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頂流」基金經理最新持倉出爐,張坤管理規模近900億!「小而美」基金四季度增速居前,3只基金淨值增逾30%

2023-01-22 18:41

隨着癸卯兔年的到來,公募基金四季報披露臨近尾聲。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目前,已披露2022年四季報的基金產品多達16000余隻(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佔比A股市場全部基金產品的九成以上。

基金去年第四季度淨值增速20強出爐

從去年第四季度淨值增長率看,在市場全部可統計的主動權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中,嘉實互融精選、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驅動以及嘉實港股互聯網產業核心資產A暫列前三甲,淨值增長率超過30%。

上榜基金中,規模最大的是陳濤管理的中庚價值先鋒,最新規模68.71億元,淨值增長率20.94%。陳濤表示,基金淨值跑贏比較基準,主要受益於超配的TMT行業表現優於大市,同時減持一部分漲幅較大的個股,增加低位的消費、醫藥敞口,投資組合呈現逆向、相對低估值、小市值、高成長、高質量等特徵。

1月以來,20只基金產品勢頭不減。除李孝華管理的華富靈活配置外,其余基金淨值繼續增長。在A股指數單邊上行的大背景下,普通股票型基金增速霸榜,創金合信軟件產業A、國泰消費優選、嘉實互融精選、中庚價值先鋒和創金合信港股通成長A拿下前五,淨值增速均在10%以上。

多隻百億規模基金業績表現優異

數據寶統計,截至目前,已有44只百億規模基金公佈了2022年四季報(分級基金僅統計A類份額),張坤、劉彥春、朱少醒、葛蘭、謝治宇、蔡嵩松等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也相繼出爐。

44只百億規模基金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仍是市面上的巨無霸,最新規模達到570.75億元,遠超第二位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一方面,易方達藍籌精選在去年第四季度獲得淨申購;另一方面,基金產品淨值增長6.76%,也對其規模復甦形成助推。目前張坤共計管理4只基金,合計規模達到894.34億元。

張坤錶示,四季度股票倉位基本穩定,增加了醫藥等行業配置,降低了消費等行業配置。基金仍然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基金持倉確實印證了這一説法。易方達藍籌精選第四季度前十大重倉股沒有更換,僅配置有所調整。騰訊控股成功登頂,佔基金淨值比例9.88%。貴州茅臺、藥明生物獲得增持;減持對象有騰訊控股和五糧液,或主要出於合規的考慮。

從百億規模基金業績表現來看,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A淨值增長10.87%,是百億基金中增速最快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A、工銀瑞信前沿醫療A和東方紅睿璽三年A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名,淨值增長率均超過8%。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暫列第五,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A暫列第七,丘棟榮、劉彥春、崔宸龍等明星基金經理的得意之作也紛紛入榜。

明星基金經理積極調倉換股

從四季報公佈的基金前十大重倉來看,相較於張坤的「巋然不動」,同樣也有不少基金經理選擇對旗下產品持倉進行大幅調整以應對市場變化,其中不乏多位資管市場上的「人氣明星」。

中庚「頂流」基金經理丘棟榮便是其中之一,以其管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中庚價值領航為例,期間基金淨值增長3.16%,前兩大重倉股中國宏橋、中國海洋石油遭到減持,數量依次為781.9萬股、760.6萬股。其余重倉股中,常熟銀行、馳宏鋅鍺和康華生物各有不同程度的減倉;美團-W退出前十大重倉股,取而代之的是「A+H」兩地上市的兗礦能源。

整體來看,該基金去年第四季度繼續加大對於港股的配置,港股資產淨值佔比進一步提升至45.58%。丘棟榮表示,第四季度國內疫情防控政策轉向超預期,但經濟依然偏弱,A股低位震盪略漲,10年國債小幅上行。權益資產估值仍處於絕對底部位置,對應着較高的風險補償水平,是系統性配置機會。因此基金積極配置權益資產,同時也積極配置港股。

中庚價值領航基金四季度前十大重倉股

主攻科技成長賽道的馮明遠業績表現不佳,旗下基金淨值整體下滑,其代表作信澳新能源產業去年第四季度淨值下降2.97%,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馮明遠管理的信澳新能源產業第四季度維持高倉位運行,權益投資佔比達到93.97%。持股方面,老牌煤炭股華陽集團跌出前十大重倉,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龍頭科達利則順利「新晉」,位列重倉股第四席。該基金還不同程度地增持了璞泰來、比亞迪、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等一眾新能源賽道股,其中璞泰來獲得100.6萬股加倉,成功登頂重倉股榜首。

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四季度前十大重倉股

馮明遠表示,第四季度受疫情衝擊,國內經濟活動短期承壓,科技、新能源相關產業鏈板塊震盪調整;海外政策利率過高,外圍市場反彈初步結束,短期內震盪偏跌概率更高。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下,基金淨值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撤。

公募對后市態度普遍樂觀

數據寶綜合四季報基金經理研判,預計2023年國內經濟將逐步向好,權益資產整體估值仍在周期底部,資本市場有望迎來結構性機會。

展望未來,張坤談到,新冠病毒迴歸乙類傳染病管理,地產行業有望避免過快下滑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接提振市場信心,這三個宏觀因素在2023年得到了相當的改觀,為選擇優質公司提供了更加平穩的環境。

陳濤表示,當前海外經濟逐漸步入衰退,國內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尾聲。投資目光更多聚焦於國內,政策重心回到經濟,由中長期供給側轉向擴內需。短期核心在於激發市場信心,讓經濟重啟進入良性循環。后疫情時代,應從低風險偏好轉向積極預期經濟彈性。

馮明遠直言,我們正位於長期牛市的起點,隨着疫情第一波高峰期的階段性落幕,國內經濟有望逐步復甦,整體市場環境有望出現好轉。

估值方面,丘棟榮認為,A股整體估值處於周期性低點區域,一般對應着系統性機會,從大盤股到小盤股,從價值股到成長股,均有較好的佈局機會。港股V形反彈,但各個估值維度基本處於歷史20%分位以內,長期仍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個股方面,交銀施羅德沈楠稱,在上市企業分化加大的背景下,擁有獨特競爭優勢以及商業壁壘的企業仍是重點關注的主要方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