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2-16 08:54
意見領袖丨董崢
花旗銀行昨天官網發佈公告,明確關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的工作正式啟動。這個公告距離去年官宣已經過去一年半。之前在2021年4月份,花旗銀行官宣,將對其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目標是要將資源和投資聚集於更具競爭優勢和規模效應的業務。
實際上這則公告,其背景是花旗集團意欲退出亞洲、大洋洲、歐洲等13個市場的個人金融業務,包含中國大陸和臺灣。之后其全球的個人金融業務僅在新加坡、香港、阿聯酋,以及位於倫敦的財富中心經營。關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中,涵蓋了銀行卡、房貸、個人貸款、存款、投資、保險和外匯業務。
公告中明確,在有序推進關閉業務的工作過程中,花旗銀行將協助客户有序轉移存款和所持有的產品;逐步終止信用卡業務,並繼續按照合同約定收取信用卡還款。這個過程將根據花旗銀行為客户發送通知的時間,再進行賬户關閉流程,而目前仍繼續正常使用不受任何影響。
從這個公告中透露出花旗銀行此次退出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是直接關閉賬户,對於信用卡業務,只要客户處於賬户為零的條件下關閉賬户即可;另一個則是通知中也提到,不排除「尋求個人銀行個體業務單獨出售」的可能性。
關於「出售信用卡業務」的問題,之前也有很多傳聞,筆者就曾聽到多個不同版本,從本刊角度,一來對這種沒有根據的道聽途説的信息不認同,其次本刊風格對於這類事件不做「窺祕」,只做業務分析和評論。
花旗信用卡在國內到底是會以「關閉」形式終止信用卡業務,還是會以「打包出售」形式賣掉信用卡業務?關閉賬户相對來説比較簡單,只要用户信用卡賬户為0,直接關閉掉就可完成。這樣處理能夠最快地達到退出的目的。這樣做存在的問題,就是逾期債務如何處理。
前幾年,業內曾發生過兩起「退出」案例。2019年4月,日本永旺(AEON)終止了臺灣信用卡業務,終止后欠款用户需要繼續還款至債務完成;另一起是2019年8月,美國大通銀行爲了徹底退出加拿大信用卡市場,不惜以將加拿大持卡用户的信用卡欠款全部一筆勾銷的方式(相信這種方式肯定很受國內花旗信用卡逾期卡民們的期盼)。
如果採取「打包出售」的方式,則相對複雜一些。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買家,而這個買家要對花旗信用卡現有規模的客户感興趣,就是對於提升本行業務規模有所幫助,價格又在可接受範圍。
以目前花旗信用卡規模,粗略估算應該為100多萬張,這個層級對於一些城商行還是比較有吸引力,但是誰有可能出手?從目前來看城商行出手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不是很大。而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規模都是數千萬級的,花旗信用卡的規模對其誘惑力也不是很大,而且接手之后的磨合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另外,客户之前看中的是「花旗」品牌,而且轉手后,持卡用户與另一品牌還存在着產品重疊的問題,該卡可能就會陷入睡眠,也不能保證客户不流失。這樣的話,花錢就顯得得不償失了。除非花旗以「白菜」價格半賣半送,相當於委託給買家為用户提供后續服務,以及債務管理工作。這樣,對於買家而言多少還有點「油水」。
2022年年初,渣打銀行發佈公告關閉所有信用卡申請的渠道,目前渣打銀行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均已不能在線申請了,看來該銀行曾為此發過補充公告,告知該舉措是「暫停」業務,現在看來已經變成「永久」了。
花旗信用卡最終會選擇兩種方式中的哪一種,本刊正好也有花旗信用卡,將會跟蹤事態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信用卡行業研究人士,多年從事獨立的信用卡與支付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