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世和基因遭21家俬募裹挾IPO 6億銷售費吞噬淨利3年虧2億

2022-12-12 07:40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明鴻澤

燒錢擴張的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和基因」)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其實,世和基因走IPO上市是被逼的。公司擁有29家機構股東,其中21家股東是私募基金、3家機構股東與世和基因及其實際控制人簽署了對賭協議。

作為高通量基因檢測「獨角獸」,世和基因持續虧損,近三年,其累計虧損約2億元。

持續虧損,與世和基因燒錢有關。2021年,公司將接近一半的營業收入投向銷售,因此,鉅額銷售費用吞噬了利潤,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世和基因也投入了不少資金進行研發,但與同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21年,世和基因研發費用率25.44%, 同行業可比公司燃石醫學高達72.43%。

揹負賭約闖關IPO

作為行業獨角獸,世和基因備受資本追捧,其股東陣容豪華。

根據招股書,2014年—2019年間,世和基因經歷了4輪、6次融資。

2014年的Pre-A輪融資是由北陸藥業領投,融資金額3000萬元,2016年的A輪融資北陸藥業也有參與,此次融資金額6000萬元。北陸藥業是A股上市,是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對比劑龍頭企業。

此外,東方邦信創投、東資基金、同創偉業、德諾資本DNV Capital、秉鴻資本等紛紛入局世和基因。在最后一次融資中,國新科創基金、瑞華控股、軟銀中國資本等也加入投資人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A股股東片仔癀也躋身其股東行列。

2019年的融資規模最大,達到8億元。

5年、高達10多億元的融資,足見資本對世和基因的看法,也可以説是豪賭。

截至招股書籤署之日,世和基因有34名股東,其中5名自然人股東、29名機構股東。機構股東中,有21家俬募基金。

不過,這些外部股東的錢是不好拿的,這些股東是奔着分享IPO盛宴而來的,與世和基因及其實際控制人邵華武、邵陽、汪笑男簽署了對賭協議。涉及業績承諾、上市、股權回購、董事會參與、董事委派、反稀釋/反攤薄、優先購買、優先出售/隨售、共同出售、優先清算等特殊股東權利。

爲了一個共同目的,在IPO上市之時,對賭協議暫時終止。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國新資本、東方邦信、興證片仔癀等14名投資人股東保留了世和基因不能按照約定完成上市時,則有權要求邵華武、邵陽、汪笑男回購上述投資人股東所持公司股份的條款。該等條款自公司 IPO 申請被受理之日起終止,申請被覈准或予以註冊之日起全面終止,申請未被覈准或予以註冊,或公司撤回申請之日起恢復執行。

上述14份對賭協議中,世和基因與7位投資方約定,要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若未如約完成 IPO,投資人股東有權要求公司實控人和一致行動人等回購股份。這部分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1.83%。

世和基因與同創偉業的約定是,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上市,否則,世和基因需回購0.71%的股份。

世和基因還與另6位投資方簽署退出回購條款,要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則需要回購5.17%的股份。

除了世和基因本身的對賭外,其控股子公司迪飛醫學也與其他投資人股東簽署了對賭協議,內容也包括回購投資人股東的股權等相關條款。

由此可見,世和基因的IPO是被資本逼迫的,一旦不能上市,公司及邵華武、邵陽、汪笑男將面臨巨大的股份回購壓力。

研發費用率遠低於同行

雖然被指為獨角獸,但世和基因的表現有些糟糕。

世和基因成立於2013年,實際控制人為邵華武、邵陽、汪笑男,其中,邵華武與邵陽為父子關係,邵陽與汪笑男為夫妻關係。邵華武、邵陽、汪笑男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40.61%的股份,合計控制43.63%的股份表決權。

世和基因主營業務為,通過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實現對癌症初發和復發的早查早篩,以及通過基因測序中發現的突變,而對癌症靶向治療提供用藥指導。

腫瘤基因檢測這一領域給了資本廣闊的想象空間,但實際情況並非想象中美好。

世和基因的經營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95億元、4.06億元、5.17億元,持續增長,但整體增速不快。與營業收入相比,公司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較為糟糕。上述同期,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虧損0.03億元、0.92億元、0.68億元,連續三年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為虧損0.14億元、0.98億元、1.04億元,亦為連續三年虧損,共計虧損2.16億元,且虧損有擴大趨勢。

腫瘤基因檢測是技術密集型領域,也是資金密集型領域,需要投入資金進行研發。與自身相比,世和基因投入研發的資金不少,但與同行相比,差距不小。

2019年至2021年,世和基因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77億元、1.18億元、1.31億元,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9.56%、28.92%、25.44%。

這一比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上述同期,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1.48%、41.14%、51.91%,均高於世和基因。

可比公司中,除了艾德生物的研發費用率低於世和基因外,其余三家公司均大幅高於世和基因。其中,燃石醫學2021年的研發費用率高達72.43%,接近世和基因的三倍。

對此,世和基因解釋稱,公司研發費用率低於同行,主要因為泛生子、燃石醫學、Guardant Health 都已經在美股上市融資,研發資金相對公司更為充裕。

實際上,世和基因並不缺錢,在完成四輪10多億元融資后,公司並不缺錢。

與研發費用相比,世和基因的銷售費用更為突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63億元、1.92億元、2.50億元,接近研發費用的2倍。銷售費用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41.36%、47.26%、48.34%。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接近營業收入的一半。

由此可見,世和基因將大量資源用於銷售推廣,銷售費用吞噬了利潤,導致公司持續虧損。

公司稱,隨着服務半徑拉長、市場競爭加劇,公司在服務質量和市場下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公司感染業務處於市場拓展期,資源投入較大但尚未轉化為規模收入。

責編:Z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