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卷王!拼多多一刀砍出美國「五環外」

2022-11-28 17:06

【億邦原創】「同款商品比SHEIN更便宜!」

「買10件的價格和在亞馬遜買1件差不多!」

今年9月份才橫空出世的拼多多跨境出海電商平臺Temu,過去一段時間可謂是在美國「大殺四方」。

60美分的耳環、4美元的家用安全攝像頭、4美元的無線耳機、6美元的運動鞋......這些來自Temu的令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商品圖片和視頻,刷屏社交網絡。

本就夠便宜的售價,遇到黑五的到來更是打出1-3折、0.99美元的極致殺手鐗。

拼多多價格屠夫的熟悉姿態在北美畢現無疑。家居、服飾、3C數碼這些核心目,大部分商品售價都在5美元以下。炸出了無數美國市場的五環外人羣。

「真的有‘毒’!」一位在美華人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自己也因為同學的推薦而下載了Temu,併購買了一個無線藍牙耳機。而且,Temu最近還啟動了一項學生折扣計劃,符合條件的學生都可以獲得15%的折扣。

據瞭解,自9月初上線后,僅半月時間(9月17日)Temu就成爲了Google應用商店下載量最大的免費購物類應用程序。而MarketerPlacePuls數據顯示,10月18日,Temu登頂美國iOS應用商店購物APP下載榜第一,超越亞馬遜、SHEIN和沃爾瑪,累計下載用户數接近80萬,日活成交用户數約6萬。

而據媒體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Temu現在日均GMV已經突破了150萬美元,年底有望衝刺5個億美金。

短短兩個多月時間,Temu成爲了2022跨境電商界最大的黑馬。雖然目前Temu體量還不大,但不妨礙業內預測:「Temu與SHEIN必有一戰!」甚至,有消息稱二者已上演了一些「爭奪供應商」的戲碼。

01

「驚悚低價+社交裂變」在美國也吃香

「美國人民認真‘薅羊毛’的戰鬥力被Temu拉滿!」有網友調侃道。

上線初期,極大的折扣力度、諸多1美分的商品,以及「退款不退貨」政策,無疑為Temu打開了用户心智。

「錢不是白撒的,用‘喪心病狂’的低價,打破消費者的理智,培養消費者的習慣。」YouTube上的一位博主JoJo,如是評價Temu。她指出,自己在亞馬遜購物多年的習慣被打破了,如今在買很多產品前,都會先去Temu上看,再去亞馬遜上找。

目前,JoJo在Youtube上有2萬多的訂閲量,而她發佈的關於Temu模式介紹的視頻,觀看量已經達到了8.5萬。

有海外消費者表示在Temu購物體驗到了盲盒的感覺:「訂購10件東西,扔掉了9件。但這樣算來還是比去亞馬遜買更划算!」

也有人指出,在Facebook上看到的一個手機殼賣30美金,Temu上同款只賣2美金,而且還打折,「質量也不差,拿到都手驚呆了」。

與此同時,Temu也在美國玩起了類似國內的「砍一刀」。比如,上線「Give 40%,Get 60%」的活動,用户通過WhatsApp、Messenger、Facebook向朋友分享Temu商品折扣碼即可獲得六折的購物券。

而Referral Bonus(推介獎勵)機制,更是把拼多多在國內玩得爐火純情的社交裂變搬到了海外。如果用户想要免費獲得自己想要的產品,就可以推薦身邊的朋友通過自己發送的鏈接下載註冊Temu,每成功邀請5位新用户還可以獲得20美元的現金獎勵。

在各大社媒上,關於Temu的產品場景展示、頭部網紅開箱測評、拉新註冊的帖文、聯盟營銷等玩法也隨處可見。Temu也在官網首頁設置了Influencer collaboration入口,邀請博主、網紅等聯盟客多渠道協助推廣,給予返利佣金。

打開Facebook,搜索Temu,會看到平臺遍佈着用户自發發帖「credit Giveaway」活動,賺取返利。

一位名叫Nicole Avery的Facebook用户,從11月6日剛加入了Temu的羣組,10多天時間發了近30篇帖子,有關Temu黑五折扣的、Referral Bonus的,還有各種限時的折扣。通常,Nicole還會呼籲大家發來自己的鏈接,相互助力。

「我每天都在自己的各類社媒賬號上發帖,向別人解釋什麼是Temu。很多人仍然不相信,只要有5個認識的人點擊了自己發出的鏈接就能賺錢。」Faecebook網友Azizi Darby向一個幫他助力「砍一刀」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經驗。

Janeth則在Facebook上曬出了自己免費在Temu上獲得的所有東西的視頻,並極力向別人推薦Temu,鼓勵大家分享裂變鏈接賺錢。一條他發出的帖文獲得了上百條互動回覆,其中不少人也在回覆中曬出了自己的邀請鏈接。

另外,億邦動力發現,在Youtube和TikTok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教用户如何實現Temu拉新「薅羊毛」的教學視頻,包括如何提現到PayPal。

當然,Temu官方賬號在各大社媒的吸粉力也爆表。10月中旬,Temu的Facebook官方賬號還只有24269個關注,21636個點贊,Temu羣組成員只有307位,一個多月后,如今的關注數已超53.1萬,點贊數超51.7萬,小組成員數則達到了6000多位。截止到目前,在Facebook上,光是帶有#temu話題的就有2.7萬人參與。

而在TikTok上,Temu走起了SHEIN的路線,比如聯手網紅推出try-on haul(開箱試穿變裝)等互動活動,收割了不少年輕用户的圍觀。有媒體報道,目前Temu的#temuhaul話題累計觀看量已達到了6.7萬次。

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跨境電商獨立站平均一個顧客的獲取成本約20-50美金,Temu的低價砸單方式似乎更為便宜。比如,只要消費者能綁定信用卡成交,產品1美分直接送。從用户每拉新5個人就能獲得20美金的做法來看,相當於Temu每個新用户的獲取成本才4美金左右。

02

百億廣告費砸向海外市場

「Temu投資100億元人民幣(14億美元)幫助中國品牌在海外發展的官方承諾,正在兑現。」有跨境賣家告訴億邦動力,「這幾個月,Temu沒少燒錢。」

「Temu購買廣告、與KOL合作的營銷成本是SHEIN最早開始時的三到五倍。他們在海外有自己專門的投流團隊,全方位的投流矩陣,KOL投流、短視頻、網站投流一網打盡。」有知情人士稱,Temu僅在第一個月的廣告費就「砸」進去近10億元,持續在Meta、TikTok、Google等渠道投放大量廣告。

「到處都能看到Temu的廣告,包括Gmail收件箱中都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文章中這樣寫到。

根據億邦動力在Meta后臺觀察到的數據,僅僅10月份,Temu就在Facebook發佈了1600+條廣告,在截至目前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則累計投放了5000條左右。

與此同時,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Temu全球PC和M端網頁的訪問量已達2900萬,每月獨立訪客數達500萬。

9-10月,Temu網頁端的主要流量來源是直接的自然流量(44%)、社媒營銷(21.48%)、付費搜索(16.19%)、自然搜索(7.3%)、聯盟營銷(6.86%),以及展示廣告(3.52%)等等。其中,社媒流量主要來自Facebook(68.2%)和Youtube(27.7%),而展示廣告流量主要來自Youtube(65.5%),其次是谷歌(11.16%)。

(圖為temu.com網站自2022年8月-10月的流量來源,數據源自Similarweb)

在Google Play上,如今Temu已有超過100萬的下載量,APP評分達4.7,評論數累計1.31萬條。「產品質量比想象中好、價格超低、購物滿意......」Google Play的Temu下載頁面,也宛如一個大型種草現場。

用户「格洛麗亞」在評論區表示自己已訂購了幾件免費送貨產品、呼籲大家不要猶豫趕緊購買的評論,獲得了613個點贊。用户「洛拉」給這個App打了5分,並表示,Temu是個很容易上癮的App,「可以花幾個小時在這上面」。

當然也有吐槽Temu還不夠便宜的。「廣告中看到的價格和搜索結果中的價格實際上是不相符的,比如一個充電器廣告説的售價爲1.74美元,但實際要5.89美元。並且,也只有新用户才免費送貨。」而這條評論收穫了354個贊。

更多人則在評論區將Temu和Wish、SHEIN、AliExpress等以低價著稱的電商平臺進行比較,並表示Temu的價格比他們更低。「我收到的產品堪比亞馬遜質量的,速度快,也有跟蹤編號。我也喜歡他們的推薦,總體來説很滿意。」用户「坦迪」稱。

此外,如此低價、上頭的購物App,被質疑可能是「騙局」的也不罕見,但最后似乎都變成了一場誇讚。

「Facebook上彈出一個Temu的廣告,因為以前被騙過,很害怕是假的,但我檢查了一下發現是合法的。」用户「邁克爾」在評論區寫到,「價格是我預期的一半,發貨速度比預期的快。」

而在App Store上,關於Temu的評論也高達到8900條,評分為4.6分(而就在10月上旬時,Temu的評分只有3.5分,評論也只有200多條)。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服務體驗很糟糕」是評論區最常見的被消費者詬病的問題。「找不到客服、商品丟失或損壞后,沒有售后的回答和給出解決方案。」不少消費者抱怨。

03

自營模式先行,靠補貼把價格打下來

「在海外‘殺’麻了!」業內人如是評價拼多多在海外的戰果。擊穿行業的超低價,被視為是Temu最大的殺手鐗,也是其實現病毒式營銷的內核。

為什麼能做到如此低價,則不得不提到Temu在供應鏈端的策略。

「海外消費者對於Temu的產品的認知,就好像中國的2元店、10元店,也類似美國的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由於‘沒有牌子、價格低,扔了也不可惜’的感知,退貨率也極低。」一位跨境賣家向億邦動力談道。

他指出,Temu對跨境賣家的吸引力同樣也是很大的。「拼多多在國內的成功讓很多人天然對它的出海項目有期待。一上來就這麼大的投入力度,看得出Temu是內部戰略級別排名非常高的項目了。」該賣家談道,「而且,誰不願意吃到一個新鋭平臺早期的紅利呢?」

據悉,Temu目前採用自營模式,賣家僅負責供貨、運送到倉(商家在商品展示頁露出品牌Logo,但沒有后台操作權限),其余的定價、銷售、營銷、物流配送、售后等環節均由平臺負責。盈利模式上,Temu暫時不向入駐商家收取佣金或保證金,主要賺取供銷差價。

由於處於早期階段,Temu的開店門檻較低,允許企業或個人入駐開店,符合要求的商家提交申請后等待平臺對店鋪進行審覈。

有商家告訴億邦動力:「此前在拼多多開過店的商家可以一鍵入駐。」

審覈通過的商家可在后臺上傳商品,此后則由Temu買手進行線上選品,被選中后由商家需寄樣給平臺工作人員進行線下審覈。樣品質檢通過后,平臺將對商品進行覈價,賣家需上報商品成本價和預期利潤,最終定價權歸屬於平臺,賣家則擁有一次反饋議價的機會。

事實上,此前Temu也在賣家圈被詬病「壓榨供應商」、「過於低價導致賣家無利潤」等。不過,官方則對此回覆稱,前端售賣商品的價格是由官方進行補貼的,商家還是按原有的供貨價進行結算,不受影響,「商家根據自己的利潤成本,以供貨價的方式給到官方」。

比如,新人補貼活動專區,用户可通過優惠券疊加以低價購買到高價商品,優惠券由平臺發放,優惠的價格也由平臺承擔;Temu特定的價格專區,比如0元購,也是由平臺進行補貼;而對於黑五這類節日促銷,平臺則通過特定的節日款,以額外曝光的方式進行重點的流量投放。

根據招商證券1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Temu對比友商的價格優勢,除了鉅額的補貼之外,還來源於差異化的選品策略。

具體而言,Temu在供應商招募及選品環節以同類平臺中最低價為核心標準,嚴格控價。以1688.com同款商品為例,Temu要求供應商零售報價需低於1688.com 100-500件批發價。另外,Temu在產品選擇上更偏向於性能簡單但價格更便宜的高性價比款式。

「在完成充足的流量積累后,肯定會調整模型以提高盈利能力,包括調整品類結構以提升客單價,以及未來會向平臺模式的方向發展。」招商證券在報告中指出,預計Temu第一年虧損值約為50億人民幣左右,對拼多多整體利潤表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