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兒媳自曝「家醜」背后:還原百億利時集團資本拼圖

2023-01-12 20:0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不久前,寧波豪門兒媳自曝家醜的消息在微博傳出,一度吸引了眾多目光。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雙方各有説辭之下,外人不便妄加評論。

  但可以確認的是,事件主角之一李章逸之父李立新確實稱得上一方富豪,旗下擁有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同時與A股上市公司立昂微第三大股東關聯眾多。

  2022年《胡潤百富榜》上,李立新以75億元財富排在第844名,其所掌舵的利時集團位列《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第318位,年營收達362.27億元,業務橫跨房地產開發、商業百貨、金融、塑料(塑膠)製品等諸多領域。

  港股平臺業績承壓,汽車業務遭剝離

  利時集團控股(0526.HK)是唯一一家由李立新控股的上市平臺,不過,該公司近年來經營狀況並不算樂觀。

  2020至2022財年,利時集團控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66億元、18.5億元、21.5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分別虧損1.54億元、25.51億元、3.85億元,2021財年虧損數額甚至超過了營業收入。2022年二、三季度,利時集團控股成功盈利22.22億元,主要是因為將汽車業務全部剝離,獲得了約21億元收益。

  (利時集團控股財年為每個自然年的第二季度到次年的第一季度末,如2022年中期報告數據為2022年4月1日至9月30日。)

  公司近年業績的波動,正是受汽車業務影響較大所致。

  具體而言,利時集團控股汽車業務由汽車銷售和汽車交易平臺兩大部分組成,運營主體分別為天津開利星空星空汽車城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開利星空」)、天津濱海國際汽車城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濱海國際」)。

  開利星空是我國著名的平行進口車經銷企業。由於繞過了總經銷商、大區經銷商、4S店等中間環節,平行進口車一般比正常渠道銷售的中規車(即「按照中國道路法規定製造的汽車」)更便宜,且車型、配置更加豐富。因此,自2015年開閘試點,從灰色走向陽光后,平行進口車行業發展一直較為迅速。

  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據庫數據,2019年,我國平行進口汽車共163200輛,佔進口汽車總量的15%。

  然而,2020年「國六」排放標準的出臺,導致平行進口車市場整體停止運作,直至2021年5月才重新恢復。究其原因,天津市平行進口汽車流通協會祕書長張婷婷對《經濟參考報》分析稱,「並不是所有平行進口汽車都達不到’國六’排放標準,而是由於平行進口汽車行業非授權的特性,無法提供只有汽車生產商才能提供的信息,得不到排放標準驗證,因而不能拿到’環保信息隨車清單’,無法售賣。」

  行業政策的影響,也導致2021財年利時集團控股汽車業務計提了18.66億元減值損失,成為年度鉅虧的最重要原因。2022年3月31日,汽車業務運營公司還曾出現3.24億元銀行借款違約,后隨着資產出售不再由上市公司承擔。

  並且,待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平行進口車重新放開后,在停擺一年,從業人員大量流失;疫情影響,傳統汽車行業整體走弱;為促進銷售,中規車加大優惠力度,價格劣勢日益減少等因素影響下,平行進口車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於是,利時集團控股最終選擇了剝離該業務。

  塑料製品起家

  「亞洲塑膠大王」同爲百貨大亨

  利時集團控股汽車業務本就是併購而來,甚至上市平臺此前亦非李立新所有。

  1967年出生的李立新,19歲高中畢業后就在鄞縣賣面橋文化用品廠任供銷員,能力出色的他,4年后選擇下海單干,繼續銷售文化用品。1993年,李立新投資成立利時塑膠有限公司(即如今的「利時集團」),從事塑料相框,正式進軍上游生產環節。

  一年后,李立新第一次參加了廣交會,在這里,他成功拿到了國外訂單的同時,通過與外國經銷商的打交道,接觸到很多新奇的家居樣品,進一步打開了眼界,很快將產品從相框拓展至整個日用品領域。

  在產品轉型的基礎上,李立新對於渠道的構建同樣十分看重。

  一方面,爲了擺脫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廉價、低附加值」的刻板印象,利時集團積極與當時美國日用家居品的知名進口商ALCO合作,藉助后者的名氣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1997年,ALCO已經為利時集團貢獻了約一半的銷售額。

  另一方面,爲了防止對於ALCO等經銷商過度依賴,從而受制於人,李立新開始籌劃佈局自建經銷網絡。

  2005年開始,幾年時間內,通過收購、認購股份、資產注入等方式,李立新逐步拿下港股上市公司通達工業(即「利時集團控股」)實控權,並於2008年9月就任董事會主席。

  通達工業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塑膠、五金家庭用品製造商之一,其不僅擁有超6000中不同款式的產品,而且有着遍及全球的銷售網絡。據李立新介紹,收購完通達工業后,利時成爲了亞洲最大的塑膠家用品製造基地。「亞洲塑膠大王」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從數據來看,2010年4月30日,利時集團將旗下位於寧波的塑料及家居業務裝入上市平臺,2011財年,利時集團控股總營業收入達4.57億港元,同比增長59.3%;淨利潤為0.12億港元,同比增長43.7%。

  不僅於此,李立新在商業百貨領域的版圖同樣龐大。

  也是在2005年,利時集團拿下新江廈百貨46.6%股份,並在次年將之和新江廈連鎖超市全部收入囊中,形成「百貨商場+連鎖超市」的雙輪佈局,以此進軍商業百貨、商貿零售領域。

  歷經17年發展,時至今日,「新江廈」百貨、超市品牌已然遍佈寧波各處,成為當地人記憶的一部分。新江廈還是寧波區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的總經銷,同時旗下暖通設備公司是大金、格力等空調品牌的供應商。

  2013年8月30日,新江廈股份有限公司(新江廈百貨)和新江廈連鎖超市一同被裝入利時集團控股,201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新江廈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占上市公司總收入的近六成。

  圖源:截自利時集團控股相關財報

  到2022財年上半年,利時集團控股製造及貿易(塑膠及五金家俱用品)、零售(超市運營及物業租賃)、批發(酒類及中央空調等電器)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1.77億元、3.71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58.9%、13.2%、26.2%。

  神祕女子持股

  位列立昂微第三大股東

  除了港股公司利時集團控股,李立新在A股亦有佈局。

  截至2022年3季度末,立昂微(605358.SH)第三大股東,是一家名為寧波利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利時信息」)的企業。

  雖然目前看來,利時信息與李立新沒有直接股權關係,而是掌握在一位名叫徐姍姍的自然人手中,但實際上,雙方淵源頗深。

  首先,根據相關財報信息,2010年12月28日,利時集團控股通過全資附屬公司利時信息投資了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現「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歷重組,成為立昂微子公司,相關股權益轉移至立昂微)。

  圖源:立昂微招股書明書

  換句話説,成立於2010年的利時信息,原本為利時集團控股全資公司。且在2020年8月31日,立昂微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前夕披露的《招股書明書》中,李立新仍舊是利時信息法人代表。

  其次,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人文與旅遊學院官網「校友風采」欄目下,有一篇題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兼團委書記徐姍姍》的文章,提及一位名1987年7月出生,名叫「徐姍姍」的學生,2008年11月畢業,入職寧波萬達索菲特大飯店,半年后升爲中餐廳領班;2010年3月,調入酒店政府事務部,升任政府事務銷售經理;2011年11月進入利時集團旗下地產招商部工作,專職酒店招商,因業務能力強、業績突出,2012年3月調入利時集團總裁辦公室,擔任集團行政主管兼集團團委書記。

  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此升職速度,可見利時集團對於徐姍姍的信任與認可。特別是團委書記一職,往往關係到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形象展示等方面,有着較為特殊的意義。

  再者,李立新目前擔任法人代表的寧波利時百貨有限公司,股東之一為寧波繁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徐姍姍。

  2018年5月,立昂微IPO前夕,利時信息與其他前十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王敏文及相關公司除外)簽訂了一份協議,承諾不謀求立昂微控制權。2022年10月29日,立昂微發佈公告稱,由於被動稀釋及二級市場減持,利時信息持有公司股份從6.82%降低至4.99%,不再是持股 5%以上股東。

  李立新為何要將持有立昂微股份的利時信息轉讓給徐姍姍暫未可知,而立昂微並非李立新唯一涉足的A股上市公司。

  早在2006年,南寧百貨(600712.SH)股權分置改革時,利時集團便是參與者之一,一度持有公司14.46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之位。不過待股份解禁后,2009年至2011年,利時集團進行了清倉式減持。

  利時集團還於2008年參與了財通證券增資,后經一系列股改、股權轉讓、增資操作,2017年10月,財通證券(601180.SH)成功上市后,利時集團持股比例約為0.98%,位列股東名單第25位。

  佈局金融,涉足證券、銀行、消費金融

  財通證券僅僅是利時集團金融佈局的一角,其對銀行領域同樣鍾情。

  官網顯示,2007年,利時集團正式參股鄞州銀行。可能是持股比例有限,2007年鄞州銀行年報所顯示的十大股東名單中,並沒有利時集團。

  另據《浙江日報》文章,2008年,鄞州銀行發起成立象山國民村鎮銀行,利時集團出資640萬元佔股8%,成為該行的第三大股東。

  利時集團與鄞州銀行的合作不止於股權層面。公司旗下新江廈超市還曾聯合知名超市品牌羅森,與鄞州銀行達成合作,針對居民及學生需求,共同打造社區便利店和校園店。

  2011年9月,利時集團再度出手,以3.364億元,拿下寧波國際銀行(現「寧波通商銀行」)5.8%股份。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利時集團所持寧波通商銀行股份比例未有變化,但全部處於質押狀態。

  利時集團與北京銀行同樣關係不錯,有着多方面合作。其目前是北京銀行旗下北銀消費金融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20.25%;北京銀行則為利時集團提供着資金支持,如在2017年,利時集團就曾獲得北京銀行百億授信。

  可以看到,利時集團在金融機構的投資皆為參股,且相關公司近年發展狀況都比較不錯。

  財通證券總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作為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身份,浙江證券投融資需求較多。剔除總部及其他境內子公司收入外,財通證券超八成收入來自浙江省內。

  登陸A股后,2018年至2021年,財通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68億元、49.52億元、65.28億元、64.08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7.92億元、18.56億元、23.02億元、25.22億元。當然,因種種原因,2022年前三季度,財通證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3.07%,至35.44億元;扣非淨利潤下降32.79%,至10.34億元。

  無獨有偶,業務範圍集中於寧波地區的鄞州銀行、寧波通商銀行同樣享受到了區位經濟的紅利。2021年,鄞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9.13億元,同比增長12.15%;寧波通商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1%,達29.36億元。

  至於北銀消費金融,北京銀行年報披露,截至2021年末,前者總資產為98.17億元,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0.58億元,同比增幅28.88%。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