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線下職位審覈員:安全求職的「探路者」

2023-02-18 05:44

在線招聘近幾年逐漸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方式,許多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疑慮:那些隔着屏幕的招聘信息是真是假?接下來是順利上崗還是觸雷踩坑?

隨着對發佈招聘信息的企業進行覈查的需求越來越大,「線下職位審覈員」應運而生。他們採用按圖索驥、挨戶敲門的方式,對涉及招聘的企業進行材料和運營情況審覈,以確保企業以及招聘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保障求職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被求職者親切地稱為「探路者」。

近日,記者跟隨國內知名求職平臺BOSS直聘公司的線下職位審覈員的步伐,實地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

消除風險隱患

早晨7點多,線下職位審覈員楊衍和團隊成員嚴雨晨、徐東旭已經站在南京珠江路上。他們根據手機地圖顯示的位置,走到一幢駐滿小微企業的寫字樓前,拍照;然后,進入辦公區找到公司標識,拍照;最后,把照片上傳、確認相關信息。

「經初步觀察,這家公司存在很多疑點。首先,公司辦公區域沒有員工工位,即使大部分員工都是銷售崗位,也不可能連一個工位都沒有。其次,公司進門處更像一個組織培訓機構的大廳,懸掛着各類標語,不太像一家正規公司。」楊衍從寫字樓里一路小跑出來,立即給總部發送了覈驗異常情況報告。

「辦公場所沒有實際辦公痕跡;面對提問,公司現場負責人眼神閃爍、答非所問;公司名稱與實際經營內容完全不相符,這些跡象都需要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準確判斷。」楊衍説,發現這些問題企業多一點,就可能多保護一名求職者。

下午1點,楊衍團隊依然在不同園區、寫字樓之間奔波着。「午飯時間,進出人多,更容易隨人流觀察運營情況。」楊衍説,探訪行程不會提前告知企業,要從日常運營狀況掌握企業真實情況。

楊衍的工作有人理解,有人支持,當然,吃閉門羹也是家常便飯。

一家沒有任何標牌標識的公司「躲」在居民小區里,在公司門口,楊衍已經被晾了10多分鍾。「您好,這是我的工作證,我們是招聘平臺派過來覈實營業執照等信息的。耽誤您幾分鍾可以嗎?」楊衍重複着這句話,沒有等來開門,只等來一句「憑什麼?」

「沒事,明天接着來探訪,反正要搞清楚企業到底是真是假,給求職者一個明白。」楊衍對記者説。

跑了多家企業后,到了午餐時間,楊衍與嚴雨晨、徐東旭聚到一起,這是他們忙碌之中難得的休閒時光。「你走了多少步?我上午走了兩萬多步,今天絕對能突破四萬步了。」午飯時,比比運動步數是大家最愛聊的話題之一,微信運動排名中,楊衍再一次位居第一。

煉就「火眼金睛」

今年1月21日是BOSS直聘線下職位審覈員楊超入職的第730天。「這兩年多來,我騎着共享單車跑遍了蘇州城,煉就了一雙識別企業優劣的‘火眼金睛’,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楊超笑着説。

蘇州集聚着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隨之產生的是數量龐大的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楊超從入職第一天就與其中的「黑中介」較上了勁兒。

「人力資源‘黑中介’隱匿性、欺騙性很強,怎樣把他們準確找出來並不容易。」楊超回憶說,初來乍到,不知道如何能快速熟悉行業情況,他便決定深入行業內部去尋找答案,實地記錄「黑中介」在招聘過程中的「坑」。線下走訪涉嫌違規的企業時,爲了拿到第一手資料,楊超總結出一套覈驗方法:「加羣」和「入夥」。「在一些藍領求職羣里,一些不法公司的‘黑中介’也會加進來,我們就偽裝成求職者,加入羣聊,跟他們套近乎,獲得他們的資料信息,再從線下去實地核實。」楊超説。

上過當、捱過罵也花過冤枉錢,楊超從一個人力資源中介服務行業「小白」,逐漸成長為一名對行業瞭如指掌、對企業運營情況準確判斷的行家里手。

「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可以幫助我更精準識別違規企業,更好維護求職者權益。」楊超説,極少數企業以招聘為名,行亂收費、招商引流等違規違法之實,必須快速準確將這些企業識別出來,並加以剔除,避免求職者「踩坑」。

「每到一家企業,先看職位、看薪資、看經營範圍,再根據實際情況給企業加上標註,製作成圖文檔案。」楊超告訴記者,這樣做的目的是消除招聘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差,幫助求職者提高對風險的認知和識別能力。

如今,楊超已經形成一套企業優劣識別方法,可以快速將不合規的企業攔在平臺之外,降低求職者遭遇風險的概率。

「求職安全問題成因複雜,保障求職者求職安全需要織密織牢一張防護網,需要招聘平臺、求職者自身以及全社會共同努力。」楊超説,這個職位讓他有了強烈的使命感,他經常以一個志願者的身份走進求職者中間,把自己總結的核查經驗傳播給更多的求職者,讓他們不受違規信息、虛假招聘的影響。

據瞭解,BOSS直聘線下職位審覈員有150余名,截至2022年9月30日,累計服務認證企業960萬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