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幣圈夢碎:90后炒幣者,六天虧250萬

2022-12-29 13:34

  儘管從2017年起,我國便開始澆滅虛擬貨幣炒作「虛火」,但幣圈所謂的「造富神話」,還是吸引不少投資者入場。現如今,當監管來臨,虧損將擴大、生態運營入不敷出,靠信念支撐的這場遊戲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作者 | 陶婷

  編輯 | 韓忠強

  來源 | 市界

  炒的是鏡花水月,虧的是真金白銀。

  2015年6月,A股股災,千股跌停,滿眼望去一片綠。這一年,很多人之所以虧的如此慘烈,正是因為他們利用高槓杆,想實現一夜暴富的美夢。幣圈也是一樣。2021年,加密貨幣價格瘋漲,比特幣成為全球收益率第一資產,很多人加槓桿梭哈入場。但盛極則衰。2022年,風向鉅變,加密貨幣價格一落千丈,炒幣人血本無歸的同時,幣圈也迎來大震盪。

  美國時間12月20日,因「爆雷」而破產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SBF,被美國檢方提出八項控罪。如果罪名全部成立,他將面臨最高115年的監禁。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一羣法國加密貨幣投資者的律師表示,他們已對全球最大加密交易平臺幣安提起刑事訴訟,指控其在法律允許其合法服務之前,誤導公眾並推廣其服務,而幣安的創始人,昔日華人首富趙長鵬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

  12月23日,針對「交易所暫停提現USDC(一個完全可抵押的對標美元的穩定幣)」、「拒絕透露財務信息」等消息,儘管幣安在官網上進行了迴應,但外界的質疑聲仍未消散。

  六天虧了250萬

  儘管從2017年起,我國便開始澆滅虛擬貨幣炒作的「虛火」,給投資者的錢袋子裝上「保護鎖」,但幣圈的「造富神話」,還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入場。深圳的張奇就是其中一個。

  2019年年底,比特幣率先走出回調行情,后開啟了一輪暴跌。瞅準了時機的張奇開始買進加密貨幣,其中就有比特幣。在行情的漲跌中,張奇也是有虧有賺。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美國開始加大貨幣的供給量,比特幣在當年三月接連突破數個萬元關口,並在四月最終漲破6萬美元大關。也正是在「比特幣有望漲超10萬美元」的預期中, 張奇購買了更多的加密貨幣。

  踩着這一輪風口,他將原始的30萬元,「打到了將近一千萬元」。然而,行情的轉變總是出乎意料。2021年5月19日,比特幣價格急速跳水,從43000美元附近,一度跌至29000美元水平,單日最高跌幅達34%,另一虛擬貨幣以太幣更是幾近腰斬。

  從這一天開始,張奇的投資利潤開始回吐,到2021年年末,已削去了70%左右。在一天跌40%-50%的日子里,張奇坐立不安,「連吃飯都是傻傻的,虧麻了。」也是這一次差點血本無歸,讓張奇冷靜了下來,並進入休息狀態,「難以預測且充滿風險,感覺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場。」

  停下來的張奇幸運地躲過了2022年的幣圈大動盪,但身在日本的90后胡遙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是看到社交平臺上,一些「炒幣2天賺1000萬」的小作文后,在2021年1月開始買進加密貨幣的。也正是在2021年年初,加密貨幣這一波的瘋漲期間,胡遙投在以太幣上的12萬元,漲了四倍變成了50萬元。

  (圖源/視覺中國)

  嚐到「一夜暴富」甜頭,胡遙在2022年,將手上幾乎所有的錢,投向了比特幣和以太幣。然而,自2021年11月開始,加密貨幣市場就迎來漫長寒冬。尤其進入2022年后,5月「幣圈茅臺」LUNA幣閃崩,所引發的幣圈大地震,在11月11日這天,又因FTX破產而達到了頂峰。

  11月6日到11月11日,在短短六天時間里,「我虧了250萬。這些天里,比特幣跌超過20%」,12月19日,胡遙向市界訴説着,「比特幣現在挖礦都是虧本的,挖出來的幣電費都不夠。」另一邊,自從想通過炒幣「逆天改命」后,宋楓的人生的確變了。

  在此之前,他雖然賺的並不多,但每天睡眠飽滿,生活還算充實。去年5月進入虛擬幣市場后,宋楓整個人變得痛苦極了,每天盯盤睡不好覺,「行情波動一大,心臟就受不了。」即便有一天晚上賺了五萬元,宋楓也並不高興,反而很恐慌,「我很清楚,這是賭徒行為,但感覺自己陷進去了,又不想收手。」

  很快,現實給了宋楓一記重拳。2022年12月,在幣圈持續大震盪中,他購買加密貨幣所在的交易所歐意系統出現了閃崩,所持加密貨幣無法賣出。在經歷臨近爆倉的極致痛苦后,宋楓盯盤一年所賺到的錢,包括那天晚上賺的五萬元,以及一萬多元的積蓄,最終都血本無歸。事到如今,面對一團糟的現狀,宋楓后悔極了,「如果重新來過,我肯定不會碰虛擬幣,毫無前景」。

  這僅僅是幣圈的冰山一角。2021年5月19日這一天,有近60萬人爆倉,超過440億資金灰飛煙滅。2022年以來,幣圈爆倉仍在加劇。Glassnod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旬,全球比特幣投資者共損失19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597億元。大多數持有者以「割肉」的方式,出售了他們的比特幣。

  昔日令人趨之若鶩的幣圈,究竟是怎麼了?

  幣圈動盪背后

  幣圈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動盪。

  幣圈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那是在2010年5月,一個比特幣論壇上,有人購買了一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他用的是1萬枚比特幣。這是比特幣的第一個公允匯率,對應的價格是每枚0.0025美元。

  2017年底,比特幣漲到了1.6萬美元左右;2021年4月,比特幣的價格一度超過6.4萬美元。也就是説,比特幣在十一年時間里,漲了2500萬倍以上。如果當年有人投入一元,就變成了2500萬元,而10元就會升值為2.5億元。

  然而,幣圈不只有暴富神話。2022年,幣圈前所未有的大震動,讓巨量財富灰飛煙滅。這場「地震」始於加密貨幣LUNA幣的閃崩。5月9日,市值曾高達410億美元的LUNA幣,毫無徵兆地連續暴跌。僅幾天時間,其價格就從接近90美元,跌至不足0.00015美元。

  LUNA幣幾百億美元市值的崩塌,不僅使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更引得幣圈千幣齊跌。以比特幣為例,5月10日凌晨起,比特幣在十五分鍾內暴跌超過10%,不少投資者盤中紛紛爆倉。幣界數據顯示,僅北京時間5月14日,全網虛擬貨幣合約共有逾16萬用户爆倉,爆倉金額達21.2億元。

  多米諾骨牌效應爆發了。大多數虛擬貨幣行業龍頭公司,通過裁員等方式「過冬」。據CoinDesk統計,截至11月30日,虛擬貨幣行業總計減少了超過2.6萬個工作崗位。多家金融機構被曝無法兑付用户資產而走向破產清算,其中就包括幣圈頭部對衝基金三箭資本。

  (圖源/視覺中國)

  這是幣圈的多事之秋,在10月底到11月底,短短一個月時間里,有三名加密貨幣的掌門人接連猝死。而伴隨着FTX在11月11日申請破產,其創始人SBF更是被美國檢方提出八項控罪。如果所有罪名成立,SBF最高可判115年監禁。

  幣圈為何大動盪?得從它的起源説起。虛擬貨幣,其叫法源自於與實體貨幣的相對照。最早的虛擬貨幣是比特幣,它是一種點對點和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由日本人中本聰在2008年提出。由於採用密碼學原理來交易,比特幣也成了加密貨幣最早的一個種類。以比特幣為參考發行的其它加密貨幣,還有以太幣、萊特幣、狗狗幣、夸克幣等。

  加密貨幣的上漲與暴跌,與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有直接關係。

  美國傳奇投資者,「新興市場教父」馬克·麥朴思(Mark Mobius)認為,在過去幾年,美元貨幣供應量增加了40%以上,這讓投資者有足夠的現金來炒作加密貨幣。而2022年以來至12月,美聯儲已經七次加息。加息使市面上可用於投資的錢也相應減少。在加密貨幣價格與美國市場的一起下跌中,一些承諾與美元等法定貨幣等值掛鉤,但又存在內在缺陷的網絡穩定幣(一種具有「錨定」屬性的加密貨幣)被引爆了,進而影響了為加密貨幣提供槓桿的融資機構,包括像FTX這樣的交易所。

  但要説加密貨幣大動盪的根本原因,還得從它「是否存在價值」這一爭議説起。還是以比特幣為例,由於其本身與現實產業沒有直接關聯,使得其價格起落都脱離現實世界的產業限制,以及傳統方法的控制。也正因為如此,比特幣價格不斷攀升中,各種加密貨幣的騙局層出不窮。

  更重要的一點是,「加密貨幣市場的巨大交易額,正在影響各大機構、乃至各個國家的真實貨幣市場,從而帶來巨頭影響、國家管控的新問題。」復旦大學科研院鄧峰曾提到。比如馬斯克,就曾炒作技術基礎非常薄弱的狗狗幣,並引發其價格暴漲。

  另外,此次出事的FTX,之所以被美國檢方指控洗錢和欺詐,是因為在FTX資產負債表上,有一個80億美元的巨大缺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SEC)稱:「SBF爲了他自己的個人利益,以及幫助其加密貨幣帝國發展,挪用了交易平臺數十億美元的客户資金。」

  「針對加密貨幣的懲治,纔剛剛開始。」SEC主席根斯勒表示。

  除了FTX的創始人SBF的情況不妙,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的創始人,昔日「華人首富」趙長鵬的處境同樣艱難。

  「華人首富」的麻煩

  出生於江蘇的趙長鵬,在年少時移民加拿大,並在2017年在中國成立幣安交易所。2021年,幣安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趙長鵬更在這一年,以958億美元的身家,成為「華人首富」。

  這個位置還沒坐熱,趙長鵬的個人財富就在今年的幣圈大動盪中,由960億美元縮減至116億美元,蒸發了近90%。趙長鵬從「華人首富」位置跌落時,幣安也走到了危險時刻。

  有媒體用這樣一段話,來描述幣安當下的處境:美國政府調查它、國際空頭狙擊它、審計公司放棄它,百億資金逃離它,幣安的1.2億用户也蠢蠢欲動……趙長鵬的危機,始於FTX破產時。

  2022年11月初,由於擔心FTX出現「死亡螺旋」(即債務持續上升,經濟卻無法成長)的情況,趙長鵬開始拋售手上2300萬的FTX代幣FTT。趙長鵬的公開拋售,使FTT代幣持有人,開啟恐慌性拋售,這種行為在11月9日達到高峰。

  同一天,趙長鵬公開發文了,大概意思是:SBF向我求救,希望我出錢力挽狂瀾。我答應救他。然而,第二天,趙長鵬再發文,大概意思是:FTX窟窿太大了,我不救了。當趙長鵬明確不出錢后,FTX於11月11日宣告破產。FTX造富神話破滅之時,幣安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令趙長鵬沒有想到的是,FTX的風波會反噬其身。外界發現:幣安的財務狀態,比FTX更加不透明。畢竟,在默克爾樹(可以驗證加密交易所是否挪用用户資金的一種方法)被應用之前,大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並不受監管機構監管。

  危險的信號,很快從四面襲來。12月12日,幣安暫停USDC這一主流加密貨幣的提款,時間達到八個小時。這一舉動被業界認為「不正常且十分危險」;12月13日,投資者在一天之內,從幣安撤出30億美元,遠超平時正常的提款金額。

  12月18日,美國瑪澤會計師事務所,在官網刪除了幣安儲備證明審計報告,並表示不再為加密交易所提供服務;12月20日,一羣法國加密投資者的律師表示,他們已對幣安提起刑事訴訟,指控其在法律允許其合法服務之前,誤導公眾並推廣其服務。

  最具有殺傷力還在后頭。澎湃新聞引用媒體報道稱,美國檢察官正在考慮通過「對包括創始人趙長鵬在內的個人高管提起刑事指控」,來結束對幣安的洗錢調查。

  (趙長鵬,圖源/視覺中國)

  面對集中的「炮火」,趙長鵬和幣安試圖通過默克爾樹驗證、推動資產的透明度、與用户頻繁互動等方式,向公眾表明其資產的安全性。但在公眾看來,幣安取得用户信任的關鍵,是將透明財務數據公示。

  千呼萬喚中,幣安終發聲了。美國時間12月23日,針對「交易所暫停提現USDC」「瑪澤會計師事務所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服務幣安」「幣安拒絕透露財務信息」等市場傳聞及消息,幣安作出了迴應。

  幣安表示,在USDC暫停提現期間,用户仍可以正常提領其他穩定幣,並非出現流動性問題。關於商業模式,幣安稱,主要通過收取交易手續費盈利。對於「會計事務所拒絕服務幣安」消息,幣安迴應稱,瑪澤會計師事務所並非只針對幣安,而對於傳統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對加密交易所進行鏈上整體儲備資產的驗證是非常困難的。

  而對於「幣安拒絕透露財務信息」的傳聞,幣安迴應稱,幣安是一家俬營公司,並非上市公司,且財務健康沒有外部融資需求,並不需要公開詳細的財務狀況。針對媒體「美國司法部對幣安展開調查」的報道,幣安表示,這並不是媒體第一次進行此類報道,目前無法對任何存在爭議的司法討論進行迴應,並強調自身交易所「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最多合規許可/執照,在打擊犯罪方面投入最多」。

  儘管幣安一一進行了迴應,但很顯然,在其財務數據透明之前,外界質疑聲不會就此消散。實際上,虛擬貨幣生存空間正越來越狹窄。

  空間和時間,都不多了

  在過去數月,熟悉美國法律和股票的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一直在美國幫助當地一家基金公司推動虛擬幣發行。這家基金公司計劃發行穩定幣等新加密貨幣。他們希望項目在2023年6月前推出,因為美國引領的全球對數字貨幣的強監管的法規在6月落地。這家基金公司原本方案已明確,但FTX的破產令一切變了。

  FTX破產之前,形勢也嚴峻,比如在美國行政令的推動下,SEC連同財政部等部門,加快了對加密貨幣的立法,再比如10月歐盟通過里程碑式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部分地方,只要按美國最高法院的Howey測試(一種加密貨幣是否應該被歸為證券的測試)標準,不會被定義為證券代幣(讓持有人有升值期待、依賴他方打造生態、運作中心化、所得用於投資生態或項目、投資人的回報依賴他人產生利潤,都可被定義為證券型代幣)。」黃立衝告訴市界。

  雖然按照上述標準,SEC認為,任何數字貨幣都是證券型代幣的邏輯是對的,但實際上SEC並未嚴格執法。FTX的破產,讓美國證監會的態度變得強硬和認真起來,現在他們認為:包括功能性代幣(一般指已存在交易歷史、用分佈式賬本或區塊鏈、不可修改、去中心化、能在無中間方下轉移)在內的虛擬貨幣,都是未註冊證券,違反了證券法。

  也就是,在美國監管機構具備的長臂管轄能力下,「只要被認定為‘投資合約的數字代幣’,向任何美國公民、美國税務公民、美國公司,或者未註冊在美國本土和夏威夷、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羣島上推銷、推廣,或觸犯美國本土法規,都有可能被跨境執法」,黃立衝解釋説。

  這也就意味着,黃立衝參與設計的加密貨幣項目,按FTX破產令之前設計的法律架構,有調整的必要。舊法律建議已跟不上預期監管變化了,「即便項目最終發行成功,也會面臨很高的法律風險,基本上無有效的方法規避,也不是躲在一個離岸島嶼,就可以將問題解決。長遠來看,它最終也會一地雞毛。」

  (圖源/視覺中國)

  其實,虛擬貨幣在技術維護、生態鏈、監管、合規上的成本,比傳統證券要高出不少。他們都希望通過避免合規成本以維持收支平衡,但即便是這樣,數字貨幣交易所仍很難獲利。在美國上市的Coinbase,被認為是幣圈合規上最成熟的數字交易所,也處在虧損和收入萎縮的狀態。

  Coinbase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財季虧損5.45億美元,為第三個季度虧損。因合規成本大升、上架費和交易下降,過去12個月,Coinbase出現12億美元的虧損。「在全球熱炒虛擬貨幣的時代,交易所靠收取高額發行掛牌費,除少數微利外,其余依然虧損,需依靠市場操控來補貼成本。當監管來臨,虧損將擴大、生態運營入不敷出。」黃立衝分析指出。這也正是大部分虛擬貨幣走到死衚衕的原因之一,FTX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這並非區塊鏈技術之罪,而是類似2002年互聯網泡沫危機。黃立衝解釋稱,成本的降低、應用的廣泛度,還無法支撐交易所和虛擬幣的運營生態。當財務上不斷失血,生態運營者就會鋌而走險,形成龐式騙局。比如人為操縱價格、製造虛假市場,炒高后高價拋售以補貼運營,也包括高價質押給第三方后抽走貸款,「用這種手段維持生態,就只能跑路。這種行為本來已是金融犯罪,只不過以前沒人管。」

  黃立衝還告訴市界,儘管非普通法地區(普通法系一般指英美法系),本地的監管機構也可出手,但美國監管機構也可封鎖他國有提供美元服務的銀行的客户賬户。有回報期待的數字貨幣都是「未註冊的證券發行」,而無實質價值的「空氣幣」大概率也違反證券法,「未來絕大部分虛擬貨幣很難逃逸,只不過監管力量有限,無法全數執法而已。」

  其實,一場圍剿行動也正在全球上演。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英格蘭銀行副行長Jon Cunliffe表示,加密貨幣及服務應受更嚴格監管。韓國監管機構強調,全面的監管框架預計將於明年完成。這意味着,很多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都將遭受打擊。

  一旦走到這一步,投資者想出逃就會出現踩踏,「血本無歸,也許是最終歸宿。」黃立衝判斷説。對於這一現實,宋楓痛苦不已。一方面,他也明白炒幣就是一場「賭博」;另一方面,他卻因「想回本」持續沉溺。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儘管賭博和遊戲設計,因用了心理學和生理學知識,讓人分泌多巴胺而欲罷不能,但其本質就是一場信心遊戲。當人們不再有信心的時候,遊戲將就此結束。

  (文中宋楓、張奇、胡遙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