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2-03 14:54
中概股迴歸潮持續,又一家金融科技巨頭啟動回港二次上市。2月1日,港交所官網顯示,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控股」)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成功后,陸金所控股將實現在美股與港股市場雙重上市,有利於配合中國的業務重心。去年7月,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也曾以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港交所。
去年經營狀況與信貸質量雙下滑
所謂介紹上市,是指不涉及新發售股份,只申請獲得將其證券在市場上掛牌買賣的資格。對於雙重上市的原因,陸金所控股在招股書中表示,這一方式上市有益於公司發展,成功上市后,公司將在港交所及紐交所兩地擁有雙重主要上市地位,兩個市場將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資者,有助於擴大公司的投資者基礎及增加股份的流動性。
有分析認為,介紹上市不募集資金,彰顯了陸金所的「不缺錢」底氣,凸顯了該公司現金儲備較為充足。但招股書數據顯示,陸金所控股去年的經營狀況實際上不夠樂觀,9個月淨利潤下滑了31%,其新增貸款規模指標也在2022年出現了下降。數據顯示,陸金所2022年前9個月新增貸款規模約為4176億元,同比下滑約15.94%;貸款余額則由2021年的6610億元下降至截至2022年前9個月的6365億元。對此,陸金所控股方面解釋稱:「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我們在2022年下半年的財務表現呈現出較大的波動」。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增貸款規模下滑的同時,去年信貸質量有所惡化,貸款的逾期率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9月30日,陸金所的30天以上貸款逾期率和90天以上貸款逾期率較2021年和2020年均發生較大幅度的上升。與此同時,陸金所控股的信用減值損失不斷擴大,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為30億元、66億元及103億元,分別佔期內收入的5.8%、10.7%及22.5%。對此,陸金所在招股書中稱,「由於我們的核心小微企業主部門一直是受宏觀環境惡化影響最早及最嚴重的部門之一,我們的逾期率及信用減值損失不斷上升,影響了2022年前9個月的盈利能力。」
平安消金規模擴張,營收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2022年陸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還按照監管要求對旗下多張網絡小貸牌照進行了整合清理,3家小額貸款子公司停止發放新貸款,各類貸款業務開展更多依靠旗下的融資擔保牌照和持牌的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展開。招股書中披露了平安消金的貸款余額,其規模迅速擴張,已達到279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陸金所新增貸款的10.7%由平安消費金融提供,2021年佔比僅有3.9%。
此外,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查閲招股書數據發現,陸金所控股2022年的營收構成較其2020年上市初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招股書介紹,陸金所控股的總營業收入主要由技術平臺收入、淨利息收入、擔保收入、投資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部分構成。
按佔比變化來看,技術平臺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由2020年的79.2%,降至2022年前九個月的51.0%,原因是同期的淨利息收入佔比由14.9%增至31.9%,擔保收入佔比由1.2%增至12.5%。其中,技術平臺收入包含了以「平安普惠」平臺為主的促成零售信貸的服務費和以「陸金所」平臺為主的財富管理交易和服務費,儘管佔比收縮不少,目前也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而這一總收入結構發生變動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陸金所控股逐漸承擔了更多信貸風險,令業務模式發生了改變。陸金所主要依賴銀行、信託等第三方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在與第三方資金方合作時,陸金所通過融資擔保子公司或第三方增信提供商一起為新增貸款提供擔保。招股書稱,陸金所計劃將公司承擔信貸風險敞口的貸款余額比例提高到至少30%。
需要注意的是,招股書在風險提示中強調了公司商業模式的變化對未來收入變化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就包括擔保收入貢獻率的迅速增長,但承擔信貸風險敞口的增加也會使得信用減值損失不斷上升。按陸金所控股預期,未來會經歷逾期指標的波動,信用減值損失及彌償虧損波動也將會增加,短期內恐怕難以收復2022年來的「失地」。實際上,在此前2022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陸金所控股董事長趙容奭曾經對業績復甦做出了展望,認為出現顯著改善的時間更有可能在2024年,而不是2023年。
高管頻繁變動,去年四季度直銷團隊裁減上萬人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留意到,近兩年,陸金所在高管和人事安排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動。2021年2月,陸金所董事長李仁杰退休,原聯席董事長冀光恆出任董事長。當時,趙容奭和計葵生被任命為陸金所聯席CEO,分別負責零售信貸與財富管理板塊。2022年6月,陸金所CFO鄭錫貴退休,此后加盟樂信任CFO。2022年8月,陸金所在發佈當年上半年財報時宣佈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冀光恆不再兼任陸金所控股董事長一職,原聯席CEO趙容奭接任董事長職務併兼任CEO,計葵生仍為陸金所聯席CEO;原平安普惠負責零售貸款業務全面風險管理的林允禎被任命為陸金所控股首席風控官。2022年9月,平安普惠又一位高管進駐陸控公司管理層,原平安普惠總經理陳東起被任命為陸金所控股總經理。這些變動彼時被業內稱作是「平安普惠班底上位」,對陸金所控股話語權逐步上升。
除了高管團隊的「換血」,陸金所還對一些業務部門的人事進行了優化。其招股書中披露稱,去年第四季度,陸金所控股直銷團隊的全職僱員的裁減人數達到1.17萬人,從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58038名全職僱員減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46331名全職僱員,這一動作被陸金所控股解釋為爲了在客户定位和選擇方面更加靈活、高效及有效。陸金所控股還在招股書中寫道,「儘管這些調整已導致新增貸款規模有所減少,但從貸款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新增貸款比歷史貸款年期整體產生更好的業績。」
上市消息一出,陸金所控股美股2月1日大漲7.87%,但隨后在第二日跌幅達5.71%,截至美東時間2月2日收盤,陸金所控股報3.12美元/股,最新市值達71.32億美元,股價較13.5美元/股的發行價已跌超76.88%。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數字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員:熊潤淼
設計: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