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2-15 07:37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文/牧歌
來源:螺旋實驗室(ID:spiral_lab)
傳統巨頭試圖繼續衞冕,但崛起的新勢力已經不打算給前輩們梅開二度的機會,這一年,互聯網行業里冷門迭出,但仔細想想,雖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不知不覺中,2022年已經快接近尾聲。
對比前兩年的商業環境,今年國內的形勢變化無疑更為劇烈,從春天一片寂靜的上海,到年末各地湧動的人潮,一些人忙着和病毒和解,一些企業也開始直面真正的后疫情時代。
但回顧即將過去的2022,大企業們仍然沒有走出真正的困境。中概股迎來了雖然久違的回暖,但相比較前兩年仍在低位;造車的浪潮依然火熱,但有些車企卻再也造不出車了;出現在各種活動會議里的企業家越來越少,出現在直播間里的企業家卻越來越多......
這是魔幻與現實交織的一年,新技術正在孕育,舊秩序也正在被打破。一如眼下激戰正酣的世界盃,即便已經知道交手雙方的實力對比,但依然無法精準預測最終的結果。
傳統巨頭試圖繼續衞冕,但崛起的新勢力已經不打算給前輩們梅開二度的機會,這一年,互聯網行業里冷門迭出,但仔細想想,雖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1
直播成爲了新的答案
2022年,直播行業依然紅火。一個瀟灑的胖子在鏡頭前直播了兩年之后,順利的還完了6億元的債務,留下一個「真還傳」的傳説之后,便再次宣佈迴歸科技賽道創業去了。
但真正讓眾多企業開始正視直播這一流量入口的,則是「東方甄選」的崛起。
2021年,因為教培行業的大變動,俞敏洪和新東方都迎來了命運的拐點。2021年12月,俞敏洪正式進軍直播帶貨,並宣佈將帶領百名新東方老師入駐短視頻平臺。
但在隨后的半年多時間里,除了剛開播時有一些熱度,東方甄選直播間一直人氣低迷。直到今年6月,董宇輝的「上課式帶貨」突然爆火,直接將東方甄選送入了頭部直播間的行列。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東方甄選直播間漲粉近2000萬,6.18大促期間帶貨超3億元,甚至直接帶動了新東方的股價在單日暴漲26%。
截至目前,東方甄選直播間賬號已經有接近2900萬的粉絲,在近幾個月時間里,更是多次登頂抖音平臺單月帶貨榜首。
東方甄選的爆火,可能來自於厚積薄發,也有可能是平臺意志,甚至真的只是偶然。但對於其他像新東方一樣處在轉型摸索期的企業來説,這還是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鑑的樣本。
尤其在教培領域,在東方甄選走紅之后,眾多昔日同行也開始了像素級的模仿,包括好未來、高途、猿輔導等企業先后涉足直播帶貨。
除了東方甄選的崛起,2022年直播流量也開始出現了新的分配方式。相比較過去頭部主播把控流量的局面,品牌自播在今年成長迅速,無論是在短視頻平臺還是電商平臺,都在以官方身份推動扶持品牌自播。
直播漸漸成爲了品牌主們的標配,這也間接帶動了很多創始人IP,過去習慣了在高峰論壇上侃侃而談的企業家,也開始一頭扎進了直播間里。從羅永浩開始,俞敏洪、李國慶、董明珠、陳誠、張蘭等企業家,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從面對攝像機到面對手機鏡頭的轉變。
但也並非所有的企業家直播都能一帆風順,「趣店羅老闆」的賬號是另一個極端的例子。今年7月,曾靠校園貸起家的趣店創始人羅敏,在直播間開售趣店品牌預製菜,並憑藉一分錢送酸菜魚、狂送上千台iPhone的福利噱頭吸引了數百萬粉絲關注,還創下了單場銷售額2.6億元的好成績。
但關注度暴漲的同時,羅敏和趣店的過往歷史也被迅速扒出,加上羅敏的預製菜加盟項目又被指出有收割寶媽的嫌疑,「趣店羅老闆」被迫清空賬號內所有作品,預製菜項目也宣告終止。
不過眾多企業家開始直播帶貨的浪潮中,也不乏一些「另類」,比如搜狐創始人張朝陽,今年他依然樂此不疲的在直播間里給觀眾上着物理課,甚至還把直播陣地從搜狐視頻拓展到了抖音、快手等外部平臺。
2
造車的悲喜並不相通
和直播一樣,造車也同樣是眾多企業在今年拼命想要追上的風口。但追風的人越多,往往掉隊的也越多。
華為成爲了今年新造車市場最靚的仔,其與小康股份的問界系列車型,連續兩款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其中問界M5不到三個月便交付破萬台,創新品牌單款車型交付破萬最快紀錄;問界M7在啟動預訂四小時內,訂單量突破了2萬輛。
曾經被很多人唱衰的恆大汽車,也在今年成功推出了首款車型,而且新車不光上市了,還正式交付了。10月29日,恆大汽車首款車型恆馳5宣佈量產交付,首批雖然只有100台,但也總算沒讓之前做出過承諾的許家印再次食言。
其他的跨界造車勢力里,百度與吉利聯合打造的新造車項目集度汽車,已經推出了首款限定版車型,並打出了「汽車機器人」的噱頭。而小米的造車進展則顯得並不高調,外界普遍猜測的消息是,小米的首款汽車預計要到2024年才能正式量產。
儘管造車的道路上已經擁擠不堪,但2022年依然不乏勇士還在跑步進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富士康等蘋果產業鏈企業。
曾表示「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 iPhone」的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在今年10月又搞出了兩臺新車:兩廂車Model B和電動皮卡Model V。儘管車名聽上去不太雅緻,但也暗藏了鴻海集團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野心。
新晉「果鏈一哥」立訊精密也在今年闖入了造車賽道。今年2月,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共同達成了戰略合作框架。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表示,將協助奇瑞開展整車ODM等新產業。
相比較后浪的兇猛,「蔚小理」等昔日的造車新勢力,似乎已經快要熬成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前輩了。而在銷量上,昔日的新造車三傑也開始顯露出疲態,今年前11個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單中,僅有理想汽車勉強擠進前10,蔚來和小鵬均已掉隊。
雖然掉隊,但好歹還留在了賽場上。今年還有一些車企則再也沒有了造車的機會,比如曾經被寶能重金買下的觀致汽車,近期連汽車生產線設備都已經被公開拍賣,此前更是被多地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公司賬户余額僅剩2651.30元。
天才少年李一男的造車計劃,也在這一年不得已被迫終止。今年12月7日,李一男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自遊家發佈公開信,表示「由於自身原因」,首款量產車自遊家NV無法在短期內交付,將對意向用户啟動退款程序。
而自遊家NV的謝幕,則被認為是受到了代工廠大乘汽車的拖累。因為之前停工超過兩年,大乘汽車短期內無法再獲得造車資質,自然也就無法保證自遊家NV的交付。
當然,提起造車,怎麼能不提一提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賈躍亭。在2022年,賈老闆的FF91依然沒能量產,按照近期表態,賈躍亭明年還將率領團隊「全力以赴實現高品質、低成本、高產品力和最短時間交付FF 91」。
3
元宇宙祛魅的一年
曾經讓很多企業一夜爆紅的「元宇宙」概念,在2022年也褪去了虛火,有些企業甚至因為元宇宙改了名,但卻並沒有改變企業的命運。
今年6月,映客互娛集團宣佈更名為映宇宙,業務全面向元宇宙進軍。但這家以直播起家的公司,在后續似乎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元宇宙業務」,其在港股的股價在今年下半年更是持續跌破1港幣的關口。
另一家試圖用元宇宙概念衝刺上市的公司也連番折戟,標榜為「社交元宇宙平臺」的Soul之前衝刺美股未能成行,今年又轉戰港交所,但截止目前,上市之路仍然不甚明朗。
想要用「元宇宙」再去拉一波投資,似乎也已經不太現實。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已經有過嘗試,這條路很難行得通。在國美今年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黃光裕依然拿出了2億元收購了一家元宇宙公司,甚至還將元宇宙定為國美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但儘管有黃光裕的個人背書,以及國美的品牌支撐,「元宇宙」卻並沒有為國美帶來更多的外部融資。據騰訊《棱鏡》報道,黃光裕爲了元宇宙,「周圍能借錢的都借過了,爲了這事,好幾個兄弟都和他反目了」。
元宇宙在國內不再吃香,大洋彼岸的元宇宙公司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宣佈將公司名字從Facebook改為Meta之后,整整一年的時間里,扎克伯格都沒有辦法證明這個決策的正確性。
根據Meta近期發佈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專注於元宇宙項目開發的s部門目前已累計虧損近200億美元。由於業績不佳,三季度以來,Meta的市值蒸發了800億美元,股價削去了四分之一。
上個月,Meta還宣佈啟動裁員,將解僱11000名員工,約佔員工總數的13%。
國內的一線互聯網公司,在2022年對於元宇宙的佈局仍然在穩步推進,但進程也並不順暢。字節旗下的Pico在今年推出了第四代VR頭顯,雖然硬件有了升級,價格也更具誘惑力,但銷量表現卻並不如人意。
騰訊依然堅守着社交的大本營,試圖從中尋找到與元宇宙有機結合的土壤。但一些動作也表明,騰訊對於元宇宙的態度變得越來越謹慎,今年騰訊暫停了計劃中對於黑鯊手機的收購,上線僅一年的數字藏品平臺「幻核」也於8月宣佈停止運營。
百度和「希壤」和網易的「瑤臺」,在2022年似乎成爲了企業開會的工具,雖然看起來噱頭十足,但實際上也反映出了這兩大App目前的實際應用場景有限。
似乎每家企業都知道元宇宙時代一定會來,但是什麼時間來,每個玩家又有不同的理解。但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説,從蜂擁而上到迴歸理性,未嘗也不是一種進步。
2022年就要過去了,創業者們也許並不懷念它,很多企業並沒有挺過這場困境,但好消息是,春天也許就要來了。
在過去的三年,有的企業選擇蟄伏,有的則試圖抄底,雖然結果不盡相同,但總算也熬到了常態化的那一天。
而在防控逐漸放開之后,企業都將面臨新的發展命題,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現金流,都急需迎來正向補充。
正如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那句話一樣:「再賺不到錢,就不能怪疫情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