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eta的殘酷2022:股價暴跌65%,裁員上萬人,燒掉百億美元豪賭元宇宙難見回報

2023-01-21 01:30

在 Meta 2022 年最后一次公司全體問答會議開始之際,扎克伯格以失望但卻依然堅定的語氣打開了話題。

在外媒 Recode 拿到的會議錄音中,扎克伯格表示「我們根據對業務發展形勢的判斷制定了 2022 年運營計劃,但事態顯然並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向推進。」

這位科技巨頭的掌門人明顯弱化了事態的嚴重程度。

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年

2022 年可謂 Meta 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不是因為之前曾經出現過的醜聞,而是在經歷了連續 18 年看似不可阻擋的增長之后,公司股價同比下跌了 65%。

這一年間,隨着利率上升、通貨膨脹率急劇增長以及動盪的宏觀經濟形勢,整個科技行業的價值預期都受到了衝擊。但在前五大科技巨頭當中,Meta 的估值跌幅位列榜首。

華爾街分析師們將原因歸咎於該公司的特有問題:來自 TikTok 的競爭令其難以招架,蘋果新出台的隱私政策致使其廣告銷售放緩,而扎克伯格孤注一擲式的年均 100 億美元虛擬 / 增強現實與元宇宙投入也沒能得到資方的信任。

扎克伯格稱自己已經有計劃來扭轉這股可怕的衰退。他將繼續打造元宇宙,但大部分精力將集中在改進 Meta 的核心社交媒體業務(Facebook 與 Instagram)身上,同時會尋求新的方法來擴展公司廣受歡迎、但利潤貢獻較低的消息收發應用。他把話挑明,Meta 的員工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對前景仍然保持樂觀。但 2022 年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事情不會永遠如你所願,你不能認為順風順水是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必須真正全力以赴。」

Recode 採訪了十多位 Meta 員工——有些是現任員工,有些在去年已經離開了公司。他們講述了公司內部面臨挑戰時的焦慮與樂觀情緒。包括高級主管和普通工程師在內,這些消息人士告訴 Recode,如今的 Meta 公司越來越注重效率,在企業文化層面也開始愈發嚴格地限制員工間的意見往來。

與此同時,Meta 的成員們也確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競爭力。有些人對變化表示歡迎,但總體來講,受到近期裁員、股價下跌和公司過度關注元宇宙等因素的影響,Meta 的整體士氣不及以往。(爲了避免公開發言影響到職業發展,本文將隱去消息人士的真實姓名。)

一位在 Meta 工作多年的員工表示,「最讓人擔心的是: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我們的信心該靠什麼來支撐?」此人對 Meta 的長期規劃(例如開發輕量化增強現實眼鏡)其實非常期待,只是不清楚 Meta 要多久之后才能靠這類產品創造出新的收入增長點。「我不知道這些產品什麼時候才能變成現實。」

Recode 還拿到一份去年 10 月的內部調查報告,其中基本反映出員工的觀點:只有 28% 的受訪員工對公司未來持樂觀態度,58% 的員工對公司整體仍然比較認可。

調查結果出爐之際,裁員傳聞已經在四處流傳,Meta 公司的招聘計劃也被暫時叫停。在這項調查中,只有 31% 的員工表示對公司領導團隊很有信心,較去年 5 月的上一次調查下降了 11%。儘管如此,員工們在某些方面仍然比較樂觀:74% 的員工對領導層的「既定願景」表示滿意,82% 的員工對 Meta 的使命定位表示認可,84% 的員工則對自己的經理感到滿意。

作為對調查結果的迴應,Meta 公司發言人向 Recode 發出如下聲明:「反饋是我們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調查的目標是瞭解我們哪里做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我們對未來的道路保持樂觀,也感謝每天為公司使命而不懈奮鬥的全體員工。」

有幾位員工告訴 Recode,他們期待明年 Meta 的情況會有所好轉。目前也有不少跡象讓人充滿希望:Facebook 用户羣體在去年的首次下滑后重新恢復增長;人們使用 Reels 的時間有所增加(Meta 針對 TikTok 推出的同類產品);公司的股價已經較 2022 年 11 月的最低點上漲了 40%。而,這家科技巨頭想要重回巔峰,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eta 產品的總用户規模超 37.1 億人,佔世界總人口的近一半。這也使其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企業。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應用塑造了我們的文化、經濟和政治規範。這家公司的命運,特別是能否重獲投資者和員工的信心,將決定其能否繼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一旦失敗,這份巨大的權力將被拱手讓予 TikTok 等不斷壯大的競爭對手。

努力重拾「鬥爭」文化

隨着今年 Meta 核心業務的增長放緩,公司開始做出一系列艱難的決定,包括削減某些工作崗位和員工福利,並開始限制員工在企業內的討論內容。雖然這激怒了一部分員工,但公司領導層認為這是不美好、但卻必須實施的修正舉措。

扎克伯格在年終總結中表示,「我希望大家在 2023 年關注的頭號大事,就是把公司重新帶回那種昂揚向上、充滿鬥志的文化軌道上。有了這種文化,我們才能保持精簡、行事高效。而裁員就是實現精簡的第一步,后續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去年 11 月,Meta 史無前例地一口氣裁掉 11000 人,約佔員工總數的 13%,被裁者遍及公司內各個部門(當然,招聘等部門的裁員比例明顯更高)。這家科技巨頭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大舉招聘 27000 多名員工之后,到裁員前員工總數已超 80000 人。而在這半年各大科技巨頭的裁員行動中,Meta 的精簡力度也遠超同儕。

Meta 公司 CEO Andrew 「Boz」Bosworth 在 12 月的採訪中表示,「這段經歷不只是 2022 年中的低谷,甚至可以説是我整個職業生涯中的最低谷。」

在最近的員工問答大會上,扎克伯格告訴大家,Meta 在未來幾個月內將進一步限制員工出差、減少辦公室免費餐食供應和合並辦公場所,藉此削減更多成本。他感謝了員工「在這段艱難坎坷的時期」所表現出的韌性和出色的執行力,但也再次呼籲員工們不斷提高行動速度和工作效率。他在去年就曾反覆傳達過同樣的信息,但不少在疫情期間拼命工作的員工對此表達了不滿。

一位今年剛剛離開 Meta 的前員工説,「他總跟我們講,説我們被 Meta 給寵壞了。」

在會上,扎克伯格暗示 Meta 公司對員工們寬容太久了,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之初。當時公司專注於「更靈活地」支持員工,如今他在會上將其定性為「一段不正常的時期」。

有員工取笑 Meta 在內部員工討論組中不斷呼籲加大工作強度。有個員工就經常在羣組中發表情包和笑話,將此舉稱為「胡扯淡」;另一位員工則在 7 月的帖子中呼籲人們「加大力度摸魚」。

文中模仿扎克伯格和其他高管的口吻寫道,「「加大力度」並非新鮮事物。但在上周的「胡扯淡」會上,我們已經看到,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什麼,從而在這個經濟和業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下保持前進。」

如今的領導層明顯開始將重點從靈活性轉向了執行效率,並推動新的指導方針以確保員工們「加大力度」,包括限制他們在工作中所能討論的話題。長期以來,Meta 一直允許員工在內部各 Workplace 團體中自由分享政治觀點和對管理層的批評。雖然公司文化並不像競爭對手谷歌那樣開放,但 Meta 的寬容度確實遠超大部分同等規模的非技術企業。

去年 12 月初,該公司制定了一項新的「社區參與期望」政策(CEE),限制員工在 Workplace 等 Meta 內部消息平臺上的發言內容。新政策禁止員工討論敏感的政治、健康或法律問題,例如墮胎和槍支管制等,除非與其工作職能直接相關。

Meta 人力資源主管 Lori Goler 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寫道,「過去幾年來,我們看到大量討論引發的混亂和精力分散。這讓我們整個工作社羣筋疲力盡,無法正常工作。」

新規還要求員工向特定團隊或人員「給予適當反饋」,而不再允許做出籠統的負面陳述。一名員工表示,作為迴應,部分員工轉而私下散佈口頭批評、或者將觀點發布到不受經理監管的平臺,例如 Signal 或 Blind。

一位員工表示,「整個公司似乎每周都在讓員工失望。」但考慮到 2023 年的財務現狀,恐怕讓員工「失望」的決定還將持續涌來。

在 12 月的全體員工問答大會上,有人向扎克伯格提問「2023 年,公司會採取哪些舉措來鼓舞員工士氣、提振公司文化?」

扎克伯格停頓了一下,給出了「勝利」這樣一個簡短的回答。説完后他自己也笑了。雖然扎克伯格承認 Meta 股價下跌正影響到員工的個人財務狀況(Meta 員工的大部分工資都是以股票支付的),但他還是強調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改善業務表現。

「我知道,這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鼓舞士氣的倡議。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奪取勝利。我們來這就是爲了贏,爲了達成公司的使命,並取得良好的業務成果。」

醒醒吧,Meta 人們!

過去幾個月的殘酷經歷,讓 Meta 員工們逐漸適應了新的現實。至少當下,Meta 已無法在市場上大殺四方。

Meta 股價的暴跌一直是員工的痛處,也是人們抱怨的共同焦點。

根據從 Meta 內部員工留言板 Workplace 上流出的截圖,員工發佈了不少表情包,嘲笑 Meta 在 10 月粗略收益報告發布后遭遇的股價大跌。一名員工還開發了機器人,能計算出員工入職時股價與當前股價間的差值。8 月 Workplace 上的一張圖片寫道,「你的股價比最初持有時下降了 71.1%。」另有員工發佈了三張小熊維尼表情,其中一個代表亞馬遜、一個代表谷歌,最后一個代表 Meta——在股權稀釋后的相對股價最低,配圖文字是「找不同」。

對很多員工來説,不斷下滑的財務業績也動搖了他們繼續待在 Meta 公司的決心。

一位今年剛離開公司的前員工表示,「有些人其實覺得留在 Meta 有違內心的道德判斷,但又不願放棄豐厚的薪酬。然后突然之間,這點牽掛也沒了。」

有人説,目前 Meta 的員工士氣達到了 2018 年 Cambridge Analytica 醜聞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 Meta 曾面臨大量批評,有報道稱其允許第三方在未經用户同意的情況下,收集數百萬用戶數據並將結果用於政治宣傳。

一位現任員工坦言,「要麼求心安,要麼求財,兩樣總要佔上一樣。而現在,本來就對 Facebook 行為不滿的人們對道德問題的批判性更強了。」

但問題在於,不止是 Meta,整個硅谷都在發生鉅變。當初,Meta 員工可以輕松跳槽到谷歌、蘋果或者亞馬遜等其他科技巨頭。但隨着整體經濟形勢的衰退,所有這些企業在過去一年間都放緩甚至直接叫停了人員招聘。

Meta 員工也擔心公司會繼續裁員——畢竟扎克伯格自己在最近的問答大會上也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我想向大家澄清一下,希望我們前一輪裁員已經足夠,不用再搞新一輪的全公司裁員。但誰也無法預測未來,如果繼續出現非常嚴重的衰退,那我們可能還得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競爭、辦公室政治和重組

長期以來,Meta 一直是家以量化指標為導向、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公司。其基於排名的績效評估同產品指標密切相關,直接決定着員工的職業軌跡。如今資源有限,多位現任和前任員工都反映公司出現了一種更加殘酷的文化。人員重組和對未來繼續裁員的恐懼,無疑對這種文化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也有些員工想得很開,他們認為 Meta 這種重組和專注於績效指標的作法就是科技巨頭的常態。在其他跟 Meta 同等體量的公司里,「這一直就是各個部門的慣例」。

另一位於去年離職的前僱員則認為問題沒這麼簡單,「Facebook 是我待過的辦公室政治色彩最濃的企業,説 10 倍嚴重也不為過。人們都在背后相互捅刀子,而且努力在經理面前表現自己。」

隨着公司結構的轉變,很多員工希望能轉移到優先級更高的項目中去。比如 Meta 拿來跟 TikTok 直接抗衡的 Reels 以及元宇宙相關項目。

一位前僱員指出,「Reality Labs 的工作崗位成了搶手的香餑餑。特別是元宇宙產品小組那邊,體現得尤其明顯。即使是負責隱私或政策方面的工作,大家的想法也是「一定要擠進元宇宙的隱私組、元宇宙的政策組」。」

有員工表示,那些遠離高優先級項目的員工會產生強烈的被裁員、至少是被邊緣化的危機感。「對於那些工作內容不太要緊的團隊,大家的日子過得着實艱難。每個人都想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免得在新一年里被公司「優化」掉。大家還擔心 Meta 會從社會影響方面的團隊下手,比如青年、福祉和慈善捐贈方面的部門,所以只能謹小慎微地保持最低限度運轉。」

今年,部分身處 AR/VR 關鍵團隊的 Meta 員工也感受到了新文化帶來的壓力。

曾任 Meta 虛擬現實執行顧問的行業鉅子約翰·卡馬克於 12 月下旬選擇離職,並在現已公開的辭別信中寫道,雖然他相信 Meta 對 AR/VR 技術的堅定願景,但認為公司在執行效率方面存在問題。

「我們擁有的人員和資源多得離譜,但卻不斷在自我破壞和浪費精力。沒必要粉飾太平,我認為組織運營效率連我預期線的一半都達不到。」

Recode 採訪的幾位員工均表示,卡馬克對 Meta 組織效率問題的坦率點評在公司內引起了轟動。其中一位表示,他們擔心「Meta 頑症已深,就連卡馬克這樣的人都無力解決。」但卡馬克並沒有迴應 Recode 的置評請求。

卡馬克在信中明確提到,雖然高層提出了明確的意願,領導班子也很難切實引導 Meta 這艘大船駛上既定航線。

一位前任員工提到,「扎克伯格自己怎麼想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面前的最大障礙是官僚主義。在他之下,有 20 層人事結構都完全不關心什麼元宇宙夢想,他們關心的只有員工人數和如何在下一輪「優化」中倖存下來。」

雖然 Meta 的減員增效舉措面臨重重困難,但不少員工仍然表示支持,希望能借此幫助公司重新迴歸正軌。

有員工表示,過去幾個月來,扎克伯格牽頭的領導班子在確定優先事務方面表現「相當好」、「透明度更高」,「執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這名員工認為裁員是爲了「激勵員工」將個人意願與公司使命統一起來,將資源真正投入到值得探索的領域。

這位員工強調,「裁員當然不是好事。但我認為從長遠來看,由此產生的凝聚力可能會對公司有利。」

意想不到的勝利與長期元宇宙願景

雖然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但 Meta 在這一年中也不乏高光時刻 。

2022 年,Meta 面臨的公共醜聞比往年要少。但這可能要部分歸功於馬斯克戲劇性地接管了 Twitter,Sam Bankman-Fried 的 FTX 交易所又突然垮臺,全球媒體的注意力都被這兩件大事給吸引了過去。無論如何,Meta 終於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動不動就搞出個大新聞。

即使是在對扎克伯格元宇宙夢想持懷疑態度的員工當中,不少人也看到了支持這一願景的技術正在發展落地。人們對增強現實(AR)技術的潛力尤其興奮,相信該技術在未來能拿出比 VR 頭顯輕巧很多的產品——比如帶有計算機功能的輕量化智能眼鏡。

一位前僱員承認,「在我看來,元宇宙這個概念很受歡迎。我沒想到人們真的會接受「Meta」這個新名稱,並熱切期待我們能搞出點大動靜。我原以為人們會把一切都當成扎克伯格的宣傳噱頭。」

目前,Meta 旗下最接近 AR 成熟形態的產品 Quest Pro(號稱是「混合現實」)對大多數用户來説仍價格昂貴,畢竟每款頭顯價格達 1500 美元。Meta 可能還要幾年才能開發出價格更實惠的突破性 AR 設備。但也必須承認,扎克伯格仍然是最有能力實現這一突破、而且願意長期投資的技術領導者之一。

Meta 公司 CTO Bosworth 在去年 12 月的採訪中表示,「扎克伯格有着卓越的前瞻性,相信這項技術終將流行並得到數十億人的認可。他有意願、也有韌性承受一切隨之而來的批評和抨擊。從他以往的表現來看,這是毫無疑問的。」

許多員工也認為,扎克伯格身為領導者的一大核心優勢,就是他是唯一一位繼續主導科技巨頭行政權、擁有董事會控制能力和免受解僱這項基本豁免權的硅谷創始人。就是説,他可以逆輿論而動,做出短期內可能對股東有風險、但最終能夠支撐長期業務的重大決策。十年之前,不少行業專家都認為扎克伯格為收購 Instagram 開出的收購價太高,但事實最終證明這是科技史上最成功的收購之一。

社交媒體業務頂級分析師、Evercore 公司高級董事總經理 Mark Mahaney 評論道,「扎克伯格總能制定出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期計劃。對管理者來説,表達自己的長期經營策略是件好事,也能保證公司的運營理念不會被華爾街的貪婪短視而過度左右。」

話雖如此,但長期看好 Meta 的 Mahaney 也有自己的疑慮,「Meta 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雅虎?未來使用 Facebook 的用户會越來越少嗎?」

不少 Meta 員工也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對於那些相信扎克伯格眼光的並決定與 Meta 共存亡的堅守派來説,這可能是個打敗懷疑論者的最好機會。

在問答大會末尾,爲了迴應大家關於員工調查中「令人擔憂」的結果所反映出的信心缺失問題,扎克伯格號召員工們要向好處看。他説現在股價較低,所以一旦未來估值回暖,員工們將獲益更多。

扎克伯格總結道,「我也不知道投資者們什麼時候纔會認定 Meta 的努力已經取得成功。可能會是 2023 年,可能就在下周,也可能還要再等幾年時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