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2-15 01:28
|
||
|
||
|
||
|
||
|
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將於12月16日在國內上映。該片是卡梅隆繼2009年執導《阿凡達》后再一次拓寬了影院敍事和視聽震撼的邊界,他純熟地運用前沿3D技術,將觀眾帶入劇情之中,讓大家身臨其境地體驗細節豐富的潘多拉星球場景,和勇敢的主人公傑克、奈蒂莉一同飽覽潘多拉壯麗的自然風貌。從劇本起源、特效製作和拍攝花絮,新京報獨家揭祕《阿凡達:水之道》幕后製作。如同卡梅隆自豪所言:「當你走進電影院,會被傳送到一個虛構的奇幻世界。你越是相信,就越能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影片和觀眾之間彷彿有一個約定:我們攜手一躍,一起跳進潘多拉的世界里,樂趣無限。」
創作
用1500頁筆記講述親情重要性
卡梅隆其實很久以前就開始構想阿凡達世界,早在1994年他就寫出了《阿凡達》的早期提綱,但當年還不存在實現這一構想的技術手段。十多年后,卡梅隆開創性地啟動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他把在片場積累的豐富經驗運用到了《阿凡達》的攝製中,改動作捕捉為表演捕捉,拍攝出精彩的動作片,更是把視覺特效技術升級到了震撼人心的全新水準。雖然有了專為該片開發的革命性技術,但卡梅隆依然全程確保角色的演繹和故事的情感纔是影片最核心的亮點。
《阿凡達》實現了諸多突破。卡梅隆和他的長期製片搭檔喬恩·蘭多也因此萌生拍攝續集的想法。他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在2010年2月,他們召集了製作《阿凡達》的關鍵幕后成員舉辦了一次技術峰會,與原班人馬共同研討當年製片環節中效果最好以及尚可提升的部分,這次會議為卡梅隆對潘多拉星球后續故事的構思提供了靈感,他表示:「如果沒有這次討論,我想《阿凡達:水之道》就無法成形。」
在下決心繼續挖掘潘多拉星球的故事之后,卡梅隆開始繼續他的潘多拉星球夢想,他的筆記里為劇情點寫了1500多頁。但他和蘭多意識到大家想講的不止一個故事,於是請來了好萊塢幾位優秀的編劇,和他們一起把筆記寫成了四部電影劇本,讓傑克、奈蒂莉和孩子們的冒險故事延續下去。這以后,團隊也堅信《阿凡達》將不止一部續集,而是一系列續作,每一部都是充滿野心的大製作,但始終圍繞一個核心主題:親情的重要性。蘭多説:「我一直和人説,卡梅隆的電影都有不受影片類型侷限的宏大主題,所以總是能引發強烈的共鳴——而放眼全球,最重要的主題莫過於親情。」
製作
用更先進技術令故事更走心
卡梅隆希望在開始製作前完成后續所有影片的劇本創作。他説:「在第一部續集開機之前,我們得先寫好四部劇本。我想掌握整個劇情的走向,一次性對多部影片的演員進行表演捕捉以實現規模效益,再進行真人實景的拍攝。這樣,我們就能整合各製片階段:表演捕捉、真人拍攝和后期製作。」
《阿凡達》以精彩、獨特的電影高科技著稱,劇情打磨完畢后,卡梅隆和蘭多要求劇組各大部門的負責人找到方法論與新技術的最佳結合。這個團隊不僅要幫助卡梅隆在銀幕上刻畫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角色,還要讓基於幻想設定的世界顯得真實可信。事實上,在製作開始的時候,卡梅隆的手里已經有了一套全新的技術工具:「與上一部相比,我們現在使用的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是否能保證觀眾會看到一部更優秀的影片?當然不一定。廣大觀眾只在意劇情、角色和影片帶給他們的感受,每天我都把這一點銘記於心。」蘭多稱,每一部續集的劇情都有獨立走向和情感落點,從整體來看,四部《阿凡達》續集又能彼此串聯,構成一部更宏大的史詩傳奇。雖是為一部票房大片拍攝續集,但兩位電影人並未感受到太多外部壓力。更多的壓力源於自我要求——拍出最精彩的電影。蘭多説:「製片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壓力,但這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我們想要拓寬電影敍事的邊界,讓觀眾更加陶醉其中,但有了這些壓力,只會讓我們更努力。」
自2009年《阿凡達》上映至今,該系列影片成為卡梅隆創作生涯中耗時最久的作品。他説,自己決意要讓《阿凡達》幾部續作充滿娛樂性和視覺奇觀,但更重要的是,故事要更走心且感人。此外,他還在該系列影片中探討了自己最關心的若干議題,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環保與親情,卡梅隆説:「基於《阿凡達》和我選擇的劇情、場景與人物設定以及影片探討的問題,我想通過電影表達的一切,都將在《阿凡達》四部續集里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
■ 花絮
1 潘多拉是地球的隱喻
續集中,卡梅隆沒有選擇開拓一批新的行星與衞星,而是決定繼續探索潘多拉星球的故事。他指出,作為半人馬α恆星系的氣態巨星波呂斐莫斯的類地行星,潘多拉應該和地球一樣擁有豐富的地貌。蘭多表示,在影片中,潘多拉是地球的隱喻。「在我們的世界里,無論你有多豐富的旅行史,也不見得見過地球上所有的奇蹟。於是,卡梅隆決定繼續講述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探索新的生物羣落與文化。出於對海洋共同的熱愛,我們決定第一部續集的故事要發生在海洋環境里。」卡梅隆請到製作設計師迪倫·寇爾,負責設計關於潘多拉的自然環境和納威人的一切。製作設計師本·普羅克特則負責與人類角色相關的環境、載具和武器的製作。卡梅隆説:「大部分影片只有一個製作設計師,負責鏡頭前出現的一切。但我們的故事描繪了兩個世界的衝突:一邊是高度科技化、我們非常熟悉的人類世界,一邊是潘多拉獨特的納威人、動植物等一切。迪倫和本不僅負責第二部影片,他們的設計將貫穿整個故事線。」
2 卡梅隆比誰都瞭解海洋
卡梅隆比誰都瞭解海洋。他不僅在2012年獨自潛入地球最深處,創下了世界紀錄,拍攝了2014年的國家地理紀錄片《深海挑戰》,而且一直是一名海洋愛好者。此外,主創們還要在《阿凡達:水之道》里創造一個生態系統,片中梅卡伊納部落的生活方式都以此為基礎。梅卡伊納人和奧馬蒂卡亞人都是藍皮膚,但色調上有細微的不同,他們還有獨特的生理特徵,手更大,胸腔更寬闊,下臂和小腿的側面有大塊凸起的皮下軟骨,可以像鰭一樣幫助他們在水下游動。卡梅隆説:「梅卡伊納部落是島礁族,他們早已適應了海洋生活,因此模樣也明顯不同。」梅卡伊納村莊的設計營造出一種島礁的田園風光。正如奧馬蒂卡亞人在雨林中紀念先人,梅卡伊納人也有自己供奉靈魂樹的先祖灣。設計師迪倫·寇爾表示,「我們希望營造出水下的異域風情,同時又與之前的靈魂樹有所呼應。我們沿用了樹的概念,樹上長着洋紅色的發光卷须,像是一種獨特的海草。」
3 建巨大水箱拍攝海洋戲
拍攝《阿凡達:水之道》時,卡梅隆和他的團隊不得不回到畫板前,討論如何完成一項前所未有的任務:捕捉水下的表演。「解決辦法是什麼?是真的要在水下和水面同時進行拍攝,這樣演員能自然地游泳、自然地出水、自然地入水。真實的效果來自真實的動作,情緒也是真實的。」卡梅隆説,他們需要搭建一個巨大的水箱,於是團隊在曼哈頓海灘攝影棚進行了置景,巨大的水箱容納了足以讓劇組復刻真實世界海洋環境的水量。水箱長約36.7米,寬約18.2米,深度約9.1米,可容納大量的水,在表演捕捉階段,這個巨大的水箱提供了片中的水下環境。卡梅隆説:「它提供了一套完整又可靠的系統。我們可以拍出浪花打在岸上,人想從水里爬出來卻被浪拍中的畫面。我們可以讓浪和水面上的動物與人互動,被浪拍中的人一邊設法呼吸一邊說出自己的臺詞。」
4 温斯萊特能在水下憋氣7分20秒
要讓表演捕捉技術能在水下運作,水質必須清澈透明。卡梅隆本想讓攝影團隊穿着水肺潛水服在水下拍攝演員的表演,卻發現呼吸裝置會對水體造成擾動。他説:「水里不能有太多氣泡。每個氣泡都像一面晃動的小鏡子,而捕捉系統要讀取演員身上的光學標識點,以此實現動作捕捉,但系統無法區分標識點和氣泡。」這樣就只剩一個選擇:「所有在水箱里作業的人都必須憋氣。」卡梅隆説,「在水下打光的人得憋氣。在水下拍攝的人得憋氣。演員當然也要憋氣。」爲了讓水下的表演更有信服力,請來知名的潛水專家指導演員們學習自由潛水。卡梅隆表示,演員們都樂在其中。他特別提到,演員們全都展現了精湛的自由潛水水平,在水下最自如的當數凱特·温斯萊特。卡梅隆説:「温斯萊特在水下能自如地展現演技,她非常投入。她的靜態憋氣時長高達7分20秒。我自由潛水50年了,最長應該只能憋5分30秒。」
5 解決一切水的特效難題
《阿凡達:水之道》的表演捕捉工作從2017年9月開始,持續了近18個月。其間,卡梅隆和全體演員完成了四部續集的所有表演捕捉拍攝。卡梅隆説:「對演員來説,這個過程非常純粹。他們不受任何事物的干擾,就這麼拍。有時我們可以連續拍攝10到12分鍾。作為導演,我發現自己更關注演員的情緒狀態。」他和特效團隊合作期間,不僅要創作出栩栩如生、引人共鳴的角色,還要以前所未有的水準製作出數字版的潘多拉世界。一草一木一石都在特效團隊的電腦上生成並渲染;由於場景中水無處不在,鏡頭複雜度空前,需要燈光、上色和渲染技術的重大突破。爲了發明拍攝續集需要的軟件和方法,光是研發就用了超過五年。卡梅隆説:「雖然影片劇情不是完全發生在水下,但水的佔比還是相當高的。無論是成噸重的水被大型生物的鰭攪動,還是小小的雨滴落在某人的額頭上,流過眉毛,順着臉頰淌下來,我們都得去研究水的運動軌跡,這是一道很難解的題,但我們也不是零基礎。在拍《泰坦尼克號》時,我們就在做水的模擬了。這部影片的複雜度不是再上一個臺階,而是連上五個臺階。值得欣慰的是,一旦在這部電影中解決了水的難題,以后就再也不會被任何水的形態給難住了。我們開發的工具對整個特效行業都有重大的意義。」
採寫/新京報記者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