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1-20 17:28
虎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恆指全天高開高走,截至收盤,恆生指數跌漲1.82%,報22044.65點;恆生科技指數漲2.67%,報4568.79點,漲2.67%;國企指數報7483.58點,漲2.34%。
平安證券指出,從近兩個月的全球股指漲跌幅來看,全球股市普跌,而港股市場逆勢上漲。估值上看,當前港股PE、PB估值及歷史分位均有不同程度修復。在估值持續修復下,外資對港股投資的焦點將重回消費修復下的「一體兩翼」:恆生科技互聯網、新興消費、交運文旅領域;以及在經營穩健的製造業龍頭和金融地產領域。
招商香港預計,中國經濟在2023年迎來全方位的復甦, 春節前后港股都將大概率上行,歷史統計數據顯示,港股春節后三天和一周上漲概率約為60%。招商香港認為,估值修復和基本面提升的雙重因素,再疊加人民幣的升值,會帶來中國在岸、離岸股票的繼續上漲。恆指后續有望邁向樂觀預測情景,上探23700點(對應12.5倍前瞻市盈率)。
今日市場
盤面上,餐飲、旅遊受假期效應拉動表現搶眼。油氣股、互聯網、黃金、醫藥漲幅居前居前。自10月31日以來,恆生指數已反彈48%。
餐飲股全線上揚 特海國際漲近17%
餐飲股中,特海國際(09658.HK)、呷哺呷哺(00520.HK)、九毛九(09922.HK)分別漲16.77%、5.46%、4.48%。
開源證券發佈研報稱,線下消費正在持續修復。春運開啟第一周后,線下餐飲表現超過2022年同期,以海底撈、喜茶為例,其全國範圍內收入達5.5、1.0億元,改善至2022年同期的117%、125%。國金證券則指出,本地餐飲消費在元旦假期迎來全國性拐點、目前仍在持續上修。
酒旅概念爆發 華住集團漲超6%
酒店旅遊概念中,博彩股新濠國際發展(00200.HK)、酒店龍頭華住集團(01179.HK)、在線旅遊巨頭攜程(09961.HK)分別漲6.8%、6.12%、4.69%。
中銀國際則稱,長途旅遊再成春節假期出行主線,文旅消費逐步回暖。截至1月13日,攜程預訂2023年春節假期長途遊的訂單量在整體旅遊訂單佔比中超六成,較去年春節假期長途遊的40%佔比顯著提高。西南證券指出,疫情發生以來酒店行業總供給下滑26.0%,伴隨行業供需與格局改善,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疫情后周期龍頭酒店將充分受益於格局改善之后的規模優勢與品牌優勢紅利釋放。
油氣股全線走強,中海油漲超5%
油氣股中,聯合能源集團(00467.HK)、交運燃氣(01407.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分別上漲6.49%,5.68%,5.37%。
消息面上,中海油2022年淨利潤預增達1400億元左右,同比翻倍。中石油2022年淨利潤預增達約15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7%到68%。此外,國際能源署預計今年全球石油總需求將達到創紀錄的每天1.017億桶,遠高於疫情前水平。該機構還表示,隨着中國經濟活動恢復,國內石油需求可能出現快速反彈。
互聯網龍頭集體大漲 美團漲近5%
互聯網巨頭中,美團(03690.HK)、阿里巴巴(09988.HK)、京東集團(09618.HK)分別漲4.93%,3.65%,3.02%
注:互聯網龍頭個股表現
中泰國際發佈研報稱,互聯網監管風險有望繼續下降。國元香港指出, 近期互聯網平臺利好事件持續不斷出現,例如滴滴宣佈完成了整改重新上線。隨着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在新的指導意見下完成業務調整,行業利空已經基本出清,尤其是平臺經濟未來增長路徑越發清晰。預計2023年經濟回暖會持續向好,居民消費情緒有望釋放,相信互聯網板塊也將在估值和業績雙提升通道中跑出靚麗的市場表現。
醫藥板塊走強 艾美疫苗漲近5%
醫藥股中,李氏大藥廠(00950.HK)、艾美疫苗(06660.HK)、阿里健康(00241.HK)分別漲6.15%、4.64%、3.95%。
國金證券認為,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發展,疫情防控方向重點關注新冠特效藥和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關注仿製藥研發、國產特效藥差異化研發的進度和進程。此外,原料藥板塊盈利能力逐漸恢復,產業升級+產業延展驅動板塊持續穩健發展。並且看好2023年醫保談判、全球創新進展等因素催化下的創新葯行情。
南向資金
南向資金受節假日影響, 停止交易,將於30日恢復交易。
市場個股新聞與異動
【吉利集團完成收購洪橋集團近7成股權】
洪橋集團今日漲20%。消息面上,洪橋集團近日發佈公告稱,已與吉利集團完成股份交易,吉利集團將出資2.24億港元,收購洪橋集團68.86%已發行股本。吉利此舉被視為將進一步佈局動力電池。據瞭解,洪橋集團主要有新能源和鐵礦資源兩方面業務,並擁有兩家動力電池企業,於2018年起向沃爾沃及領克規模供貨。
【再鼎醫藥兩款產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再鼎醫藥今日收漲4.95%,消息面上,再鼎醫藥近日宣佈,擎樂®(瑞派替尼)和紐再樂®(甲苯磺酸奧馬環素)的靜脈輸注劑型雙雙被納入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醫保局)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信建投此前表示,若順利進入醫保目錄,兩個產品預計23年可以進一步放量。預計公司22年-24年,實現營收分別為13.70億元、19.22億元、31.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