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巴菲特0.8PB買入日本「核心基礎產業ETF」

2022-12-08 18:00

11月下旬,伯克希爾·哈撒韋罕見的同時加倉了日本市場的五隻股票,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紅、三菱商事、三井物產和住友商事,增持比例都超過了1%。增持之后,對五隻股票的持股比例處在6.21%-6.75%。

衆所周知,巴菲特一生偏愛投資美國的股票,很少投資海外公司的股票。而像這樣同時加倉五隻股票的情形更是極為少見。

這五家商社是什麼來頭?巴菲特買入的邏輯是什麼?一次性買入五家商社又是為哪般?為什麼不是挑選買入性價比最優的一家?

五大商社背景

巴菲特買入的這五大日本商社都是日本國內響噹噹的大財團,在中國也有大量業務。我曾在數年前與其中的兩家商社有過工作上的往來,還經常通過一家商社團購一些性價比高的日本商品。對日系商社有一定的瞭解。

伯克希爾本次購入的這五家公司被稱為綜合商社,屬於貿易公司與工業品經銷商,控制着日本大部分的進出口業務,包括能源、金屬、食品和各種紡織商品,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説,這些企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説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日本三大便利店,7-11、羅森、全家。三井是7-11的重要股東,三菱控股羅森,伊藤忠控股全家。

巴菲特押注的五家商事公司里,三井物產是歷史最悠久,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三井物產的中國區負責人曾説過一句有意思的話:「問我們做什麼,不如問我們不做什麼。我們不做毒品、武器彈藥這些違法的事情,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機會,我們都可以做。」

這五家商社還大量投資了全球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產資源,扮演了產業組織者的角色,在海外業務中,也有它們的身影。

買入日本核心基礎產業ETF

當第一時間看到巴菲特繼續加倉日本五大商社的消息時,我還是有些疑惑的。有分析認為巴菲特是看好當下大宗商品的走勢,我覺得這種理解並不準確。

實際上巴菲特初次買入這五家商社是在2020年8月,當時距離2020年4月爆發全球負油價事件纔過去幾個月,當時原油嚴重供大於求。我估計當時沒人會想到僅僅時隔兩年,原油價格便創出歷史新高。

據披露的信息計算,伯克希爾當時買入這五家公司股份的總成本約為6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430億元,也不是筆小數目。

伯克希爾當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意圖長期持有這些投資。可能會增持這五家公司中任何一家的股份,持股比例最高至9.9%。

最新披露的持股文件顯示,本次增持后,伯克希爾·哈撒韋在三菱商事的持股比例從5.04%增加到了6.59%,在三井物產的持股比例從5.03%增加到6.62%,在伊藤忠商事的持股比例從5.02%增加到了6.21%,在丸紅株式會社的持股比例從5.06%增加到6.75%,在住友商事的持股比例從5.04%增加到6.57%。

伯克希爾確實在向之前談過的持股比例上線9.9%的目標邁進。也就是説未來巴菲特還有可能繼續增持上述股票。

「 我很高興讓伯克希爾參與日本的未來,以及我們此次投資的這五家企業的未來。」巴菲特在一次訪談中稱,「我希望將來可能會有互惠互利的機會。」

而這五大商社的生意,都是各產業的巨頭,基本壟斷了日本國內各類產業的命脈。而在國際上,早在1995年,日本就已有六家商社集團入選了世界500強的前十強。

可以説,巴老是看好日本的未來,打包買入了一份「日本核心基礎產業ETF」。

重操舊業:菸蒂股投資

通過查閲和統計巴菲特買入這五家商社的價格,我發現其中有四家商社,巴菲特的投資價格是低於其淨資產的,大概介於0.4-0.9PB之間,而市盈率大部分位於5-8PE之間,價格可謂非常低。

如此看來,我心中的疑惑便少了很多,巴菲特這是干回老本行了,又施展老師格雷厄姆的撿菸蒂大法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巴菲特會一次性買入五家公司,而不是精挑細選出其中一隻。這相當於巴菲特用0.8PB左右的價格買下了日本核心基礎產業ETF。

當然巴菲特也不是照搬格老的撿菸蒂大法,畢竟當下完全符合格老的菸蒂標準的公司基本上已經絕跡了。巴菲特適當改良,那就是適當提高了對菸蒂股的品質要求,這幾個日本商社有着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近乎壟斷的行業地位;同時也放寬了買入時的估值要求,市淨率1倍左右也可以接受。

回想2020年8月,那時新冠疫情處於第一輪爆發階段,全球互聯網科技股受益於在線辦公和娛樂需求的激增,股價紛紛創出歷史新高。而傳統能源、物流、消費股等則嚴重受創,股價低迷。這也就不難理解巴菲特面對高估的美股,決定去海外淘金了。

進入2022年,隨着通脹爆表和美聯儲接連加息,全球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巴菲特投資的五隻日本商社的股價也都紛紛創出歷史新高,至今漲幅在50%-120%之間不等,大賺了一筆。

但是,目前這五隻商社股票的估值與兩年前相比並沒有提高多少,有的還因為盈利大漲而使得估值更低了。因此巴菲特近期選擇了繼續小幅加倉。

當然格老的撿菸蒂大法一定要和分散持股相配合,因為撿菸蒂很容易陷入低估值陷阱,低估並不一定就會漲,可能還會有嚴重低估,甚至價值毀滅。

同樣是2020年的疫情期間,巴菲特選擇在2月「抄底」便宜的航空股,又在4月承認自己誤判,直接將美國四大航空公司股票合計70多億美元全部割肉清倉。

又如他在2020年3月增持紐約梅隆銀行(當日均價39.69美元),又在4月以35.3-35.8美元的價格減持部分紐約梅隆銀行股票,一來一回又虧損約360萬美元。

教科書級別的低風險套利

巴菲特的這次投資還有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買入股票的資金來源,可以説是空手套白狼,教科書級別的低風險套利。

2016 年1月,日本央行宣佈實施-0.1%的負利率政策。受此影響,日本的債券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均處於非常低的水平。

伯克希爾早在2019年就首次發行日元債券,規模達4300億日元(約合38.9億美元),2020年,又發行了1955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的債券。

這樣,巴菲特通過發行日元債券共分兩次募資約60億美元,這個數字和巴菲特2020年8月買入五家商社股票的本金基本匹配。

2021 年,伯克希爾分三批發售了價值1600億日元(約13.8億美元)的債券,而這也成了2022年三季度增持五家商社的本金來源。

這些借款的期限從5年到30年不等。5年的借款利息只有0.17%,30年的也只有1.1%,可以説是極為便宜的融資。

而巴菲特買入的這五隻股票的平均股息率最低的都有年化2.7%,完全可以覆蓋借款利息並還有盈余。這也是為何伯克希爾手握幾千億美元現金,仍然每年樂此不疲發日元債的最主要原因。

關於這一點,巴菲特其實早在1998年的佛羅里達大學演講中就有提到關於日本公司的內容,現摘抄重要內容如下:

問:請談談您對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對日本的看法?我不研究宏觀問題。我就想啊,伯克希爾可以在日本以1%的利率借到十年期的貸款,1%的利率!我就琢磨了,我45年前聽了格雷厄姆的課,一輩子都在研究這些東西,我要是用點心,收益率應該能超過1%吧?應該能做到吧?

我不想承受匯率風險,所以我必須投資以日元計價的標的,只能投資日本房地產或日本公司,收益率超過1% 就行,因為我的資金成本就是十年期利率1%。

我一直在找,還一個都沒找到,你説有意思不?日本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很低,大多數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只有4%到6%。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本身都不賺錢,你也很難賺錢。

時間是好生意的朋友,爛生意的敵人。如果長期持有一個爛生意,就算買得再便宜,最后也只能取得很爛的收益。如果長期持有好生意,就算買得貴了一些,只要長期持有,還是會取得出色的收益。

我現在在日本沒找到值得買的好生意。或許日本公司需要改變一下文化,管理層應該更注重股東利益,更注重提高股票的回報率。別說現在日本的大多數公司收益率很低,連日本經濟繁榮的時候,也是如此。

真是很奇怪,日本有不少公司佔領了巨大的市場,卻沒幾個值得投資的。日本公司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淨資產收益率太低,最后就出問題了。我們在日本還沒有投資。只要日元保持1%的利率,我們會接着找。

這段話里面巴菲特其實提到了幾個投資日本股票的關鍵點:只要日元保持1%的利率,我們就會一直找合適的股票。大多數日本公司生意做的很大,但ROE太低,只有4%到6%,要找到高一點的。日本公司需要改變一下文化,管理層應該更注重股東利益,更注重提高股票的回報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22年之后,2020年巴菲特一口氣發現了五隻這樣的股票,經營穩健,ROE在10%左右,股息率在3%左右,並且債券利率連1%都不到,比發表演講時還要低。

巴菲特這個經典案例有兩個成功的關鍵,一個是找到長期且低成本的資金(不要忽視長期二字,這意味着不會被強制平倉),一個是發現經營穩健,ROE在10%左右,股息率在3%左右的股票。

用芒格的話説就是:「我們就像刺蝟,只會一招,就是尋找成本低於3%的浮存金,然后投向那些能產生13%回報的企業。」

當下A股市場上許多大藍籌股也有着類似的經營特徵,經營穩健,資產負債表強大,估值低,加大分紅和回購。比如貴州茅臺分眾傳媒都發布了回報股東的特別分紅方案,而銀行、地產、煤炭、鋼鐵等行業中也不乏長期股息率超過5%的股票。構建一個這樣的低估值、高分紅的投資組合也是當下不錯的投資選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