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ETF周報 | 做多特斯拉暴漲52%;美聯儲決議前重磅通脹指標再降温

2023-01-29 19:55

編輯:Jling

1、本周美股ETF漲幅榜

周五,美聯儲青睞的重磅通脹指標繼續降温,數據顯示美國1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4.4%,創下自2021年底以來最低增速。截至周五收盤,美股三大指數均收漲;全周來看,納指累計上漲4.32%,標普500指數累漲2.47%,道瓊斯指數累漲1.81%。

從ETF漲幅榜來看,做多特斯拉、做多半導體、做多科技股相關ETF周內漲幅居前。其中,1.5倍每日做多特斯拉ETF$TSLL全周收漲52.46%,位列第一。3倍做多半導體指數ETF$SOXL、3倍做多納指ETF$TQQQ也漲得不錯,全周分別收漲17.12%、14.42%。

本周,特斯拉公佈的2022年四季度營收、淨利均超預期;該股暴漲逾33%,創下自2013年5月后最大周漲幅。Fernwood投資管理公司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Catherine Faddis稱,特斯拉股價肯定已見底,人們只是認為該股走勢已經過頭;現在特斯拉已開啟反彈,下一步更多聚焦於基本面因素。

除做多特斯拉相關ETF外,1.5倍做多英偉達ETF$NVDL、1.5倍做多Coinbase的ETF$CONL、1.75倍做多蘋果ETF$AAPB周內表現亦不錯,分別收漲21.83%、15.89%、10.36%。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美國12月PCE數據如預期走低,LPL Financial的首席經濟學家Jeffrey Roach接受採訪稱,「隨着通脹降温,美聯儲下周可以合理放慢加息的步伐。」

Carson Group的首席市場策略師Ryan Detrick表示,「人們認識到通脹繼續迅速下降,這緩解了人們對經濟的許多擔憂。」「(PCE報告)是我們最近看到的通脹數據的另一個組成部分,」Detrick補充道。「供應鏈繼續開放和改善,這為美聯儲結束其激進的加息周期打開了大門。」

2、主要股指ETF表現

股指ETF方面,漲幅第一的是3倍做多納指ETF$TQQQ,全周收漲14.42%。其次是做多標普中型股400指數ETF$UMDD,周漲幅達7.46%。3倍做多標普500指數相關ETF如$UPRO$SPXL也表現不錯,周漲幅均超7%。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其中FTLB已退市)

本周美股收漲,Carson Group的首席市場策略師Ryan Detrick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在這個正在形成的歷史性強勢月份中,本周又是表現強勁的一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銀行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近期看跌美股,並建議投資者在標普500指數觸及4100-4200點這一區間時出場。「所有信號都表明,2023年(美國經濟)將出現硬着陸;今年春天(美聯儲)可能需要再次加息,這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3、區域市場ETF表現

區域ETF方面,「木頭姐」旗下基金ARK Innovation ETF$ARKK本周漲幅居前,全周收漲10.66%。周五,該ETF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特斯拉、Coinbase Global大幅收高(分別收漲11%、15.75%),$ARKK當日收漲5.54%,該ETF本月累計已漲29.25%。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另外,做多中國指數相關ETF也有上榜,3倍做多富時中國50指數ETF$YINN周漲6.87%。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股市將在2023年跑贏全球股市。瑞信證券研究主管兼中國股票策略師黃翔近日也表示2023年中國市場前景整體向好,其表示今年重點關注中國復甦進程,並建議超配5個行業(MSCI中國):耐用消費品和服裝、消費服務、工業、媒體和娛樂、零售。

4、商品ETF表現

商品ETF方面,做空黃金、白銀相關ETF(如$ZSL$DGZ等)漲幅居前。本周黃金期貨$GCmain先漲后跌,全周累計收跌0.03%。白銀期貨$SImain全周累跌0.88%。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金價方面,MKS PAMP金屬策略主管Nicky Shiels認為,2023年黃金錶現或好於白銀,黃金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其表示,儘管下周的美聯儲決議可能會對黃金走勢構成風險,但預計市場將克服這種擔憂。目前市場幾乎已消化美聯儲下周將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其指出,持續的通脹威脅、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國會關於債務上限的新辯論以及潛在的違約風險)等因素都將支持金價走高。

能源ETF方面,綠色能源相關ETF$QCLN漲幅居前。本周該基金重倉的前10只股票中多隻股表現不錯,如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美國雅保以及安森美半導體,全周分別收漲33.34%、14.81%、13.72%、13.37%、11.18%。

2倍做空天然氣ETF$KOLD及2倍做空原油ETF$SCO分別位列能源ETF漲幅榜第二、第三名,全周分別收漲6.23%、5.84%。本周天然氣期貨$NGmain收跌10.11%;美油期貨$CLmain、布油期貨$QMmain全周均跌近3%(前者收於79.38美元/桶,后者收於86.39美元/桶)。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布油方面,在經歷下跌后布油近期出現穩步上漲,1月23日一度創下89美元高位。對此,渣打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表示,油市反彈可能會使布油超過90美元/桶,不過在基本面是否足夠強勁以致於令油價升破100美元/桶這一問題上,他們的看法並不樂觀。

5、一周市場觀點

美國核心PCE如預期繼續降温 美聯儲加息「暫停鍵」觸手可及?

周五公佈的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顯示,美國12月核心PCE同比增長4.4%,與預期一致,為2021年10月以來的最低增速。報告出爐后,交易員們押注美聯儲在下周的FOMC議息會議上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據芝商所的「FedWatch Tool」,利率期貨交易員目前預計美聯儲下周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8.4%,且多數概率均指向美聯儲的政策利率峰值將落在4.75%-5.00%區間。(現在的美聯儲政策利率區間為4.25%-4.50%)

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北美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表示,「鑑於加息目前明顯嚴重拖累需求,我們預計今年核心通脹將繼續放緩,這最終將説服美聯儲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

數據來源:芝商所

通脹回落也不能掉以輕心!美國財長耶倫警示經濟衰退風險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五表示,美國近期的通脹和就業數據令人振奮,但同時她也承認,在當前高利率的環境下美國經濟確實有陷入衰退的風險。她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對目前看到的數據相當滿意,但考慮到美聯儲正在‘放緩經濟’,我無法保證經濟衰退風險能最小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年夏天美國通脹將降至2.25%?美銀:別指望了

部分市場人士預計到今夏美國整體通脹率可能會放緩到略高於美聯儲2%目標的水平,但美銀認為這是一個艱鉅、不可能的任務。該行表示,從所謂的CPI定價市場來看,目前投資者預期到6月份CPI同比增速將達到2.25%,但該行經濟團隊預計到2024年下半年之前整體CPI仍將維持在2.25%以上。

薩默斯再度「支招」美聯儲:下周會議不需要承諾繼續加息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周五表示,由於美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高,美聯儲應該避免在下周會議上發出有關下一步行動的信號。其表示,「現在不是承諾繼續加息的時候。在近幾個季度,我們已經看到了經濟疲軟的跡象。與此同時,也不應把加息所有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其指出,目前美國經濟既有好轉的可能,也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在這一局面下,官員們需要儘量保持最大的靈活性。他認為當前困擾美聯儲官員們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最近幾個月迴盪在金融市場上的樂觀情緒。

小摩首席策略師:看空美股,建議用美債、現金避險

摩根大通首席市場策略師、全球研究聯合主管Marko Kolanovic對美股今年初的反彈走勢持悲觀態度,其認為,「(美股)基本面正在惡化。然而,市場行情卻一直在上漲。所以,衝突必然在某個時間點發生。」Kolanovic認為市場過於樂觀,並預計美股上半年至少回調10%。Kolanovic上周已將該行的美股敞口下調為減持,並建議以美國國債和現金作為可行的避險資產。

6、下周關注

宏觀方面,重點關注即將到來的美聯儲利率決議。根據美聯儲日程安排,北京時間周四(2月2日)凌晨3點,美聯儲將公佈最新利率決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在利率決議公佈半小時后召開新聞發佈會。當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進一步放緩加息步伐,並加息25個基點,但分析師提醒美聯儲仍有可能出現令人意外的鷹派立場。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此前再度發文「放風」,稱美聯儲官員正準備再度放緩加息速度,2月會后聲明會探討暫停加息內容;不過仍有部分官員認為,即使在今年夏天暫停加息,后續仍然更有可能提高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

同日(2月2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將召開貨幣政策新聞發佈會。拉加德近期頻頻放「鷹」,此前表示歐央行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使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並指出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將進一步「大幅」加息。

經濟數據方面,本周將有美國1月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美國1月失業率、美國1月ADP就業人數及中國1月官方製造業PMI等數據將公佈。

更多閲讀:一周財經日曆 | 重磅!美聯儲利率決議來襲,蘋果Meta財報將出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