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開盤:2023年首個交易日美股高開

2023-01-03 22:30

北京時間3日晚,美股周二小幅高開。道指漲約78點,納指漲0.9%,標普500指數漲0.5%。熱門中概股普漲,小鵬汽車、嗶哩嗶哩均漲超7%。特斯拉跌超5%,第四季度交付量40.53萬輛不及市場預期,遭多家投行下調目標價。

今天是2023年的首個交易日,主要股指經歷去年重挫后嘗試反彈。交易員也為本周即將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做好了準備。

 

2022年美股主要股指均錄得2008年以來的最糟糕年度表現。道指全年下跌約8.8%,較52周新高下跌了10.3%。標普全年下跌19.4%,較歷史最高紀錄下跌了20%以上。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全年重挫33.1%。

歷史數據表明,在經歷了下跌的一年后,美股市場傾向於在次年反彈。實際上,平均而言,標普500指數在上一年下跌超過1%之后,第二年的反彈漲幅高達15%。

儘管如此,美股的任何復甦,都將取決於2022年打壓股市的幾個主要因素能否得到解決。

投資者對2023年可能發生的事情保持警惕,通脹和美聯儲的動向仍將是關注的焦點。美聯儲已暗示將在2023年春季繼續加息,不過一些交易員預計美國可能陷入衰退,押注政策制定者可能轉向降息。

AXS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Greg Bassuk表示,引發「幾十年來股票和債券最嚴重失敗」的通貨膨脹,是2022年投資者最關心的主題。新年伊始,人們擔心美聯儲引發的「意料之外的經濟硬着陸」及其抗通脹舉措可能會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他説:「2022年的特點是通脹意外來襲導致市場崩潰,部分原因是2022年開局時華爾街和投資者都認為物價上漲將受到遏制、美聯儲會將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隨着通貨膨脹的飆升,一個截然相反的現實出現了,並且一直持續下來。」

他補充道:「進入2023年,由於價格仍然居高不下,投資者將謹慎地考慮通脹敏感型資產,以及在價格上漲環境中表現良好的周期性股票和其他股票。」

根據針對23家大型投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經濟學家目前押注美國將在2023年出現衰退。還有兩家銀行預測2024年將出現經濟衰退。

Scion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Michael Burry發表了悲觀預測,他認為美國衰退已經成定局,而美聯儲將會選擇降息來刺激經濟,從導致通脹再度飆升。

展望未來,幾家大型華爾街投行都預測美股在2023年上半年仍將疲軟、將重新測試2022年觸及的低點,甚至再創新低。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Marko Kolanovic表示:「2022年的股市低點可能會在2023年初重現,我們看到風險資產持續回調的趨勢,以及對債券配置的增加。」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預計:「標普500將在上半年跌至3600點。如果經濟進入衰退,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下標普500將跌至3150點。」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chael Wilson認為,標普500將在今年一季度的某個時候觸及3000-3300點的價格低點,以反映2023年面臨的盈利風險。

花旗策略師也認為:「預計今年開局較弱,標普500預計將比我們2022年底4000點的目標下降5-8%。」

進入新年交易的第一周,投資者將獲得大量經濟數據。周二的經濟數據包括標普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營建開支數據等。

周三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當天上午將公佈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報告,下午美聯儲將公佈最新政策會議紀要。

周五美國將公佈12月非農就業報告。這是美聯儲在2月1日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之前必須考慮的一份重要就業報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還定於本周四和周五發表幾場講話。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Ellen Zentner強調,從現在起,勞動力市場或成為關鍵指標,而不是CPI。美銀也認為讓勞動力市場降温是美聯儲使核心通脹放緩至2%的唯一方法。

焦點個股

據媒體報道,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朱曉彤已獲晉升,負責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美國裝配廠,以及北美和歐洲的銷售業務。

此外特斯拉公司公佈第四季度交付量后,遭多家大行下調目標價。特斯拉周一公佈季度交付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量為40.53萬輛,不及市場預期的42.08萬輛。

市場消息稱,蘋果要求供應商減少AirPods和手錶的組件。

臺積電公司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次超過200億美元。此外有報道稱,該公司2023年資本支出有望逼近4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巴西總統將巴西石油公司從擬私有化的國有控股企業名單中剔除。

諾瓦瓦克斯醫藥啟動新冠-流感聯合疫苗中期試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