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2-17 20:56
文 | 於麗麗、徐牧心
編輯 | 劉旌
包凡的最近一次朋友圈更新是2023年1月9日。
這是華興新經濟基金被投企業「粉筆」登陸港交所的日子。包凡在朋友圈恭喜創始人張小龍,表示這是新經濟基金的第一單IPO,是「開門紅」。
一個月后的2月16日深夜,華興資本向公眾確認包凡的「失聯消息」,公司將由執行委員會(包括謝屹璟、王力行及其他公司管理層)繼續負責日常管理和運作。
多位接近華興的人士向「暗涌Waves」表示,包凡的失聯很可能是配合原華興證券董事長叢林的調查。叢林有着深厚的銀行系背景,曾先后加入中國工商銀行、工商東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叢林加入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總裁,2016年任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2020年7月,他加入了華興資本。
2022年9月6日,叢林被帶走調查。接近人士對我們表示,當天叢林的頭像直接從華興的官網消失,但除此外,處理的非常隱蔽,甚至華興內部的很多人也對此事沒有感知,這也側面認證了叢林在華興的存在感並不強。
上述人士表示,雖然叢林在華興負責的是華興證券業務,但無論人員配置,還是相關業務的活躍度,並不凸顯。數月之前,「暗涌Waves」接觸到的一些二級市場人士就曾指出,叢林之事很有可能會波及包凡。
目前有許多關於包凡的市場傳言。但在司法機關得出結論之前,我們暫且不表。
在中國資本市場,無人不識包凡。尤其是在過去十幾年水大魚大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包凡和他掌舵的華興資本,一家原本由FA業務起家的全品類投行,卻成爲了最不可忽視的參與者。由於他充滿標誌感的形象,以及在業務上的兇狠彪悍、先人一步,包凡不僅是一位投行家、一位投資家,也是許多行業中人的人生偶像。
他的崇拜者甚至包括他的競爭對手。「暗涌Waves」訪談過幾乎中國所有的FA一把手,人們通常用「一個尊敬的對手」「一個無法超越的前輩」「是一個英雄人物」等等來形容包凡。這在投資行業、尤其是「分蛋糕」的FA行業,是頗為難得的評價。
可能再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撐得起這個外號:包老大。即便這是一個身材並不高大的上海人。
一切似乎早有徵兆。
早在包凡事件發生三天前,華興旗下的華興證券(原名「華菁證券」)董監高就發生了人事動盪。其官網顯示,董事長一職由總經理項威代行,原董事長叢林退出高管名單。此次華興證券共有5人退出董監高名單。叢林、馬寧、王徽不再擔任董事,董建瑾不再擔任監事;崔強退出高管名單;原總經理項威加入董事會;新增陶堅、王成、陳楊、辛欣為新任董事,鄭熠擔任新任監事,新增楊歷揚任高管,為公司財務負責人。
其實不僅是華興證券, 整個華興集團近些年也頗多人事更迭。
一個常被外人提及的人物是杜永波。作為華興一度的關鍵人物之一,杜永波最初負責一部分FA業務,后來主攻投資,但由於包凡近來開始親自抓投資業務,杜永波的內部身份也略顯尷尬。在華興資本官網中的執行委員會名單中,也沒有杜永波的身影。
在杜永波最新的朋友圈中,他表示:「多謝垂詢。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口徑爲準。恕不一一回復。」
還有一位關鍵人物是公告中提及的謝屹璟。他也是華興資本的聯合創始人。華興上市之時,有一張敲鍾照片,就是他和包凡兩人。目前謝屹璟擔任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兼醫療行業團隊主管,負責管理醫療行業相關的財務顧問業務。但曾有內部人士向我們透露,醫療團隊之於華興體系,其實是一個始終相對疏離的存在。
華興年輕一代中的代表人物、Alpha的負責人周翔也於此前離開,而后創辦了明德資本(FA),最近完成B+++輪融資的藍晶微生物就是其服務的案例。
如果去看代表華興最高層的「執行委員會名單」,會發現包凡的左膀右臂也有諸多調整。
比如本次退出華興證券高管名單的崔強,不再擔任華興證券高管已頗有一段時間。據瞭解,他是華興資本現任首席財務官,負責集團整體財務管理,他於2016年9月加入華興證券擔任首席財務官。而相傳更早之前的財務負責人王新衞,因身體原因已離開。
在採訪中,剛剛成為華興證券新董事的陳楊被頻繁提及。出生於1986年的她,在加入華興之前,曾任職於漢坤律師事務所,主要執業領域為私募股權投資及創業投資。2022年4月,她開始在華興集團擔任首席運營官,負責人力資源、法務等事務。因為她的英文名是戴安娜,在華興內部,更多人習慣稱呼她為戴總。而之前的人力負責人則早已離開。
當然,對於一家進行中的公司來説,人事變動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一些自認對華興「有感情」的人看來,「一起打天下的人的離開」更像是一個負面的佐證。
包凡曾對媒體表示,他經常在華興強調的是要「去包凡化」,「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可只有包凡,華興就沒有未來。」
包凡的身上具備一些傳奇人物的特質:光頭、個子不高,相傳喜好柔術和泰拳,他又是一個出手果斷的人,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在一系列新經濟公司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尤其是在2015年,這個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大併購」的年份里,華興至少參與了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趕集網、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的合併,包凡也因此穩穩坐上「中國新經濟頭號Dealmaker」的交椅。
但FA或許是一個很容易令人倦怠的業務。這從包凡后來的作為也不難發現:過去五年里,包凡在談及華興時始終在刻意淡化FA色彩。2018年初,「暗涌Waves」曾參與過一場小範圍的採訪,其時有記者試圖讓包凡談談華興「如何應對泰合、光源的出現」時,他對此問題已表現出明顯的厭倦。
此時距離華興IPO還有9個月。很顯然包凡早已不將這家機構視為「一家FA」,華興的業務也的確早已非FA所能概括。在華興登陸港交所之時,他們明確自己的三駕馬車是:投行業務、投資管理和華菁證券。這一組織架構,已非常接近所謂「國際大投行」的設定。
從包凡后來幾年的投入熱情來看,他相當有志於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投資人。2020年9月,我們曾專訪過一次包凡,那次的採訪由頭就是和他聊聊他的「投資人」身份,當時華興在貝殼找房、泡泡瑪特等項目中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和我們談到包凡時,甚至用了一個有些誇張的溢美之詞:「他做投資要的不只是(賺)錢,還是想改變世界」。
但現實多少有些粗糲。伴隨着投資行業、尤其是美元基金行業的消沉,華興近幾年的業務進展難稱平順。財報顯示,華興2019年營收12.04億元,同比下降7.31%。2021年,華興資本總收入及淨投資收益為25.0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億下降8.3%,不過其中來自華興證券的營收為4.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1%。
橫向對比來看,2021年度華興證券的業績在國內只能算平平無奇,營收排名第97,淨利潤排名第92;股權投資收入排名為位列第30,投資諮詢排名第59,證券投資排名第77,投行業務排名第78。
華興資本最新一份財報是2022中期報告,其中提及過去半年市場環境面臨的巨大挑戰,港股新經濟IPO規模低於14億,同比去年下跌93%;中概互聯網指數從2021年高位跌去70%后,2022上半年又跌去20%;私募融資金額環比腰斬,這些都給華興的私募融資、港美股IPO業務以及資產業務持倉的估值帶來巨大壓力,目前華興資管業務期末資產管理規模為486億人民幣。
投行是一個階層分明、很難快速迭代的行業,因為它需要長期的關係網絡積澱和品牌的建立。以高盛、大摩、小摩等為主的投行格局,其實多年都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而有着得天獨厚的成長時代和資源稟賦的中金,又是一個很難複製的孤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作為一家民營投行,包凡對「世界級投行」的追求,多少帶着一絲英雄遠征的浪漫主義色彩。
2020年的那次採訪結尾,我們問了包凡一個問題:華興距離「華人的世界級金融機構」的目標還有多遠?
包凡答:萬里長征纔剛剛開始。
沒有人會願意看到這個故事就此結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