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12-20 11:22
導語 | 2022資本市場經歷了俄烏衝突、高通脹、加息衝擊,但也上演了數波大奇蹟日!温故而知新,華盛資訊推出《Light up,日日有料——2022港美股覆盤與展望》專題,與您一起撥開K線迷霧,light up交易靈感。
編者按:越跌越買!南向資金在今年港股持續震盪下行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其中,騰訊獲淨買入超834億港元,位列榜首。機構料港股明年走勢充滿希望,恆指有望衝擊25000點。
編輯:Yura
2022年的港股可以説是苦盡甘來!前十月港股市場持續大幅下行,恆生指數一度從年內高點25050點下跌至14597點。隨着恆指屢屢創下新低,投資者勇敢抄底的耐心,被一次又一次的消耗。
進入11月,在政策端的密集出手助力,海外流動性改善提振預期下,多重拐點出現提振港股市場信心。11月1日至12月16日收盤,恆指累計反彈32.43%,恆生科指累計回血45.46%。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渠道不斷增加對港股的投資,其對於港股的定價權不斷增強。港股10月份的持續下行中,外資出於恐慌情緒不斷拋售,南下資金則持續逆勢買入。近期港股市場出現久違的「暖冬行情」,外資再度重新流入,內資獲得了這段反彈行情的大幅收益,在階段性博弈中實現了對外資的勝利。
低估的港股吸引南向資金今年持續流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收盤,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3789.14億港元,累計淨買入25637.14億港元。
南向資金持續掃貨釋放了什麼信號?未來將給港股市場帶來什麼影響?2023年將至,機構又是如何看待明年的市場行情?接下來就由華盛帶您一起回顧南向資金真金白銀「買買買」的一年。
南向資金堅定加倉,持續提升定價話語權
近幾年,南向資金對港股整體呈現持續加倉的狀態,今年累計淨買入續創新高,但增速有所放緩。
據統計,自2014年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來,除2014年和2018年外,其他每年淨買入規模均超過1000億港元。僅2021年淨買入就高達4543.96億港元。今年雖然前十月港股市場總體呈下跌趨勢,但南下港股通資金仍大舉淨買入,年初至今的淨買入額已超過3700億港元,雖然較前值有所下滑,但規模仍超北向資金。
從南下資金成交佔港股總成交的比例來看,2014年互聯互通建立之初,這一比例常常不足1%,意味着當時南下資金的成交對港股的影響較小。在此之后,上述比例總體逐漸提升,最近總體上已保持在20%上下。
從月度成交數據來看,南向資金今年單月持續流入港股市場。儘管7月-10月,恆生指數受經濟增速放緩、加息預期和地緣衝突等因素影響,連跌4個月,10月更是重挫14.7%失守萬五點位,但南向資金對港股依然「一往情深」,逆勢砸700億抄底,創下今年最大單月淨流入。
近期,國際金融協會表示,11月外國投資者向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投入的資金為2021年6月以來最多。其中,11月流向中國股市的資金創下今年以來最多,達到85億美元。南向資金11月同樣大幅淨流入港股市場501億港元。
從行業數據來看,今年港股通顯著加倉多元金融、軟件與服務、生物製藥、房地產等行業,沽出銀行、食品飲料等行業。
從近一年南向資金淨買個股來看,騰訊控股依然是南向資金的最愛個股,淨買入金額達834.33億港元。此外,南向資金大手筆加倉美團-W超376億港元,中國海洋石油、快手-W、藥明生物等個股同獲南向資金青睞。淨賣出個股方面,主要集中在銀行股,此外,舜宇光學科技 、長城汽車、華潤啤酒 等也遭南向資金沽出。
從持股比例來看,近年來南向資金的定價話語權在持續提升。數據顯示,南向資金持股量佔總股本比例30%以上的有46只,持股比例在20%—30%之間的有67只,持股比例在10—20%的有135只。
其中,山東墨龍、保利物業、寶新金融 $01282.HK 分居前三位,持股佔比分別為66.55%、59.53%、57.5%。
多機構料港股明年走勢充滿希望,推薦逢低配置港股優質資產
展望2023年,多家機構表態港股性價比凸顯,看好明年表現。其中,平安證券分析指,明年恆指高點在23000-25000之間,推薦逢低配置港股優質資產。
中信證券認為,隨着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政策預期的逐步扭轉,外資在2023年有望持續迴流港股。對於港股市場,在當前至明年1季度的衰退預期交易后,2季度起港股料將進入估值抬升階段,隨着下半年國內經濟復甦提速,料港股更將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修復。看好順周期板塊以及大消費行業的價值重估,建議關注大金融及服務類消費。
中金表示,經歷了2021年近一年的下跌后,港股在2022年的進一步弱勢超出多數人預期。如果從2021年初算起,本輪下跌已超過19個月,為歷次下行周期最長,跌幅也僅次於2008年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從各個維度看,港股當前都已經到較極端水平。該行預期港股2023年或存在20~25%的修復空間,南向資金有望繼續流入。
高盛表示,預計隨着一些股票被納入滬港通,2023年南向通資金總量將提升至約500億美元,北向資金明年將回至約300多億美元的正常水平。
今年以來,港股震盪下行卻不改南下資金流入趨勢,填補了外資流出的真空,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2022年您跟着「聰明錢」賺錢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