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移動大漲因它?寬基指數「調倉換股」下周落地,新樣本股估值修復可期

2022-12-03 15:02

在歷史相對低位下,年度指數成份股的調整中,新納入個股板塊龍頭有望在被動基金加持下,走出滿血復活的估值修復之路。

11月25日晚間,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佈定期調整滬深300、中證香港100、上證50、科創50等寬基指數樣本,並於2022年12月9日收市后生效。本次調整屬於年度調整。

除了對「剔除」的股票保持警惕之外,本輪新納入的樣本更多帶來的是機會。這些樣本都是行業龍頭,在指數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當下,這些「樣本」有望在被動基金「加持」下走出「納指」行情。有機構人士向《紅周刊》表示:「審覈成份股時主要參考交易數據、財務數據等,這也是指數基金的一次新陳代謝的過程,更具活力、更能反映指數概貌,在指數低位時,掘金納入個股可謂‘踩肩摘星’。」 

新納入成份股凸顯科創屬性

金融地產樣本持續下降

《紅周刊》注意到,本次調整的一大特徵是相關指數新納入樣本增加了科創板股票。其中,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分別增加了1家、2家、7家、16家科創板公司。比如,滬深300新進2只科創板分別為硅料巨頭大全能源和功率半導體龍頭時代電氣,樣本權重由2.32%升至2.41%。

國聯期貨研究所宏觀金融團隊也認為,經過本次調整后,金融地產樣本數量繼續下降(除中證1000外),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略向成長和周期漂移,擠出的部分醫療保健、金融地產股票則進入了中證1000指數,且國家重點支持的製造業和新能源行業樣本增多,工業行業樣本數量顯著提升,指數科創屬性進一步增強。

被動基金持續加持

新樣本股或複製中國移動走勢

據悉,市場中的主力機構如公募基金公司,會根據相關指數成份股設計自家公司的指數產品。拿滬深300指數來説,有的公募會直接複製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的,也有根據側重,選擇滬深300指數里的成份股進行配置,比如易方達滬深300ETF連接A。雖然前后不同,但都是以滬深300里的成份股作為持倉股票。

Wind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末,全市場共有111家基金公司佈局指數基金產品,31家公司指數基金管理規模超百億元,華夏等9家公司合計管理規模超千億元。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成交最為活躍,三季度日均成交額為40.7億元。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和華夏上證50ETF日均成交額也在15億元以上。

再看寬基指數板塊資金淨流入情況,在整個三季度,資金淨流入781.5億元,排名非常靠前。華夏上證5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兩隻寬基ETF三季度資金淨流入均超100億元。

《紅周刊》統計發現,此次新納入寬基指數樣本的板塊龍頭較多。這些「新鮮血液」有望在被動基金加持下,走出估值修復之路,甚至有望複製「中國移動」的走勢。

6月13日,滬深300納入2022年第一批28只樣本股,首次納入的樣本股中國移動在這之后漲勢如虹,從57.59元上漲到12月1日的年內新高77.33元,漲幅達34.28%。中國移動的走勢也讓參與配置的機構收益頗豐。公募基金三季報顯示,中國移動就是易方達滬深300ETF連接A的第一重倉股。

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首席分析師任瞳研究認為,每次「指數換血」,指數基金將進行相應的調倉,跟蹤基金規模較大的重要指數發現,基金的調倉行為對調整樣本股的價格有重要影響。「指數成份股調整給個股帶來的納入效應顯著,在公告日后的一段時間內,納入股票仍能夠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

業內人士倪生同時指出,在熊市向牛市反攻的時期,相比指數ETF,優質個股更值得投資,「優質公司漲得更快。」

國產打印龍頭首次納入滬深300

高毅、社保養老齊重倉

除了專業機構,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説,指數成份股的調整也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本次「換血」,滬深300指數更換了15只樣本,均是各板塊的龍頭,其中11只已被著名的MSCI中國指數納入,10只被富時羅素納入,9只被標準普爾納入,5只已入深成500,7只納入中證500,5只屬於上證380,3只屬於上證180。

其中滬深300新納入的有激光打印龍頭納思達,三季報就被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以及高毅資產等機構扎堆持有,納思達在二季度創出新低34.2元后,截至12月1日已經創出今年新高55.7元。近一個月內納思達獲得6份券商研報關注,5份買入,1份增持。

國元證券認為,納思達是全球第四的激光打印機廠商和行業內優秀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打印機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弱,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旺盛;打印機業務規模快速擴大,通用耗材業務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納思達訂單不斷,最新中標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陝西省分行採購項目。

財通證券表示,納思達是國產之光,「打印機+耗材+芯片」輪番驅動高增長。「高端化提價,國產化放量,原裝耗材中長期接棒增長,非打印芯片打開成長空間。」

一個月前,10月30日,納思達接待了易方達、東方港灣、長江養老等數百家機構調研,其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189.76億元,同比增長12.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89%。

知名博主@環球市場隨筆表示,最簡單的一個支持依據就是,指數型基金需要被動買入它們,托起一個基本底倉。然后這種市場效應會引導機構去關注這些標的,同時篩選出有一定成長潛力的做備選投資標的。「這類標的如果合適的話,會被加持至少一個指數調整周期。」

當下是定投ETF的好時點

A、H股新樣本要區別對待

繼6月大幅變更45只成份股后,本次中證100只更換了4只樣本,天齊鋰業中國中鐵泰格醫藥聖邦股份等調入指數。

從2022年初以來,面對市場的多次調整,新編中證100指數在大部分時間均保持較小回撤,儘管在提高成長性之后波動加大,但相對於成長類指數表現相對較優。中證100指數樣本限制在滬股通或深股通證券範圍內,有助於中證100指數受到境外投資者認可,幫助外資更方便參與指數的配置,也提高了指數成份股的整體流動性。

本次,天齊鋰業首次納入中證100指數成份股,同時重啟港股上市的天齊鋰業大盤股也首次被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這對A+H的天齊鋰業可謂「雙喜臨門」。

由於鋰產品量價齊升,天齊鋰業前三季度扣非后歸母淨利潤149.2億元,同比增長12338.69%。三季度,公司繼續被QFII以及公募基金公司產品加倉。近期,北上資金不斷加倉,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瑞信等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合計282人調研公司。隨着納入中證100指數,或將有大量指數基金被動「買入」,這將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同時,中證香港100指數更換了7只樣本,商湯-W、蔚來-SW、中通快遞-SW、港鐵公司、百勝中國等被調入,總市值都在500億港元以上,商湯-W、蔚來-SW、百濟神州三家市盈率(TMT)為負值。對於港股的投資,和A股還有不同。業內人士倪生向《紅周刊》表示,中證香港新納入的樣本股比原來的標的要有成長性,商湯-W符合智能化賽道。但這些股票還需持續觀察其成長性,不要急於買入。比如商湯-W目前估值就較高,收入不穩定,還是負增長。蔚來-SW的成長性也需要觀察。

對於這種情況,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指數基金經理向《紅周刊》指出,要想保證整個投資成本相對較低,就要更長的時期處於市場相對低位區域,而不是刻意追求某個時點進入。相對來説專業機構對個股的研究和配置更專業。「那麼,投資人可以選擇定投ETF。而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即使開始定投的點位較高,但也有可能后幾筆定投扣款都在低點,這樣定投的平均成本更低,后期市場上行,基金淨值上漲,會獲得更高的收益。」

(本文已刊發於12月3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