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相機巨頭交亮眼財報 產品均價十年已飆近三倍

2023-02-20 12:05

轉自:中國經營報

    2022年11月,第五屆進博會上,相機巨頭攜最新產品齊齊亮相。    視覺中國/圖

    本報記者 陳佳嵐廣州報道

    消費電子行業仍處下行通道,相機行業的巨頭們卻能獨善其身。

    近日,相機巨頭尼康公司發佈2022財年第三季度(2022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財報。數據顯示,尼康集團第三季度銷售收入達1677億日元,較上一年同期上漲25.8%。營業利潤高達262億日元。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2.2%至4560.97億日元,營業利潤也同比增長7.8%至506.23億日元。

    與此同時,另一相機巨頭佳能此前發佈的2022財年合併財報(美國會計準則)亦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14%,增至2439億日元,創出4年來最高水平;營業收入增長15%,增至40314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25%,增至3533億日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影像業務成爲了兩家公司的業績亮點,尤其是無反相機(在中國,無反相機和微單相機基本可以畫等號)都助力了兩家公司的業績增長。

    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捷孚凱(GfK中國)數碼影像部門資深分析師呂思霖對記者表示,2022年數碼相機零售量確實是下跌的,包括受疫情以及供應鏈的影響都比較大,但是這兩年數碼相機均價的提升比較快,一方面,高端全畫幅產品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銷售規模都在增長;另一方面,缺貨現象也造成了產品的溢價比較嚴重,所以整體銷售額表現要比銷量樂觀一些。

    「而從中國整體數碼相機的趨勢來説,雖然微單仍然是在增長的,但是受單反及卡片機的拖累,整體市場的銷量還是下跌的。」呂思霖補充道。

    無反相機帶動需求回升

    高檔無反相機日益受到歡迎,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

    過去一年,消費電子行業下行,相機行業也未能倖免,日本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CIPA)公佈的2022全年全球相機數據顯示,數碼相機整體出貨量減少4%,降至801萬部,創出歷史新低,連續五年下滑。

    受疫情及零部件短缺影響,數碼相機生產停滯,產品供應不足,2022年中國的數碼相機整體市場也呈下滑趨勢。記者從GfK中國獲取到的中國市場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市場數碼相機零售量近161萬台,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0%,零售額近140億元,同比下降8.4%。

    「2022年上半年,‘缺芯’影響尤為嚴重,疫情帶來的物流不便及貨源緊缺也讓市場雪上加霜,整體市場量額都出現雙位數的下跌,進入下半年疫情逐漸平穩之后,市場才進入回升通道。」呂思霖向記者分析,雖然整體市場不盡如人意,但是其中也不乏亮點產品,無反相機雖然受大環境影響,零售量仍然有下跌趨勢,但是無反相機零售額仍然保持正增長的態勢,特別是新機型的推出帶動了中高端產品需求的增長,以及新技術帶來的消費者轉換,無反相機的零售表現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受益於無反相機市場帶來的增長正在推動全球數碼相機的出貨額增長。CIPA數據顯示,2022年數碼相機的全球出貨額比2021年增長了39%,增至6812億日元,連續兩年超過上年。儘管受智能手機衝擊,全球數碼相機市場出貨量繼續萎縮,但數碼相機市場的總出貨額卻迎來連續增長。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記者説道,從全球範圍來看,2022年全球數碼相機整體市場銷售額獲得了一定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前幾年數碼相機市場跌得太厲害了,而當下專業相機市場換機需求回升也刺激了市場反彈。

    高檔無反相機日益受到歡迎,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過去一年,全球無反相機的出貨量增長31%,達407萬部;出貨額增長61%,達5234億日元。按出貨量計算,超過單反相機和卡片機,首次佔到整體市場的一半以上,與各家企業投放的新產品無一例外集中在無反相機市場相關。銷量統計顯示,無反已佔到可換鏡頭相機(包括無反和單反)總銷量的69%,銷售額的86%。之前CIPA預測全年總銷量為529萬台,實際銷量592.7萬台。

    毫無疑問,是無反相機刺激了整體相機市場,這從相機制造商的財報中也可窺見一斑。

    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度預測中,尼康預計影像產品收入將同比增長518億日元,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無反相機帶來的,「在可互換的鏡頭中,雖然低價定焦鏡頭的銷量在下降,但高價可轉換鏡頭的銷量在增加,因此,預計收入將同比增長。」

    尼康指出,影像業務前三季度的同比變化,除了因為日元疲軟影響外,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向中高端機器的轉移取得進展,平均售價上升導致銷售額和利潤增加。

    佳能亦在財報中指出,佳能2022年度營業額影像業務對比上年同期增長22.9%,達到8035億日元。需求保持穩定。在相機市場,儘管擔心消費者支出會下降,但主要由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喜歡拍攝靜態圖像和視頻的人)組成的用户需求仍然堅如磐石,以及推出新的無反相機。

    佳能在財報中提到,雖然我們無法提供所需數量的可換鏡頭相機,但我們能夠通過新產品增加單位銷量,並顯著擴大可換鏡頭的銷量。因此,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相機價格不斷攀升

    整體相機市場的均價在十年間已經翻了近三倍。

    社交媒體、vlog、直播等視頻媒體的興起帶動了無反相機銷量。「短視頻的爆發,微單相機電子化的結構,對焦比較快,視頻能力強,更能適應當下視頻拍攝需求爆發的市場趨勢。」相機經銷商張斌對記者説道。

    佳能公關人士亦向記者分析,微單相機的銷量增長一方面來自微單的換機需求,另一方面,從手機轉換來的首次購買的用户也刺激了微單市場需求。

    市場上的數碼相機按類型主要可分為不可換鏡頭相機(一體化相機,主要是卡片機)和可換鏡頭相機,其中,可換鏡頭相機包括單反相機和無反(微單)相機。按傳感器類型主要分為全畫幅和非全畫幅。全畫幅一直是專業級別數碼相機的市場銷售的支柱。呂思霖説道,從只有單一品牌的佈局,到主流品牌幾乎全部加入戰局,全畫幅無反領域已經成爲了影像行業的主戰場。全畫幅無反相機也成為近兩年整個行業新的驅動引擎。

    根據GfK中國市場零售監測數據,2022年全年,全畫幅無反相機佔整體數碼相機市場零售量比重達到26%,由於全畫幅無反相機均價較高,零售額比重達到53%,比上一年度提升4個百分點。

    無反相機對市場的刺激,相機巨頭們在財報中無不提到了「平均售價」上升的現象,這背后,既是無反相機中高端產品銷量增長推動整體相機均價上升,漲價也成為2022年相機產品均價繼續提升的一大因素。

    過去一年,多款相機和鏡頭缺貨、漲價成為常態,甚至不少熱銷的二手相機價格都比發售價還要貴上千元。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下,整個相機市場的表現不但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慘淡,反而實現了規模逆勢增長。

    「2021年之前,1萬~1.5萬元是全畫幅無反的絕對主力價格段,零售量比重一度高達44%,到了2022年,1.5萬~2萬元價格段已經成為市場主流,這一價格段零售量比重從2021年的27.9%快速增長到了35.1%,2萬元以上高端機型比重也有微弱增長,佔比達到25.6%。」呂思霖向記者指出,無反相機近兩年的價格段佈局趨勢也在發生着變化,一方面消費者對於性能的追求在繼續提升,「買新不買舊」的老説法仍然影響着消費者對於機型的選購,新一代機型往往要比相對應的老型號價格更高,這就推動了價格段的提升,另一方面缺貨現象也導致部分產品的溢價嚴重,也推動了市場價格的走高。

    據悉,整體相機市場的均價在十年間已經翻了近三倍,從2013年的3000元左右,增長到2022年的近9000元。

    產品漲價,廠商成為受益者,是否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呢?

    梁振鵬表示,漲價的確能為相機企業帶較好的營收,普通攝影需求的消費者都拿智能手機拍照,購買相機的消費者要麼是有專業領域的需求,要麼是對畫質有追求的消費者,都屬於中高端消費者,對價格不太敏感,為此,數碼相機漲價,對於整個數碼相機的市場不會帶來什麼明顯的負面影響。

    不過,在呂思霖看來,漲價還是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機熱情。手機等設備拍照功能的發展雖然對相機市場的負面影響深遠,但是其所帶來的社交媒體的流行也推動了拍照用户的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不滿足於手機等設備的成像技術,從而想升級設備成為擁有相機的攝影愛好者,但是相機越來越高的售價會將一部分購買力不足的消費者拒之門外。此外,漲價也會讓原本有意向的消費者處於猶豫觀望的狀態,不利於消費市場的及時轉化及常態化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