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30 20: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永興材料全資子公司永興新能源因配合環保調查臨時停產一事引發資本踩踏。作為永興材料業績的「扛把子」,永興新能源的一舉一動「牽動」着資本市場的神經。
11月29日,「鋰電新貴」永興材料午后開盤股價跳水跌停,截至當日晚間收盤,公司股價收報102.28元/股。
消息面上,29日午間公司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鋰冶煉生產線因配合環保調查需要臨時停產。
據悉,此次子公司臨時停產主要系宜春的「母親河」錦江水質出現異常問題,鉭元素超標所致,而其背后主要原因為鋰電相關企業污染所致。
雖永興材料表示將會把損失降到最小,但作為當下公司業績增長的催化劑,永興新能源為永興材料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淨利增長,而當下復工時間尚不確定,永新材料涉及鋰電業務子公司均位於宜興,一旦受到波及公司業績增速或將受到影響。
冶鋰生產緊急叫停
11月29日,永興材料披露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永興新能源碳酸鋰冶煉生產線因配合環保調查需要臨時停產。
據永興材料披露,近期江西省高安市在日常監測中發現錦江水源水質異常,生態環境部門正在上下游開展調查工作,永興新能源為配合環保調查,對碳酸鋰冶煉生產線予以臨時停產。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二級市場震動,其股價在午后迅速跌停,報收102.28元/股。
而市場反應之所以如此強烈,是因子公司永興新能源近年來已成為永新材料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特鋼新材料業務起家的傳統企業,永興材料在2017年成立永興新能源后轉型鋰電新能源業務,此后業績不斷持續創下新高。
此前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永興材料鋰電新能源業務實現碳酸鋰銷量1.123萬噸,實現歸母淨利潤4.7億元。
僅在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碳酸鋰銷量1.377萬噸,已經實現歸母淨利潤40.32億元。
二級市場上,永興材料也從最低11.32元/股,漲至最高175.99元/股,一路飆升十倍,成為A股市場不折不扣的「鋰電新貴」。
此番永興材料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碳酸鋰冶煉生產線恢復生產的具體時間。這也意味着此次臨時停產對公司業績的具體影響尚無法預測。
據瞭解,錦江為江西宜春的「母親河」,而此番水質出現異常問題主要是因Ta(鉭)元素超標所致。
實則此次永興新能源停產並非首例,早在2020年,宜春因全面推進重金屬污染減排,全市排查105家企業,關停整改涉重金屬企業113家。
不久前宜春緊急叫停焙燒鋰礦渣,如此看來鋰電化工企業對宜春當地的環境影響已然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盡享高鋰價紅利后,擴張步履不停
永興材料自「彎道超車」發展鋰電業務后,其業績和股價均呈一路高歌猛進的勢頭。
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也從此前最低11.32元/股,漲至最高175.99元/股,多家頭部公募基金捧場定增。
截止2022年三季末,重倉永興材料的基金公司總共有145家,總持倉佔流通盤比例為28.62%,從基金總數與持股總數來看,永興材料在主力資金青睞度方面,僅次於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
前十大股東名單內不乏馮明遠、施成兩位擅長新能源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
其中,施成管理的國投瑞銀新能源、國投瑞銀產業趨勢、國投瑞銀先進製造均在二季度增持該股,而馮明遠所掌管的信澳新能源在三季度為新進基金。
雖不久前與寧王合作告吹,但永興材料擴產鋰電池新能源業務的動作一直不斷,今年以來永興新材不斷擴張鋰電業務產能。
9月1日,永興材料公告稱,以約7.83億元募集資金對江西永興新能源進行增資。江西永興新能源是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和180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主體。
11月21日,永興材料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超寬温區超長壽命鋰電池項目總規劃產能為2GWh/a,目前一期產能200MWh/a已全面投產。
據永興材料透露,鈦酸鋰電池系公司超寬温區超長壽命鋰離子電池項目主要產品之一;同時,將參與朗辰新能源獨立儲能電站項目,中標金額達2.48億元。
此外,永興材料還將參與朗辰新能源50MW/1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該項目中標人為東方電氣牽頭的聯合體,中標金額達2.48億元。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永興材料鋰電新能源業務實現碳酸鋰銷量分別為2720噸、4660噸、6390噸,呈現大規模上漲趨勢。
千億資本宜春「鎖礦」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新能源鋰電池的主要原料,鋰在自然界主要以鋰輝石、鹽湖鋰、鋰雲母三種形式存在。儘管我國擁有全球7%的鋰礦資源,但受冶煉提取等因素制約,國內鋰資源長期依賴進口。
而國際鋰礦爭奪日漸困難,相比之下國內鋰礦顯得格外稀缺。公開資料顯示,江西作為鋰礦大省,硬巖鋰儲量僅次於四川。
宜春坐擁全球最大的多金屬伴生鋰雲母礦,因此宜春也被譽為「亞洲鋰礦」。
2021年宜春市政府與江西省地質局聯手,投入2億多元歷時3個月,舉辦「千人找礦大會戰」,據這次自然資源部門統計,全市約有氧化鋰儲量900多萬噸,相當於2000多萬噸碳酸鋰,約可以生產3萬Gwh(30Twh)電池,可以裝備6億輛電動汽車。
隨着新能源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鋰礦資源的不斷縮緊,宜春豐富的鋰礦資源也已然成為產業資本追逐「鋰」想的必爭之地。
作為一個有「鋰」的地方,不到兩年,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4家全球鋰電頭部企業,4個超百億元大項目花落宜春。
具體來看,2021年9月,寧德時代與宜春簽約,一期投資135億元建設50GWh新型鋰電池生產製造基地項目。
今年8月15日,比亞迪與宜春簽訂落地協議,在宜春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等項目。
此后9月28日,贛鋒鋰業與宜春項目簽約,投資300億元建設新型鋰電池生產製造基地及產業鏈配套項目。
10月8日,宜春國軒電池二期項目開工,規劃一次性建成20GWh動力電池,在宜春加速全產業鏈佈局。
如今四大鋰電巨頭相繼落户宜春,4個超百億元項目加持下,宜春也迎來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68.5%,預計到2025年,宜春市鋰雲母精礦和碳酸鋰產量分別可達700萬噸和50萬噸以上。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宜春市共有鋰電企業159家、其中規上企業111家,在建項目133個、總投資1356.39億元,今年新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1607.5億元。
總體來看,相關企業已涵蓋鋰資源採、選、冶,鋰電池關鍵材料與零配件、鋰離子電池、綠色高效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回收等各環節,形成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當前宜春在建項目超100個規模超千億預計2025年全市鋰電產業收入將突破8000億元。如此大體量的鋰電資本圍獵,不難理解為何當地企業如此注重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