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萊迪思發佈中端FPGA芯片系列,挑戰英特爾和AMD|硅基世界

2022-12-09 15:27

英特爾和AMD賽靈思的FPGA(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芯片產品線迎來了挑戰者。

鈦媒體App 12月9日消息,市值95億美元、市場排名第三的美國FPGA公司萊迪思半導體(NASDAQ: LSCC)於7日推出定位於中端的新款Lattice Avant FPGA平臺。與之前Nexus系列相比,Avant芯片容量提高5倍,帶寬提高10倍,性能提升30倍,產品主要用於通信、計算、工業、汽車等領域。

萊迪思CEO Jim Anderson表示,新的Avant平臺將鞏固該公司在低功耗FPGA行業的領導地位,有助於將其產品的潛在市場擴大一倍,從而滿足客户對優質中端FPGA解決方案的需求。

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萊迪思半導體上海公司副總裁、中國區銷售總經理王誠表示,Avant平臺採用臺積電16nm FINFET先進工藝,提供了更好的功耗、性價比和性能表現的FPGA,比如在存儲器接口、DSP速率、I/O速率及產品整體性能方面,在綜合性價比上,Avant具有更好的優勢。

據悉,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 Semiconductor)成立於1983年,專門於低功耗FPGA的設計和製造,總部位於美國俄勒岡州希爾斯伯勒,並在上海、馬尼拉和新加坡設有辦事處,於1989年登陸納斯達克。2021年全年,萊迪思收入達5.15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中國區銷售佔比達55%,國內客户包括聯想等。

實際上,FPGA適用於需求物理運算邏輯需要持續更迭的應用領域,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優化、數據中心應用等。據沙利文研報預測,到2025年,全球FPGA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5.8億美元。另一份數據顯示,目前,萊迪思在全球FPGA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三,前兩位是AMD賽靈思(市場佔比達49%)和英特爾(Altera,佔比34%)。相對而言,國內廠商僅佔全球市場的不到4%。

萊迪思在此之前推出了低功耗Nexus FPGA系列平臺,銷售於中低端市場,由三星半導體的28nm成熟工藝製造。如今,萊迪思推出Avant系列芯片,涵蓋了10-50萬個邏輯單元,從三星換到臺積電16nm FinFET工藝,還支持PCIe Gen4、LPDDR4和DDR5高速內存接口以及高級加密算法等功能。

官方數據顯示,與之前Nexus系列相比,新的Avant容量提高5倍,帶寬提高10倍,性能提升30倍。

萊迪思半導體亞太區總裁徐宏來 對鈦媒體App表示,相比此前28nm的Nexus平臺,Avant系列包含工藝與產品架構(包括IP)的升級:一是16nm FinFET帶來的性能提升,二是Fabric的LUT4架構上的創新。

萊迪思表示,第一個基於Avant的產品,是Avant-E系列芯片,包含最多50萬個邏輯單元,用於數據處理和邊緣AI應用。與同類競爭產品——英特爾Arria V GZ(45萬個邏輯單元)和AMD Kintex 7(47.8萬)相比,Avant-E FPGA器件功耗低2.5倍,性能提高2倍,封裝體積減小多達6倍。目前首批Lattice Avant-E FPGA現已出貨

萊迪思高管指出,開發Avant原因是看到客户正尋找中檔FPGA產品需求,而這一領域一直被英特爾和AMD所忽視。同時,Avant目標客户中的90%是現有的Lattice客户,因此這一系列是根據市場需求才設計的。

在鈦媒體採訪中,萊迪思半導體中國區高管迴應了半導體行業衰退、中國市場發展和未來規劃等諸多話題。

對於半導體行業衰退,徐宏來認為,這種消費類芯片出貨量下行,更多是對渠道庫存量做一些矯正。但從手機出貨量來看,與去年持平。所以明年整個半導體行業包括消費類,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反轉。王誠也認為,在中國市場,萊迪思2023年仍然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對於中國市場,徐宏來透露,自2018年開始,萊迪思將新產品研發交給擁有150人的中國研發團隊去做,從而取得了很大的研發資源,對其開展中國業務起到重大推動作用。「甚至我們可以考慮以后根據中國市場的一些獨特屬性,按照中國客户的需求定製一些產品,通過我們本地研發團隊來開發,通過本土供應鏈更好的服務中國市場。」

王誠則表示,產品、價格、供貨是傳統FPGA市場的三大支柱和法寶,萊迪思都會盡可能保證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而且該公司還具備本土定製市場和應用反饋、能夠提供更靈活的整體方案等優勢。

對於未來規劃,徐宏來表示,今后Avant系列會有多款產品,而且會針對一些特殊領域(場景)做一些定製改變,總體方向依然基於Nexus做一些整體戰略思路。而在生態方面,萊迪思將會和更多國內IP合作伙伴合作開發一些FPGA應用與組件IP。(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