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和玉資本:一家中國VC越洋記

2023-01-28 11:57

越來越多中國VC的身影出現在中東。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期間,中國元首外交進入「中東時刻」。接下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將鞏固經貿、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合作,做強綠色低碳、健康醫療、投資金融等新增長極,開拓航空航天、數字經濟、和平利用核能等新領域,應對好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戰。

可以看到,隨着「走出去」戰略的推進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加快落實,大量資金在中國與中東區域間流動。

正如在阿布扎比地區最活躍的亞洲基金之一就是和玉資本(MSA)。此前,和玉資本籌集了阿聯酋歷史上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轟動一時。眾多主要的當地組織和機構LP,包括數個國家主權基金和家族辦公室都是和玉資本基金的出資人。

投資界瞭解到,和玉資本(MSA)在阿聯酋籌集的2億美元專注投資新興市場科技領域,目前這部分業務的總部設在阿布扎比,並在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和中東均設有辦事處。迄今為止,和玉資本在新興市場投資了50多家公司,其中中東較為知名的公司包括迪拜雲廚房Kitopi、沙特 B2B 電商領頭羊Sary和出海DTC獨角獸品牌Cider等。

和玉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  曾玉 和玉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  曾玉

從一隻中東獨角獸説起

那是2020年的一次周會,投資一線同事無意中提及,「Michael又創業了,做出海。」聽到這個消息,和玉資本創始合夥人曾玉感到有些驚訝。

曾玉和Michael是舊識。Michael中文名為王琛,曾在KKR和IDG資本工作。2016年,王琛投資了時裝共享平臺衣二三,后來加入衣二三成為聯合創始人。此后曾玉和王琛有過一些交集,但后來許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直至王琛創辦了跨境電商品牌Cider。

周會結束后,曾玉隨即表示邀請他來辦公室。王琛感到意外,「你怎麼知道我創業了?」當時Cider並未在市場上有過任何宣傳,和玉團隊消息靈通令他驚歎。不過,他對曾玉説,「我們現在不融資,能不能等我幾個月后真的要融資時再找你?」

「不行,你今天一定要來。」曾玉很急切。當時Cider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王琛很忙。「那一天我們等他等到晚上9點多」,曾玉向投資界回憶,雙方聊了一個多小時。很快,她和團隊決定投資Cider,「窗口期就只有兩周左右,因為當時王琛不想融資,還開玩笑説,我們相當於逼着他做了個獨家投資」

彼時,Cider估值4000多萬美元,和玉資本投資了數百萬美元,成為Cider Pre-A輪唯一投資方。

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席捲全球,海外並未完全開放,中國公司出海的熱情也不像今天這般熱火朝天。但是,新冠病毒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海外電商滲透率在提高,中國的供應鏈優勢顯現,跨境領域的紅利隨之到來。

曾玉告訴投資界,此前和玉團隊研究過3C數碼、家俱等DTC大品類,但考慮到競爭格局、供應鏈複雜等因素並未佈局,直至遇見Cider。完成投資僅僅半年后,Cider運營數據暴漲,估值一路狂奔,迅速成長為10億美金獨角獸。

事實上,類似快、準、狠的狙擊手式投資在和玉曆史上還有很多,比如當年40分鍾投資Boss直聘、於A輪投資蔚來汽車等。如今,這一支向來鮮少露面的團隊正在全球複製着更多精彩的投資故事。

誕生即國際化

相比國內第一批本土VC,曾玉早早就打開了全球化視野,當年硅谷VC入華的一幕在她內心留下了深刻記憶。

時間回到2004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硅谷銀行組織訪問團到中國考察。訪問團一行二十多人,其中不乏紅杉資本、KPCB、Accel等國際知名VC,他們在北京參訪時走進了中華創業投資協會(CVCA)。彼時擔任中華創業投資協會執行董事的曾玉負責接待。

從那時起,她目睹了硅谷VC轟轟烈烈挺進中國的全過程。這也是曾玉投資生涯的開端,此后二十年她不間斷地在做同一件事——投資。正如和玉資本2022年9月在新加坡舉行的「Born to be Global」年會主題一樣,曾玉帶領的和玉資本,從誕生起就攜帶着國際化基因。

過去8年間,和玉資本的投資版圖漸漸成型——在醫療領域投出了醫渡科技、華大基因;至於互聯網方向則收穫了Boss直聘這樣的超級回報案例;而在新能源領域也有的蔚來汽車這樣頭部公司。隨着投資半徑擴大,現在和玉資本潛心佈局多年的賽道浮現——出海,最新獨角獸Cider擺在眼前。

當然,Cider只是和玉國際化版圖的冰山一角。自成立以來,當投資界同行在國內市場激烈廝殺時,曾玉與和玉團隊同時將視野投向海外,悄然參與了一眾全球性明星公司的成長——Nubank、SWVL、Klarna、Grubmarket、Kitopi.....這份名單很長很長。

簡單概括:從硅谷的生鮮電商、大數據公司到到瑞典和巴西的金融科技公司、埃及的打車公司、迪拜的共享廚房,和玉資本都投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和玉資本團隊曾積極幫助華大基因、醫渡科技等中國公司出海,為中國公司出海賦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從規模上看,和玉是「小而美」的VC代表,單期基金規模不大。具體來看,和玉一期美元基金1.52億美元,二期美元基金規模為2.25億美元,三期美元基金規模為3億美元。2021年,和玉新一期美元中國成長二期基金完成首輪關賬數億美元,公司基金管理規模一直處於穩步增長態勢。

作為一家VC機構,投得早投得準很難,維持高的命中率很難,在不止一個垂直領域成功更難。這些,和玉資本都做到了。

一家中國VC的海外征程

事實上,國際化是曾玉醖釀了許久的發展戰略。在創立和玉資本之際就開始國際化嘗試,投資團隊頻繁往返中國和美國硅谷看項目瞭解市場。

201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國際合夥人Ben Harburg加入了和玉資本。那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高峰攀爬的火熱年代,也是第一波出海投資熱潮的節點,不少投資人希望乘着時光機把中國TMT的投資神話複製到東南亞等地區。

那時曾玉剛剛投完BOSS直聘和醫渡雲,而Ben一邊在美國東西海岸專注於天使投資,同時在東南亞創辦了大宗交易公司,時常往返於新加坡和雅加達。Ben 過去曾就職于波士頓諮詢集團,他和中國的淵源很深,第一次來中國是2004年在北京的暑假實習工作。

和玉資本第一階段的出海投資開啟。中國VC出海投資常常面臨人生地不熟、政策監管等方面的挑戰,豐富的在地投資經驗尤為重要。曾玉説,「各個國家從文化到消費習慣再到當地的監管大有不同,好在我有這麼一個國際團隊的好搭檔,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國家地區的市場特點,迅速構建本地投資團隊。」

因為經濟發展周期、地理位置等因素,大多數中國VC出海的第一站是東南亞,但和玉資本並沒有沿襲着這一路徑。回想五六年前,東南亞投資市場相對擁擠,東南亞互聯網公司全面學習硅谷、學習中國模式,匯聚了全世界的VC,泡沫較大。於是和玉選擇另闢蹊徑,更多地把眼光投向了硅谷等前沿技術發源地,以及中東北非南美等新興市場。

深耕中東北非市場多年的Ben向投資界解釋,中東北非地區相比於東南亞主要的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監管政策統一和更好的經濟基本面。「中東北非地區各國政府在監管政策層上合作更加緊密。例如對金融技術的監管上,各國政府會協商統一推行適用於多國的可擴展的規章制度,極大提高了創業公司擴展區域市場的效率。而東南亞地區,各國政府普遍是各自為政,都在推行自己國家的不同監管制度和支付系統。」

另一方面,中東北非地區經濟基本面相對更好,最主要的體現是具有更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這意味着每個用户的ARPU值、平均訂單量和LTV值更高。扣除用户獲取成本,一個GCC的用户價值是SEA地區用户的許多倍。」

多年下來,Ben總結了一個小小體會:中東北非地區最好的投資機會是與本地團隊合作,核心原因是我們觀察到該地區做生意和獲得監管批准的文化壁壘非常高,海外團隊滲入市場的效率遠低於本地團隊。

而基於過往投資,和玉資本在中東北非區域創業生態系統中獲取了一些成就,目前在當地創投圈享有很高的聲望,「我們被中東北非地區許多創業公司甚至是其他國家出海到該地區創業的公司評為最佳合作伙伴。」

為何選擇國際化?

至於投資方法論,曾玉有三個觀點:第一,What’s the next big thing?找到下一個大事情;第二,找到卓越的創始人。第三,短平快投資決策。正如當初選擇國際化,是曾玉看到了在新興市場的巨大發展機會,把我們在中國做過的事情在一帶一路國家再做一遍,我們有完整的play book.

「我們在新興市場出差的時候,老覺得有一種時光機的感覺。中國在5年或者10年前做的一些商業模式,他們剛剛在萌發,包括 金融科技和IT基礎設施的商業模式等。」曾玉分析,中國開始有能力真正地向海外國家和地區「輸出」:一是技術輸出,二是模式及打法輸出。

技術輸出不難理解,它主要是基於複雜供應鏈的產業集羣,比如我國長三角、珠三角都有非常數字化柔性的供應鏈,效率極高,還有高性價比的人才密度,這些帶來了在線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虛擬和實體產品的輸出。而模式輸出,則是原生於中國驗證成功,中國成功的商業模式又複製到了新市場。

和玉資本消費投資副總裁劉禹以電商為例進一步解釋,中國電商企業在出海領域有不可撼動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供應鏈效率和數字化能力。在深入研究近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后,我們認為本質上上一代出海企業賺取的是供應鏈溢出的紅利和市場競爭不充分所帶來的流量紅利。但隨着市場進入充分競爭狀態,這些紅利被大幅度壓縮。面對這樣的市場變化,上一代出海企業受限於路徑依賴,而疊加疫情刺激了全球範圍電商滲透率的提升,新一代出海企業迎來了一波系統性的創業機會。

「我們認為,新一波機會的變量主要體現在新一代更年輕更國際化背景的創業者崛起和數字化對於包括供應鏈、履約、海外市場拓展等運營各環節的效率提升。我們堅定地看好未來中國跨境電商領域將會誕生數家百億甚至千億美金市值級別的全球品牌公司。」劉禹補充説。

屬於中國VC的國際舞臺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和玉資本一直保持低調。曾玉坦言,外界對於這樣的一家投資機構依然陌生,直至去年醫渡科技、BOSS直聘上市,同行研究招股書才頻繁看到了和玉的身影。

2021年醫渡科技上市,市值一度破500億港元;BOSS直聘上市,市值近150億美元。正因如此,和玉資本去年取得史上最好退出成績。

另一組數據更加驚人。Preqin統計,較2015年同期其他基金,和玉資本一期美元基金在2021年第二季度VC機構業績中,排名亞洲第一。對於這個成績曾玉並不意外,「We deserve it ,雖然成績來晚了一些,但好成績絕對不會缺席。」

現在,曾玉對出海的成績寄予了厚望。自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來,跨境電商一度席捲VC圈,佈局已久的和玉資本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擅長的賽道,靜待花開。

2020年,和玉資本單獨募集了2億美元早期基金投資海外新興市場。目前,和玉在硅谷、新加坡,中東等地開設了辦公室團隊約30人,很多同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跨文化的交流和交叉學習每周都會出現。

深耕多年,和玉資本的海外資源優勢正在顯現,開始同步幫助被投企業出海賦能,這里最近的案例便是安渡生物。

和玉資本於連續兩輪投資安渡生物,和玉資本國際團隊同時幫助安渡生物在美國、歐洲和中東非洲的發展對接資源,包括海外機構的設立、海外投資人的對接、潛在新葯研發等客户介紹等等。尤其在海外投資人對接方面,和玉資本協助推薦和介紹了數家國際投資機構。

而在潛在客户介紹方面,和玉資本醫療合夥人馮加武表示,和玉資本以安渡生物為重要一環構建全球創新葯生態圈,主動為安渡生物對接了和玉投資組合中的10多家創新葯公司,推動他們以安渡生物卓越的臨牀藥理、生物分析、生物建模、法規事務服務為跳板,將源於中國的創新成果推向探索國際領先疾病解決方案的星辰大海。

眼下,全球資本市場正值冬天。以醫療健康為例,隨着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大幅調整,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嚴重。正如曾玉所言,2022年可能是中國創投行業20年以來最具挑戰的一年。但在過去一年在退出端獲得歷史性回報的和玉資本,正在積極佈局。

曾玉對市場充滿信心,「我們幾個合夥人都有二十年跨度的經驗,2000年出現互聯網泡沫,2008 年的金融危機,2022年的今天又出現一個裹挾諸多不利因素的大周期。所有偉大的企業都必須經歷住大周期的考驗,獲得重生,創業公司如此,投資機構亦然。」

屬於和玉資本的全球版圖正在緩緩鋪開。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投資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1/507228.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