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張朝陽與周鴻禕聊ChatGPT出圈:技術進步要有全球視野

2023-02-11 13:48

轉自:中國網科技

  回顧互聯網沸騰往事,暢談時代挑戰與生活方式。2月9日下午16點,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再度開啟《星空下的對話》,並邀請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對話,分享創業經歷和對創業的思考,在科技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探討「長期主義」、「技術倫理」。

  作為中文互聯網初代企業家,張朝陽帶領搜狐走過25年,周鴻禕也在創業路上拼搏了25年。在他們看來,創業需要具備哪些品質?ChatGPT的誕生,對人類發展意味着什麼?如何看待技術與道德的關係?

  談創業:不要盲目跟隨風口,選擇做有點難度的事

  1998年,周鴻禕光顧了張朝陽在長安大戲院五樓的辦公室,這是兩位互聯網大佬的首次會面。那一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三年的張朝陽,正式成立了搜狐網;周鴻禕回憶,張朝陽當年是最早一批迴國創業的海歸,屬於先鋒派,但穿透「學霸少年」的光環,內里是一個質朴、真誠又善良的人。張朝陽覺得今天的周鴻禕做到了他口中的「不端不裝有點二」,很接地氣。這是兩個陝西老鄉之間的惺惺相惜和彼此認可。

  2023年,搜狐即將迎來25歲生日。如何看待長期主義?張朝陽從哲學高度進行了闡釋:「要不斷地學習,認真地做事,積累的這種效果產生的飛躍是驚人的。」他認為長期主義意味着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堅持在一個領域里深耕,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效果,帶來創新。周鴻禕則表示,對初創公司來説,融資后如果不能快速找到市場的破局點,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這時長期主義就要「專注」,不能跟着風口瞎轉。另一方面則是選定一個大方向賽道不變,戰術上根據應用場景、客户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

  關於創業,很多人認為「智商」、「情商」、「膽量」彌足重要。在兩位企業家看來並非如此。張朝陽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100個描述創業的詞在黑屋里均勻分佈,他用手電筒照出來的是:勤奮、學習、問問題、看數據。周鴻禕則從創業品質提出創業四要素:好奇心、想象力、興趣以及長期主義的堅韌不拔。

  談ChatGPT出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需要有全球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驅動的學習纔是有價值的。當張朝陽和周鴻禕擅長和感興趣的人工智能領域出現ChatGPT,他們第一時間予以關注,並以前沿視角審視。直播現場兩位也交換了想法。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和人類進行語言進行對話,並根據聊天的上下文互動。比爾蓋茨認為,ChatGPT可能不亞於互聯網的誕生。

  在周鴻禕看來,「ChatGPT可能代表着‘人工智能歷史上一場真正革命的開始’,雖然現在還不完美有很多缺點,但未來有無限潛力,有無限的應用場景。」張朝陽的理解則迴歸到積累,「ChatGPT的產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長期積累過程,20年來,人們在網上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關於知識圖譜的發展以及擬合的方式,以及算力和神經網絡的擬合方式和計算、夾角計算,導致人類對網上信息充分的使用和擬合已經變得可以達到智能的狀態,這是最原始的AI使用。」

  兩位從ChatGPT的出圈,看到了我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挑戰,認為廣大從業者需要深思並努力。周鴻禕建議國內互聯網公司要有全球視野,迴歸開放透明的精神,數據的分割可能導致在人工智能革命里落后。張朝陽表示認同。他提出中國網民使用搜索引擎比例在降低,更多沉浸在APP信息流。他舉例,自己做物理研究時,搜索出的信息往往相對匱乏。

  ChatGPT風口火熱,企業和創業者是否要入局?張朝陽表示仍需要謹慎。「ChatGPT積累了許多年,涉及到算力要有多少服務器,知識庫、標註等等很多問題,若沒有這些能力的公司跟風入局,會消耗掉許多資源。但人工智能AI以及有搜索能力的公司,還是需要有這樣一個準備。」哪些公司能夠抓住這個風口?周鴻禕分析,要看其過去十年有沒有在服務器算力上投入,有沒有做人工智能的團隊,有沒有大數據的存儲,但「有泡沫總不是壞事,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會有更多的資金湧入。」

  談技術倫理:不要讓科學怪獸從道德牢籠中走出來

  新的風口發展通常也伴隨爭議。面對「技術有用而文化無用論」,張朝陽表示,知識和文化能夠讓人類感到存在的意義。感覺、情緒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人們選擇如何度過一生。他強調「做事情要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和有所貢獻,人類社會在地球上稱霸就是因為互相幫助。人類的道德感和文化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是功利的社會,而是每個人真正要有奉獻、有使命、有責任。」

  周鴻禕也認為,沒有文化藝術,許多發明和創造不會出現,人類更不會發展到今天。喬布斯曾餓着肚子學書法,沒想到有一天會將其用於蘋果字體設計;NVIDIA最初只是為遊戲加速,沒有想到會用於並行計算。「其實很多創新,正是因為人類在文化的驅使下要改變世界,並不是説每個人的創新都要用功利來解釋,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魅力。」

  張朝陽再三強調,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道德。他以二戰時期舉例,「原子彈的原子能科技非常發達,如果沒有人類道德和道義以及人文和精神組織的話,那地球就毀滅了。科學是很重要,人類的精神、道德是更重要的。道德就像一個筐子,不要讓科學怪獸從牢籠里面出來。」

  談生活規劃: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

  除了聊行業與技術,兩位企業家也分享了各自的生活。褪去互聯網大佬的工作光環后,網友看見了他們熱愛生活的一面。

  直播伊始,兩人就《流浪地球2》中 「數字人」進行了一番討論。張朝陽問周鴻禕是願意把所有的信息變成數字人,還是願意活着跟着地球流浪?周鴻禕開起了玩笑:「我當然不願意變成數字人。設想一下,我們如果能夠連續記錄張朝陽30年的生活起居,他和誰開了會,看過什麼書,説的每一句話,用來訓練一個定製化的張朝陽版機器人。對老張來講,他並沒有實現數字永生,但對我們來説,他實現了數字永生,永遠活在搜狐的雲端。」張朝陽聽后感歎:「生物的我已經去世了,這是很糟糕的一個結局。」

  二位運動達人也「秀」了一把近期運動成果:張朝陽堅持每周跑步3-4次,周鴻禕在一天之內學會滑雪落葉飄。他還向張朝陽請教:「為什麼羽毛球的速度達到這麼快,下次物理課講這個。」

  在展望新年時,張朝陽説:「搜狐現在處在一個冉冉迴歸的狀態。物理課本來是我的一個愛好,因為太出圈太火,就變成了公司業務的一部分。我今年繼續把物理課講得越來越深,英語直播也會繼續下去,讓大家一起學習。」

  當話題再次回到「應對焦慮」,兩位大佬也給出了共同的答案——找準興趣、樹立目標。周鴻禕説「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了,如何做到不掉隊,當你有問題要去解決的時候,可能就顧不上焦慮了。」張朝陽則堅持「在價值觀引導下從事一項你非常感興趣的事情」。這也正是兩位互聯網企業家,面對高速變化的環境,作出的選擇——始終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在工作中保持正確的生活習慣、保留豐富的興趣愛好,讓內在世界更充實,也讓企業發展達到長期主義。

(責任編輯:王擎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