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安證券-醫藥生物行業周報:政策和疫情驅動中藥領漲,「中藥+創新葯械」需兩手抓-230218

2023-02-20 16:46

本周行情回顧:板塊下跌

  本周醫藥生物指數下跌0.07%,跑贏滬深300指數1.67個百分點,跑贏上證綜指1.05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8。2月17日(本周五),醫藥生物行業PE(TTM,剔除負值)為27X,位於2012年以來「均值-1X標準差」和「均值-2X標準差」之間,相比2月10日PE下跌0.3個單位,比2012年以來均值(35X)低8個單位。本周,13個醫藥III級子行業中,5個子行業上漲,8個子行業下跌。其中,線下藥店為漲幅最大的子行業,上漲7.78%,醫療研發外包為跌幅最大的子行業,下跌5.75%。2月17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業為醫院,PE(TTM)為88X。

政策和疫情驅動中藥領漲,「中藥+創新葯械」需兩手抓

  醫藥本周繼續跑贏滬深300,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漲幅排名top8。藥店、中藥、流通等領漲,CXO、疫苗和血製品領跌,中藥再次回到市場資金視野,不斷尋求中藥新邏輯,中藥創新葯、基藥目錄、國企改革、名貴品牌OTC稀缺持續被挖掘。漲幅top10的基本都是中藥標的,博濟(中藥CRO)、上海凱寶特一藥業方盛製藥康緣藥業等等,諾誠健華歐林生物海泰新光康龍化成等領跌;港股方面,骨科、中藥漲幅相對較好,biotech則持續回調。

  接下來,不少前期大跌的公司,處於底部將是很不錯的機會,或者疫情影響原來業務大跌、或者因為賺了疫情的錢市場擔心持續性大跌,這類標的,如果內生在2023年得到印證,將會是不錯的反轉機會。特別要留意,前期跌幅較大,似乎沒有創新但是實實在在業務貢獻業績的公司在2023年后疫情時代恢復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2月份金股是潤達醫療,我們看好醫療秩序復甦帶來的診療復甦,潤達作為體外診斷的醫院合作伙伴,將會在前兩個季度得到較為顯著的復甦驗證。

  2022年年底策略,我們提到硬醫療科技是個大機會,跌的多+宏觀環境變化(美加息、人民幣升值、北向資金持續流入等變化),是個趨勢性的大機會。創新葯和創新器械,在2023年將會迎來重估,但是對於估值,市場預計會有比較大的分歧。我們考量的點有幾個:產品需要解決臨牀問題+進度領先+已經商業化並且格局較好。

  我們團隊2022年12月14日發佈2023年華安醫藥團隊的醫藥投資策略:《內生、硬醫療與新增長》,對主線和結構性機會做了剖析。

我們策略板塊提出的主要機會有:

(1)核心主線機會:

  中藥(中長期邏輯不變):2022年1月份提出中藥不是短期機會(3-5年機會),抓住好公司(好品種+穩定團隊),以嶺藥業、康緣藥業、華潤三九太極集團貴州三力、特一藥業、桂林三金羚鋭製藥同仁堂廣譽遠新天藥業等;留意國企改革、小兒藥等主題催化。年度關注康緣藥業、廣譽遠、新天藥業、太極集團。

  醫療基建(醫療設備+康復類+藥房信息化+IVD+科研儀器):貼息政策持續關注,落地概率大,彈性+穩健結合,相關標的包括邁瑞醫療開立醫療理邦儀器澳華內鏡、海泰新光、健麾信息艾隆科技華大智造亞輝龍安圖生物新產業等。年度機會關注邁瑞醫療、開立醫療、理邦儀器、健麾信息。

  硬醫療(進口替代有空間的醫療設備和耗材+創新葯及產業鏈的創新落地):具備創新性和研發實力的產品,硬鏡、軟鏡、超聲、新葯研發、醫療機器人、神經介入、電生理、科研儀器、測序儀器、雙抗、ADC等;如果是創新葯板塊,選擇平臺型技術的公司和有商業化產品的細分龍頭。年度機會例如特寶生物(肝炎)+艾迪藥業(艾滋病)。

  醫療復甦:醫院端+醫療服務+藥店+消費醫療+手術場景的耗材,固生堂、海吉亞、三星醫療、朝聚眼科等。年度關注固生堂、海吉亞、三星醫療、醫思健康、朝聚眼科。手術耗材包括骨科、神外、普外手術、心內等,惠泰醫療等。我們團隊也發了藥店的深度以及龍頭藥店公司的深度(大參林老百姓益豐藥房一心堂健之佳),持續對行業進行追蹤。

(2)結構行情:

  小細分行業帶來的結構性機會:肝炎、艾滋病、測序儀器、醫療機器人等細分大家關注度不高但是有催化。

  內生(具備商業化產品的公司+中藥新增產品渠道放量):特寶生物、艾迪藥業、榮昌生物、科濟藥業、康緣藥業、健民集團等。

華安創新葯周觀點:創新葯調整或見底,抗病毒賽道值得關注

  2月第三周,受外圍市場經濟政策影響,港股18A創新葯繼續回調,整體復甦邏輯不變,創新技術仍待佈局。A股抗病毒賽道維持穩健,翰宇藥業本周升8.56%,前期回調或見底,旗下新冠預防鼻噴製劑、利拉魯肽原料藥等產品的上市快速推進中;特寶生物本周漲6.07%,其乙肝臨牀治癒大隊列研究「珠峰計劃」隨訪結果公佈在即。諾誠健華本周發佈公告,公司與渤健以便利原因,終止就奧布替尼在多發性硬化症MS等自免疾病領域的海外研發、商業化合作,受此影響,公司本周跌幅22.21%,此前權益退回事件亦不在少數,對於biotech而言若有足夠臨牀開發經驗及現金流,推進其自有管線或更具靈活性。

  本周數家公司於亞太肝臟研究協會年會APASL2023上公佈其乙肝治療藥物數據,根據公司公告,歌禮制藥的ASC22(引進自康寧傑瑞的恩沃利單抗)實現24周治療結束及24周隨訪期HBsAg

后續關注:

  1)具備產品力/BIC公司:康寧傑瑞(乳腺癌026、046,大BD潛力)、康方生物(014、015)、亞盛醫藥(耐立克)

  2)具備獨家產品/FIC公司:和黃醫藥(Met、自免)、上海誼眾(紫杉醇膠束)、綠葉製藥(微球製劑)、艾迪藥業(HIV複方單片)、凱因科技(丙肝)、特寶生物(乙肝);

  3)小盤具備一定爆發力:德琪醫藥(出海潛力)、加科思(KRAS)、永泰生物(Eal)、華領醫藥(降糖)、和鉑醫藥(人源抗體平臺);

  4)長期關注出海型/平臺型製藥企業:百濟神州、科濟藥業、榮昌生物、科倫藥業、諾誠健華、和黃醫藥、恆瑞醫藥

本周個股表現:A股五成個股上漲

  本周463支A股醫藥生物個股中,有246支上漲,佔比53%。本周漲幅前十的醫藥股為:博濟醫藥(+30.82%)、上海凱寶(+24.38%)、特一藥業(+24.15%)、方盛製藥(+21.47%)、藥易購(+20.42%)、康緣藥業(+19.57%)、振東製藥(+19.30%)、亨迪藥業(+19.26%)、貴州三力(+18.77%)、畢得醫藥(+18.02%)。本周跌幅前十的醫藥股為:諾誠健華(-20.43%)、亞虹醫藥(-12.89%)、歐林生物(-12.34%)、海泰新光(-12.19%)、安必平(-10.07%)、康龍化成(-9.62%)、奕瑞科技(-9.31%)、華大智造(-9.02%)、百克生物(-9.00%)、睿昂基因(-8.97%)。本周港股88支個股中,25支上漲,佔比28%。

風險提示

  政策風險,競爭風險,股價異常波動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