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跨境電商Shein擬今年IPO:2025年營收將達600億美元

2023-02-17 21:41

       北京時間2月17日晚間消息,據報道,中國時尚跨境電商Shein預計,到2025年該公司營收將翻一番,達到近600億美元。Shein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IPO(首次公開招股),目前正在積極吸引投資者。

  近日,Shein高管在一份演示稿中向投資者透露,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585億美元的年營收,遠高於去年的227億美元。該目標意味着,Shein的年營收將超過零售巨頭H&M和Zara當前年銷售額的總和。

  Shein還預計,到2025年,平臺上的商品交易總額(GMV)將增長至80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74%。

  在公佈這一宏偉目標的同時,正值Shein計劃今年赴美上市。當前,Shein已成為西方「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消費者的首選購物目的地。

  Shein高管在演示稿中還稱,要實現上述目標,Shein必須大幅改變銷售模式,包括贏得更多回頭客,並開始銷售更多樣化和更昂貴的服裝系列。

  而分析師對此表示,這對Shein來説將是一個挑戰。因為Shein的目標受眾主要是年輕購物者,他們之前幾乎沒有表現出品牌忠誠度。

  而且,在Shein提出這一雄心勃勃目標的同時,正值全球經濟前景不景氣,投資者正重新評估科技初創公司的估值。

  對此,Shein表示:「作為一家俬營企業,我們不對市場猜測發表評論。」

2025年實現75億美元利潤

  上個月有報道稱,在創始人兼CEO許仰天的帶領下,Shein正在洽談一筆3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僅為640億美元。相比之下,該公司在2022年4月的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已突破1000億美元,使其成為當時全球第三大最具價值的私營公司。

  Shein的演示稿還顯示,該公司已連續四年實現盈利,2022年利潤達到7億美元。但該利潤額較2021年的11億美元有所下降,主要因為高昂的空運成本和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侵蝕了該公司的利潤。

  Shein還預計,通過向高端消費者推出新的高端產品線,同時尋求降低倉儲和配送成本,2025年公司利潤將增至75億美元。

  一位投資者表示:「到目前為止,Shein的增長速度驚人,盈利情況也令人印象深刻。」

2025年實現60%的回頭客

  爲了實現銷售目標,Shein希望將新客户轉變為回頭客。根據公司管理層的介紹,2022年在其1.42億客户總數中,約60%的客户是首次在該平臺上購物。到2025年,Shein的目標是將大多數購物者轉變為忠實客户,預計在大約2.61億購物者中,將有60%為回頭客。

  但分析人士警告稱,年輕女性對Shein的熱情可能正在減弱。諮詢公司Morning Consulting Brand Intelligence的研究顯示,美國Z世代女性(1997年至2013年出生的女性)考慮從Shein購買商品的比例,已從2022年5月54%的峰值下降到了9月份的39%。

  Morning Consulting Brand Intelligence分析師克萊爾·塔辛(Claire Tassin)稱:「Shein受‘Z世代’消費者歡迎也是一把雙刃劍。‘Z世代’對新的服裝品牌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更開放,這意味着更容易贏得他們的關注,但也很難保持他們的忠誠度。」

將推出一個全球市場

  Shein還告訴投資者,該公司將推出一個全球市場(global marketplace),在其網站和應用程序上銷售第三方產品,使其與老牌在線市場ASOS和亞馬遜展開競爭。

  Shein的爆炸性增長,也催生了一系列模仿者,這可能會破壞其增長勢頭。去年9月,拼多多就面向美國‘Z世代’女性推出了跨境電商平臺Temu,主要銷售廉價服裝。近日,Temu還在美國超級碗比賽中投放了廣告。

  Morning Consulting Brand Intelligence分析師克塔辛説:「那些讓Shein在‘Z世代’中受歡迎的因素,也會讓下一個流行品牌輕松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