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PE巨頭相中了6塊錢一盤的壽司

2022-11-30 16:14

  繼收購麥當勞中國之后,凱雷或將在餐飲賽道再下一局。

  文 | 張俊雯

  全球PE巨頭,看中了「壽司界的性價比之王」。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示了凱雷集團公司收購爭鮮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案。公示顯示,凱雷集團公司(The Carlyle Group Inc.,下稱「凱雷」)收購爭鮮餐飲有限公司(下稱「爭鮮」)26%的股份。

  交易前,爭鮮由創始家族陳氏家族單獨控制。交易后,爭鮮將由凱雷和陳氏家族共同持有,持股比例分別為26%和74%。 

  如交易完成,或將成為凱雷繼收購麥當勞中國之后,在餐飲行業的又一佈局。

  每分鍾賣出1863顆壽司

  爭鮮是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回轉壽司品牌,1996年由陳氏家族的陳津秋創立,遍及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泰國。旗下品牌包括爭鮮回轉壽司、爭鮮gogo、定食8、MAGIC TOUCH等。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爭鮮回轉壽司。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迴轉壽司,爭鮮憑藉其新鮮的吃法和消費體驗,掀起了壽司消費的新潮流。

  而且價格親民,「人均60吃到飽」。自助旋轉臺上的產品價格以碟子顏色區分,粉色碟每個6元,花色碟每個18元,另外,也可以菜單點菜。SKU在80個左右,分為五大品類:壽司、刺身、小菜、甜點、飲料等。除了線下堂食,還提供外帶簡餐。

  銷量自然也少不了。據官網介紹,爭鮮平均每1分鍾全球銷售約1863顆壽司。

  依靠大流量大規模,爭鮮在國內遍地開花。根據窄門寬眼最新數據顯示,爭鮮回轉壽司全國共有門店402家,分佈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成都、廈門等19座城市。

  品牌也迅速打響。在「2020年中國餐飲(細分品類)三甲品牌」榜單中,N多壽司、爭鮮回轉壽司和元氣壽司位列前三。

  隨着日料在中國普及度越來越高,又一千億級市場誕生。根據紅餐網數據,2020年中國日料品類的總門店數突破了8萬家,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人民幣。

  居酒屋、燒肉、壽喜燒等更豐富的日料品類餐廳也在中國市場不斷出現,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壽司的新鮮勁不再。

  因此,本土化創新、拓寬市場成為「爭鮮」們的首要任務。據紅餐網報告顯示,壽司品牌若想突圍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做外帶、外賣壽司;二是走高端化、精品化;三是去下沉市場;四是多品牌、多品類出擊。

  而凱雷曾聯手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這在當年餐飲圈可謂「轟動一時」。

  2017年1月,凱雷聯合中信股份、中信資本與麥當勞達成戰略合作,成立了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麥當勞中中國」),以最高20.8億美元對價收購了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的業務,並獲得20年的特許經營權。其中凱雷亞洲基金持有麥當勞中國28%的股份。

  收購完成后,麥當勞中國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並加速開店,並制定了5年開4500家店的計劃。其中,2021年計劃增開500多家門店,平均每17個小時就開出一新店。截至2022年9月30日,麥當勞中國已超額完成任務,開出了4905家門店,而且擴張仍將繼續。

  銷售額增速也領先美國市場。根據麥當勞2022年Q3財報顯示,公司Q3營收為58.7億美元;淨利潤為19.8億美元;Q3全球可比銷售額同比增長9.5%,其中美國市場同比增長了9%;國際發展許可和聯營業務(中國和日本市場等)快於美國市場,同比增長了13%。

  有麥當勞中國的成功經驗在先,凱雷或許也能為爭鮮的「開疆拓土」提供更多可能。

  4億拿下營收7億的項目,不投餐飲的PE也來了

  凱雷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一直活躍在中國市場。

  今年5月,凱雷又出手,在上海接盤一塊「大型資產」。5月26日,凱雷計劃以10億美元向霸菱亞洲收購 HCP 100%的股權。HCP總部位於上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粧品包裝材料供應商之一,在中國、美國、墨西哥和歐洲等地擁有10個一流水平的生產製造基地,擁有雅詩蘭黛、歐萊雅和蘭蔻等超250個國際知名品牌客户。

  迄今為止,凱雷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股本,覆蓋消費、醫療、金融、科技、媒體等領域。其中,消費是凱雷在中國佈局最早的領域之一,如特步、完美日記、怪獸充電等,均能看到凱雷的身影。

  2020年以來,老牌PE佈局餐飲企業的動作並非個例。

  就在兩個月前,另一家老牌私募基金也「抄底」了餐飲品牌。2022年9月,安宏資本宣佈已從「輕食天花板」Wagas創始人手中收購60% 股權。收購完成后,安宏資本成為Wagas的最大控股方,Wagas創始人仍將繼續管理集團日常工作。據知情人士透露, Wagas估值約5億美元,較此前的8-10億美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甚至鮮少佈局餐飲的PE也來佈局了。2021年12月,方源資本收購了中國食品飲料集團(下稱CFB Group)。CFB Group是棒約翰和DQ的特許經銷商之一,負責兩個品牌在中國黃河以南的運作,目前擁有160家棒約翰和900家DQ門店。另外,遇見小面、悦璞食堂Brut Eatery、三道入川等,也是CFB Group旗下餐飲品牌。

  據彭博社的報道,方源資本收購CFB Group的交易金額為1.6億美元。交易完成后,CFB Group將由方源資本單獨控制。

  除了老牌PE在暗戳戳收購餐飲之外,不少企業也在佈局。

  比如酒店管理集團格林豪泰。2022年5月,格林豪泰宣佈擬收大娘水餃和鹿港小鎮83.9%股份,收購價約4億元人民幣。大娘水餃和和鹿港小鎮在2021年的合併收入(未經審計)約為7.4億元。截至 2021年12月31日,大娘水餃覆蓋40個城市,包括160家自營餐廳和137家加盟餐廳;鹿港小鎮覆蓋內地及澳門、東南亞等地,有31家自營餐廳和8家特許經營餐廳。

  「共享辦公第一股」也跨界做日料。2021年9月,優客工場宣佈以億元級估值併購餐飲品牌「曉壽司」。曉壽司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誕生於北京的日料小店,在全國擁有34家店面,主要集中在北京。據悉,曉壽司首家門店已實現日營業額7000元以上,淨利潤可達20%。

  交易完成后,優客工場計劃整合提供近300個聯合辦公空間和線下116萬會員,聯合曉壽司積累的幾十萬自有會員,通過覆蓋白領工作餐、會議餐、下午茶等內容,進一步將日料深入至日常消費,並從寫字樓、園區輻射到更廣闊的場景。

  除了曉壽司之外,優客工場還在2022年5月創立了自有日料品牌「旬源」,正式入局餐飲。

  回想前兩年,在新消費風口下,麪館、烘焙、小吃等原本「不性感」的餐飲生意陸續被資本相中,估值也水漲船高。但這番熱鬧很快戛然而止。疫情反覆,加之資本加持撤退,餐飲企業持續面臨經營難題,自降估值求生存似乎成了行業縮影。

  巨頭找準時機趁「低」入場,也就不是什麼意外之舉了。

責任編輯:劉明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