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研產銷一體化競爭優勢明顯 三生製藥等老牌藥企構建牢固價值壁壘

2023-01-19 11:43

如今,醫藥市場主線邏輯已迴歸到醫藥研發的本質上,即讓產品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並解決臨牀未被滿足的需求。

這也正是商業實力強勁的三生製藥(01530.HK)、先聲藥業、石藥集團等老牌藥企競爭壁壘所在。

老牌藥企轉型「利器」:研產銷一體化競爭優勢

2022年港股醫藥板塊出現了分化:三生製藥、先聲藥業、石藥集團等老牌藥企領漲,同時有近九成Biotech下跌。

背后的原因在於,市場對藥企的商業化要求越來越高,而這正是具備研產銷一體化競爭優勢的老牌藥企的強項。

畢竟,老牌藥企已在行業里打拼了十幾年,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和充足現金流,並且能反哺創新葯研發和產業化。例如,三生製藥已佈局了33款在研產品和CDMO業務(國內外共有5個生產基地)以增加收入規模。

藉此優勢,老牌藥企實現創新轉型成功的概率,要比苦求活下去的Biotech向Biopharma轉型更大。

實際上,無論尋求創新轉型,還是打造研產銷一體化競爭優勢,這一切的基石都在於老牌藥企擁有實力強勁的產品落地能力。

老牌藥企加速商業化落地 夯實銷售端基礎

老牌藥企銷售端的強勁之處,體現在保持仿製藥產品銷售穩定的同時,不斷提高創新葯收入佔比,以及憑藉多元化戰略佈局實現穩健增長。

目前,先聲藥業創新葯收入佔比已提升至65.4%,石藥集團創新葯銷售也貢獻過半收入;三生製藥則憑藉多元化業務實現穩健增長,總營收從2018年的45.84億元增至2021年的63.8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從12.77億元增至16.51億元。

三家老牌藥企的銷售佈局策略也有所差異。

例如,先聲藥業和石藥集團都選擇「仿創結合」方式實現轉型:維持傳統仿製藥產品平穩增長,聚焦「首仿/二仿」擴大仿製藥管線,通過積極參與集採加速增量收入,以及佈局差異化創新葯管線。

三生製藥則選擇多元業務齊發力,既穩固「仿創結合」策略,也佈局醫美消費類產品、CDMO業務等。這種策略的好處在於,強化現金流和維持公司長遠發展的同時,也通過反哺創新葯研發實現創新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策略佈局得當、產品銷售業績亮眼,均得益於三生製藥強勁的銷售端能力。

例如,三生製藥的特比澳、益賽普、促紅素產品(益比奧和賽博爾)、蔓迪等核心產品市場份額之所以能常年穩居行業第一,就在於前瞻性市場佈局、高效的產品佈局策略,以及完善的銷售網絡和渠道佈局。

資料顯示,特比澳是全球唯一商業化的rhTPO產品,臨牀優勢明顯,三項適應症(CIT、ITP和兒童ITP)的持續推進拓展了市場空間,自2016年以來複合銷售增速均超過40%,是公司的現金牛產品,2022年上半年實現銷售15.75億元,營收佔比達50.95%;

促紅素產品採取多產品矩陣、雙品牌策略互補,同時覆蓋海內外市場、基層市場,加之產品優勢明顯(比競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優的安全性),2021年銷售額達11.2億元;

益賽普是中國風濕病領域第一個上市的TNF-α抑制劑產品(比原研早5年),目前已獲批三種適應症,儘管在市場競爭加劇下,也能通過主動降價、下沉覆蓋更廣泛的基層市場實現顯著的「以價換量」效果,2021年銷售額為7.9億元,同比增長28.2%,銷量同比增加90%;

兼具醫藥和消費醫美雙重屬性的蔓迪,是同類藥品中國內首家上市品種,國內首家上市批准用於男性型脫發和斑禿的產品,且憑藉醫院、藥店和電商多元化渠道實現銷售額爆發式增長,2015-2021年CAGR高達71%,並與即將上市的5%米諾地爾泡沫劑形成產品互補。

醫改政策下 製藥企業核心產品價值幾何?

剖析價值壁壘必然離不開估值。該怎樣給加速創新轉型的老牌藥企進行估值呢?

以三生製藥為例,分析人士表示,隨着市場滲透率提升和適應症拓展,特比澳銷售峰值預計可達到60億元到80億元。根據創新葯一般估值為銷售峰值的3倍,對應估值可達到180億到240億元,取中值為200億元左右,意味着如果特比澳不降價,單單一款藥的估值就達到200億元左右。

蔓迪方面,假設三年內達到20億銷售級別,十年內有望達到50億級別,10億淨利潤級別,按照PEG簡易估值模式,中期估值在200億到300億元。

1

另外,假設未來隨着全球市場的擴展和市場滲透率的提升,益賽普、促紅素產品2025年分別達到銷售峰值10億元、15億元,對應估值合計達到75億元。

HER2單抗賽普汀市場前景更廣闊,根據國元國際研報,賽普汀未來的銷售收入及增速可觀,若產品能達到10%的滲透率,未來銷售峰值將達到20-30億元,中值估值為75億元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根據以上5款核心產品的估值推算,目前三生製藥的價值處於相對低估狀態。

正是基於在多年的市場打拼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充沛現金流,以及有能力覆蓋從研發到產業化,銷售到進入醫保以及全球性銷售的完整企業周期,使得老牌藥企打造出了真正的價值壁壘。

另外,近年來Biotech出現現金流緊缺,又面臨資本寒冬,被老牌藥企整合收購,醫藥行業進入了競合時代。同時,老牌藥企分拆上市火熱,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賬上現金多、業務現金流好的老牌藥企而言,當前是個參與行業整合、實現飛躍式增長的莫大機遇,除了應該開始收併購以外,還應該通過回購或分紅等形式,更多提升企業價值和回饋投資人。

只有這樣,才能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在更高的維度、更大的方向上實現長遠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