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哈哈,王一博,一個笑話

2023-02-15 19:1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張頌文是被演戲耽誤的‘作家’!」

《狂飆》爆火之后,一篇曾在《天涯》雜誌刊發的近萬字散文,近日又在網絡熱傳。網友這才發現,作者居然是飾演「高啟強」的張頌文,大家紛紛稱讚他「專業」「超有內涵」「真正有文化的演員」。

不知道被稱為「頂流」的王一博看到這些,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近日央視網怒批「絕望的文盲」,雖然沒有直接點出王一博的名字,但提到某電影採訪片段,當時接受採訪的正是王一博,因而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採訪可不是要寫萬字散文,也不是探討人生哲學詩詞歌賦。用央視網的話來説,記者的提問並不難無非是「最喜歡哪本書,有什麼收穫」「角色最難捕捉的點是什麼」「你最想對飾演的角色説什麼」等類似的常規提問,然而王一博不知所措,直接以「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等迴應。

難怪央視網直呼:「沒文化,真可怕。」

王一博被批,首先坐不住的,恐怕不是王一博本人,而是他的粉絲們。據報道,王一博不少「大粉」爲了維護自己的偶像,轉而攻擊央視網,聲稱王一博「全程發言很得體」。

除了粉絲,對王一博「文盲風波」最覺得鬧心的,當屬「娛樂教母」杜華及其掌舵的樂華娛樂。

要知道,今年119日,樂華娛樂正式登陸港交所,一舉成為資本市場「藝人管理第一股」,股價卻持續下跌,不到一個月,市值已經蒸發超10億港元正是需要發力提振之時,不料王一博強勢「補刀」。

千萬別小瞧王一博「文盲風波」的殺傷力,弄不好,不僅會讓杜華陷入絕望,也會「反噬」樂華娛樂。

道理很簡單,雖然樂華娛樂擁有藝人管理、音樂IP製作及運營、泛娛樂業務三大吸金渠道,旗下也擁有69名簽約藝人和59名訓練生,但作為當紅藝人,王一博纔是樂華娛樂的「吸金王」。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王一博收入分別佔樂華娛樂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在2022年前三季度樂華實現的7.53億元營收中,王一博收入佔比更是進一步上升到59%

看到這些數據,有王一博粉絲在社交網絡上感嘆:「這哪里是樂華的太子,明明是樂華的爹。」粉絲口氣狂傲,説到底,還是因為王一博確實能賺,但這也説明樂華娛樂對王一博的依賴越來越深,被外界冠以「王一博依賴症」屬實不冤。

過於依賴某一個藝人,自然會讓公司發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此,樂華娛樂也心知肚明,其在招股書「風險因素」部分坦言:「公司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簽約藝人的聲譽,但公司無法保證簽約藝人及訓練生將不會捲入無法控制的不可預知事件,如失德行為或不遵守法律法規。該等事件可能造成對公司及簽約藝人的負面報道及聲譽損害。公司亦無法保證將能夠及時發現或有效應對未來涉及簽約藝人或訓練生的負面報道。」

如今,王一博「文盲風波」既是已經引爆的風險、已經擴散的負面,且仍在繼續發酵。在媒體看來,「文盲風波」是將高度依賴王一博的樂華娛樂「架在火上烤」。

更關鍵的是,在輿論發酵的過程中,網友對「文盲演員」的評判,不只聚焦於文化儲備不高、腦袋空空或無法理解所扮演的角色,還延伸至藝德層面。

對當紅藝人來説,沒有文化「託底」,藝德不夠或缺失,不僅關係着自身的聲譽,也關係着所在公司的業務。

從這個角度看,王一博「文盲風波」及背后的文化和藝德缺失問題,是很有可能影響樂華營收乃至「反噬」樂華的——這顯然是杜華及樂華娛樂最不願意看到的。

杜華曾坦承:「樂華模式不是在刻意打造頂流,而是在藝人管理儲備上實現百花齊放和梯隊式、多元化發展。頂流的成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包括自身業務能力是否過硬,作品是否得到市場認可,演藝規劃是否可持續發展,否則就可能曇花一現。

只是,知易行難,樂華沒有實現百花齊放,在其商業模式中,高度依賴某一個藝人、業務的不確定性,差不多是相伴而生的「死結」。

接下來的問題是,王一博能不能避免「曇花一現」?「文盲風波」發生后,答案逐漸清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