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3年購房需求洞察報告發布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

2023-02-03 05:35

  新的市場周期,購房需求會有怎樣的新變化?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與貝殼研究院聯合發佈《住房需求洞察系列研究之改善性購房需求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改善性需求佔比逐年提升,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

  改善性需求增加

  35—45歲購房羣體是以改善性需求為主的核心人羣。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重點50城改善性購房佔比由2020年的26%提高到2022年的30%。而30歲以下購房羣體通常是剛需客户,其成交佔比由2020年的37%下行至2019年的34%。可以説,2022年的市場環境下,改善性需求相較於剛需更具韌性。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對記者表示,改善性購房佔比提升首先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其次也有短期內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尤其是放開限購區域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釋放了大量改善性需求。

  《報告》顯示,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改善性需求更多,例如北京、天津、廈門改善性需求明顯多於剛需,3個城市改善羣體交易量均在剛需交易量的1.5倍以上。

  「這是因為一二線城市「老破小」(20年以上樓齡佔比超70%)佔比高,這也是驅動換房的主要原因。」潘浩表示,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存量房中樓齡在20年以上的佔比超60%,改善意願強烈。而昆明、南寧等城市存量房中樓齡在10年以內的住房佔比在40%—50%。

  當然,並非所有二線城市都進入了改善性需求主導的市場。在成都、合肥和西安,剛需下行趨勢並未出現,2022年剛需羣體購房佔比均在40%以上。

  聚焦高品質樓盤

  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更大的居住面積,是當前大部分消費者換房的主要驅動因素。

  調查顯示,北京消費者換房后的住房面積平均為110平方米。相比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換房后的住房面積更大,大部分城市達120平方米。在換房成本上,以杭州、成都、鄭州、合肥、武漢換房客羣來看,換房平均需加價90萬—100萬元。

  此外,從區域選擇上來看,高品質房屋集中的區域改善性客羣更為偏好。

  潘浩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二線城市,以房換房的消費者出現了以「同區換房」為主的交易態勢。以成都為例,高新區換房客户同區換房比例高達59%,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同區換房比例也均超40%。武漢的情況類似,江岸區和武昌區同區換房比例均超50%。

  新房二手聯動效應凸顯

  面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結構的新變化,樓市政策調控將如何發力呢?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孟慶斌建議,新房和二手房能否高效聯動,將直接影響換房羣體的購房行為。未來在支持改善性需求方面,可聚焦優化換房置業流程、加大對二手房的税費補貼力度等調控政策。

  據記者瞭解,2022年8月份以來,濟南、廣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推出二手房「帶押過户」政策,在節省資金成本的同時,大大縮短了換房客户的置業周期,提高了二手房交易效率,是更好地加強新房與二手房聯動的政策實踐。

  孟慶斌表示,要想打通換房鏈條,對二手房的政策支持同樣不能少,如果沒有二手房購房者入市,換房鏈條就無法構建。因此,在支持改善性需求方面,可加大對二手房的税收及補貼政策支持力度,以實現整個換房鏈條的暢通。

  另外,隨着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購買二手房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但二手房的按揭貸款額度多與樓齡掛鉤,購買二手房的羣體獲得的信貸支持明顯弱於新房,若同一板塊內沒有新房可供選擇,將不利於居民置業。因此,若能在二手房貸款上限或貸款額度與樓齡掛鉤方面有所放松,勢必能更好地滿足居民的置業需求。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