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思派健康在港交所上市:九成收入靠「賣藥」,持續大額虧損

2022-12-23 16:10

  來源:貝多財經

  12月23日,思派健康(HK:00314)在港交所上市。本次上市,思派健康的發行價格為18.60港元/股,全球發售991.94萬股。據此前招股書介紹,思派健康將自全球發售收取所得款項淨額約1.204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思派健康的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醫生研究解決方案(PRS)、藥品福利管理(PBM)以及供應商與支付解決方案(PPS,已更改為醫療服務網絡及支付方解決方案)。其中,PBM業務是指特藥藥房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增值藥師服務。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在中國內地經營103家特藥藥房,即「思派大藥房」。據招股書介紹,思派健康旗下76家特藥藥房為社會醫療保險的指定藥房,佔該公司所有特藥藥房約74%。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的健康服務提供商網絡將中國150多個主要城市的1,200多家三甲醫院、55,000名醫生及500家體檢機構聯繫起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為約2390萬名個人會員及876名企業客户提供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思派健康的收入分別為10.39億元、27.00億元和34.74億元。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則實現收入18.88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5.50億元增長21.78%。

  截至目前,思派健康仍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2020年、2021年度、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的淨虧損分別為5.96億元、10.41億元、37.48億元、25.17億元和34.60億元。

  思派健康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過往產生虧損淨額。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的負債淨額為人民幣60.63億元,主要由於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所致,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則為54.31億元。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思派健康2019年、2020年、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2.54億元、2.59億元、3.65億元和1.43億元。不過,思派健康2022年上半年的虧損規模略有收窄,2021年同期的經調整淨虧損為1.92億元。

  據貝多財經瞭解,思派健康的主要收入來自特藥藥房業務。報告期內,思派健康來自特藥藥房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8.64億元、24.82億元、31.36億元和16.46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83.1%、91.9%、90.3%和87.2%。

  不難看出,思派健康更像是一家「賣藥」的公司。相比之下,思派健康來自醫生研究協助業務和健康保險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則從2019年的約兩成下降至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的10%左右,其中醫生研究協助業務貢獻的收入佔比下滑明顯。

  其中,健康保險服務業務收入對思派健康的貢獻略有增加。報告期內,思派健康來自健康保險服務業務的收入分別為221.6萬元、3198.9萬元、9258.9萬元和9211.0萬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2%、1.2%、2.7%和4.9%。

  本次上市前,思派健康曾獲得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IDG資本。根據招股書,思派健康在申請上市前共籌集5.74億美元,其中於2021年6月的F輪融資中募資8060萬美元,E輪(E1+E2)合計募資2.99億美元。

  IPO前,騰訊集團實體合共持有思派健康27.77%的股份,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同時,思派健康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旭廣和總裁李繼分別持股7.57%、5.31%,二人通過一致行動人士關係以及員工激勵平臺合計控制該公司約21.71%的投票權。

  馬旭廣表示,「我們將通過對地域擴張及人才招聘與留用的投資,發展特藥藥房業務;同時繼續擴大醫生研究協助業務的地域覆蓋並增加服務供應;並通過發展健康服務提供商網絡及提供適應中國醫療行業變革的創新保險產品,擴展健康保險服務業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