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為何成科技巨頭新寵?

2023-01-17 22:01

作者 | 《財經》特約撰稿人 魏城 發自倫敦 編輯 | 郝洲

即使ChatGPT取得了技術上和商業上的成功,它也不會是滅絕許多職業的「幽靈」,我們也不需要擔心它會讓未來的人類無所事事。

新舊年之交,一個幽靈,一個萬能程序的幽靈,在全球遊蕩。

這個幽靈的名字叫ChatGPT,由於它橫空出世的時間如此之近,中文世界還沒有想出它的中文譯名。

有人説,它是碼農的職業殺手、詩人的靈感滅火器、「小鎮做題家」的夢想粉碎機……你給它一個簡單的指令,它就可以編程、做詩、寫論文,它還可以干其他你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它可能會令許多職業變得無利可圖,終至滅絕,就像數碼照相機的問世消滅了膠捲行業一樣。

微軟的百億美元投資計劃

但科技行業的大佬們卻不敢怠慢這個「幽靈」,畢竟,他們的起家,就是在眾人的嘲笑聲中駕馭着當時的「幽靈」騰飛的。

例如,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開放式人工智能」(OpenAI),早期的投資者就包括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職場社交平臺領英(LinkedIn)的聯合創始人霍夫曼、專注於信息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科斯拉(Khosla Ventures)和對衝基金老虎全球管理公司(Tiger Global Management)等。

如今,它的投資者名單,又要添加一位科技業巨頭——微軟。

據報道,微軟公司打算給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的OpenAI投資100億美元,以獲得比例相當大的OpenAI少數股權(約49%),這筆投資完成后,OpenAI的估值將達到290億美元。

如今,區塊鏈和數字加密貨幣等投資熱潮消退,亞馬遜、臉書、推特等科技巨頭紛紛削減成本和裁員,而OpenAI將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業罕見的成功故事。

ChatGPT屬於科技行業最新的前沿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這個領域,如今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都在激烈競爭,搶先佔位。分析人士説,如果微軟對ChatGPT這個科技新「幽靈」的押注是正確的,那麼微軟的這筆百億美元投資就有可能引發人工智能世界的重新洗牌。

ChatGPT雖然尚無中文譯名,但如果拆開來解釋,Chat的意思是聊天,GPT的意思是生成式預訓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英文縮寫就是GPT),它是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推出的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它以對話方式進行交互,在推廣期間,所有人都可以免費註冊,並在登錄后免費使用,以實現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對話。

但因為這款程序如此火爆,各種仿造品紛紛出籠,包括英文世界的蘋果商店、安卓系統Play Store和中文世界的各種應用商店中的假貨。

微軟為什麼要下這麼大的賭注?

微軟公司的高管認為,ChatGPT背后的技術很快就會對整個科技行業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微軟公司的人工智能平臺主管埃里克·博伊德表示:「ChatGPT的人工智能模型將改變人們與電腦互動的方式。與電腦對話,就像與人對話一樣自然,這將徹底改變人們使用科技的日常體驗。」

美國投資公司威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丹·艾夫斯如此評論:「微軟顯然不願意在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工智能投資上落后。」

監管擔憂

OpenAI的首席執行官是山姆·阿爾特曼,年僅37歲的阿爾特曼已經有非常豐富的創業經驗,是科技業的傳奇人物:19歲創立位置服務提供商Loopt,不到30歲成為硅谷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總裁,又在2020年與人共同創立了加密貨幣公司Worldcoin。

2015年12月,阿爾特曼與馬斯克等人共同創立了OpenAI,宣稱OpenAI的主要目標包括製造「通用」機器人和使用自然語言的聊天機器人。馬斯克是OpenAI早期的投資者,一直擔任OpenAI董事會成員至2018年,此后馬斯克離開OpenAI,專注於特斯拉和其他公司的經營。

而微軟也早就看中了OpenAI,三年前就曾進行過投資。

2019年7月,微軟給OpenAI投資了 10億美元,雙方宣稱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臺服務開發人工智能技術。

2020年6月,OpenAI宣佈了GPT-3語言模型,微軟在2020年9月取得獨家授權。

在推出ChatGPT之前,OpenAI的Dall-E 2軟件曾經讓技術極客們讚歎不已。Dall-E 2軟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指令創建數字圖像。

微軟已經把Dall-E 2融合到其多個應用程序中。據報道,微軟如今希望把ChatGPT移植到其搜索引擎Bing之中,以與谷歌競爭。

人工智能專家們表示,OpenAI的人工智能工具,從高級研究項目轉向日常產品的速度,在科技史上可能是史無前例的。例如Codex,2021年中才在OpenAI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被提及,但不到一年,微軟就將其轉變為商業訂閲服務。

OpenAI的一位投資者表示,OpenAI所需要的雲計算能力超出了初創企業或風投公司的能力,這讓OpenAI別無選擇,只能從少數科技巨頭那里尋求資金支持。

但如果少數幾家科技巨頭成為打造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初創企業的投資者兼核心平臺,就可能會引發監管機構的擔憂。

一位熟悉微軟投資計劃的知情人士承認,微軟與OpenAI的聯盟可能會受到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但他補充説,微軟打算投資OpenAI的百億美元仍然屬於少數股權投資,應該不會引發監管機構的任何干預。

職業殺手?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20年,機器基本只能完成文本生成,2022年,機器可以進行圖像生成,未來,機器將能實現視頻生成。2016年,機器視覺可以從圖片中識別文字;2022年,機器實現了AI繪畫,可以通過文字生成圖像。

正因為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今成了硅谷風投的新寵兒。

根據PitchBook的統計數據,2022年投資圈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共投入了13.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93.69億元),幾乎達到了過去五年的總和。

PitchBook的數據還顯示,僅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的融資事件就發生了78起,和整個風投圈的低迷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但這與微軟因ChatGPT的橫空出世而打算給OpenAI投資的100億美元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

ChatGPT有多火呢?

據稱,ChatGPT上線五天后,其體驗用户已經突破100萬。作為對比,當初扎克伯格創立的臉書,用户從0到100萬,用了整整一年。

2022年12月4日,馬斯克諮詢了ChatGPT關於推特經營的建議,並收到了精準的回覆,此后,馬斯克發推文説:「ChatGPT好得嚇人,我們距離強大到危險的人工智能更近了。」

那麼,ChatGPT是不是滅絕許多職業的「幽靈」呢?

有人確實這麼認為。推崇這款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的人説,ChatGPT的厲害之處,就是它擅長自然語言處理(NLP)。簡單來説,它的作用就是「有問必答」,而且更像是在跟人聊天,你甚至可以讓ChatGPT寫一段小説場景,或者寫一段實現具體功能的代碼,甚至年終總結也可以交給它試一試……總之,它似乎是萬能的。

但也有人説,沒必要那麼聳人聽聞,ChatGPT雖然可以編程、做詩、寫論文,但它編的程序、構思的詩歌、撰寫的論文,都錯誤百出、沒有靈氣、邏輯不通,它永遠代替不了從事這些職業的人。

甚至有人擔心這項技術最終可能會大規模傳播錯誤信息。

有人指出,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輸出的結果經常是錯誤的,或者讓人誤以為是真的,此類模型有時會對同樣的問題作出不同的回答,這取決於人類輸入的指令和用於訓練模型的數據。如果是確定性技術,比如袖珍計算器,當你輸入19乘以37時,答案永遠是一樣的,但如果是概率性技術,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答案就只能是在統計上存在可能的一個近似值。

正是出於這種擔憂,碼農論壇Stack Overflow已經禁止在其網站上使用ChatGPT。該論壇的版主這樣寫道:「主要的問題是,雖然它給出的答案錯誤率很高,但它們通常看起來可能是正確的。」

還有人認為,ChatGPT可能是科技行業的下一個泡沫,因為OpenAI能否將ChatGPT病毒式地成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目前看來,仍然還是一個問號。

即使ChatGPT取得了技術上和商業上的成功,它也不會是滅絕許多職業的「幽靈」,我們也不需要擔心它會讓未來的人類無所事事。

就連OpenAI的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也如此安慰人類:「我並不擔心‘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工作之后,人類何去何從’的問題,雖然未來人類的工作會和現在很不一樣,但我覺得人類最終都會找到自己滿意的事業,過上充實的生活。」

(作者曾在英國多家知名媒體擔任資深記者、編輯。作者微信公眾號:魏城看天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