看,新的主業沒能扛起營收大旗,「燙手山芋」房地產板塊也沒能剝離乾淨。

  由此,業務轉型一波三折導致業績連年下滑,甚至出現自上市二十九載以來的首度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東方集團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6億元、5.84億元、2.40億元、-17.19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4.74%、-10.99%、-58.80%、-814.81%。

  聯合能源集團作為張宏偉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公司,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較之下,這家公司業績略勝一籌。

  不過,從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賬面資金捉襟見肘。截至去年9月末,東方集團賬面現金為51.46億元,而流動負債超過190億元;聯合能源集團截至去年6月份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7.39億元,流動負債近60億元。

  此外,民生銀行是張宏偉分崩離析的金融版圖上剩余的資產之一,其對該公司青睞有加。然而根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東方集團持有民生銀行12.8億股,持股比例為2.92%,位居該銀行的第十大股東之位,而12.8億股中質押佔其直接持股比為97.76%。

  種種跡象顯示,此前龐大的「東方系」處於納履踵決中。

  「資本獵手」張宏偉

  「東方系」從此前的令人艷羨到如今的危機顯現,都離不開關鍵人物張宏偉。

  作為掌舵者,張宏偉頗具傳奇性。將時間撥回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的張宏偉身處哈爾濱,是一名包工頭,彼時房地產行業萌芽初現,「嗅覺」靈敏的張宏偉趁機成立了哈爾濱東方建築工程公司,后又註冊轉為集團。

  而其與資本運作結緣,源於一次到美國的考察。其在華爾街目睹了一家上市公司用9天時間將8000萬變成了10個億,這極大的點燃了其對資本市場的熱情。

  此后,其迅速推動東方集團上市,搭建了與資本市場「交流」的橋樑,沾染錦州港、聯合能源集團、吉通通信,四處出擊,很快就聲名鵲起。

  多次的資本運作皆有所獲,張宏偉身價暴漲。1994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排名,張宏偉名列第二,僅次於劉永好兄弟,成為當時的東北首富。

  與此同時,張宏偉與諸多大佬一樣,欲在金融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因此除了民生銀行之外,張宏偉還通過東方集團投資新華保險、參股民族證券和美國亞聯銀行,意圖打造一個金融帝國。

  不過,其在金融領域的征伐並不順利,看重的新華保險在2004年上市擱淺,由此東方集團也逐步退出。在與方正證券爭奪民族證券落敗后,在2017年二季度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外。

  金融版圖逐漸土崩瓦解的同時,其營收支柱之一東方家園出現虧損,並最終走向破產。而其另一營收支柱東方集團主業變更雖勤,卻始終與風口產業擦肩而過,近幾年新能源、環保、雙碳、芯片等發展主旋律的行業從未涉及。

  或是因而地緣衝突導致聯合能源集團股價、業績上揚,張宏偉開始將目光轉向油氣。2021年6月,東方集團宣佈,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輝瀾公司92%股權。輝瀾公司控股股東為東方有限,實際控制人為張宏偉。

  完成該次交易后,東方集團將通過輝瀾公司間接持有聯合能源30.55%股權,並享有聯合能源 71.34%表決權。聯合能源將被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

  對於重組的理由,東方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標的資產的盈利能力預計將增厚上市公司利潤,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新的業績增長點。不過,這項資本運作也在去年12月終止。

  同月,東方集團再度出擊。根據其去年中旬的公告,公司擬收購聯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5%股權,且設置了業績承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