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烏克蘭軍事裝備援助消耗巨大 盟友施壓烏軍「開炮前先算賬」

2022-11-27 21:06

財聯社11月27日訊(編輯 史正丞)據西方媒體周末報道,隨着俄烏衝突進入第10個月,美國領導的北約戰線正為補充烏克蘭軍火庫犯難——軍火彈藥消耗得實在是太快了。種種跡象顯示,軍火補給的能力將成為下一階段左右俄烏消耗戰的關鍵因素

北約官員比較稱,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北約部隊一天大概打300發炮彈,同時也不用擔心防空的問題。但烏克蘭軍隊每天要打掉數千發炮彈之余,還要面對俄羅斯空軍的壓力。

歐洲理事會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國防專家Camille Grand形容稱,烏克蘭一天的消耗量能比阿富汗一個月還要多。Grand不久前還是北約負責國防投資的助理祕書長。

軍火產能跟不上

北約高級官員透露,在頓巴斯戰役中烏克蘭的炮兵每天要打掉6000-7000發炮彈,俄羅斯這一邊發射的火炮能達到4萬-5萬發/天。作為對比,美國的炮彈產能大約在每月1.5萬發。

更為重要的是,烏軍的「需求清單」存在大量的蘇聯時代裝備,包括T72坦克、S-300防空導彈,以及適應蘇聯裝備口徑的炮彈。在烏克蘭前線消耗大半年后,這些老物件的庫存水平正變得岌岌可危。

同時面對消耗戰越打越久的狀態,西方軍援清單中較為昂貴的防空導彈和單兵「標槍」導彈也開始庫存告急,北約正試圖生產一些老式裝備救急。多國政府已經向軍工產業發出信號,要求他們僱傭更多班次的工人,並重啟舊的生產線。這些軍火需求也開始外溢到韓國等其他國家的產業。

據悉,北約甚至還考慮過向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投資,重啟適配烏軍火炮的152和122口徑炮彈生產。

使得問題更加複雜的是,北約內部的軍工產業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對於北約國家而言,自家的軍事裝備很少會適配其他北約國家生產的炮彈,這也意味着裝備生產商能夠持續賣炮彈。同時許多北約國家在轉送武器方面也存在法律限制,例如瑞士就拒絕德國將其生產的防空彈藥轉送給烏克蘭。

這一情況也使得烏克蘭軍隊的裝備狀態極為混雜。北約官員曾將烏克蘭的武器系統稱為北約的「武器動物園」,指的是烏軍手里有德國「獵豹」防空坦克,法國的「響尾蛇」地對空導彈系統。這些武器的彈藥供應和保養正愈發成為問題。

北約自身供應也存在問題

北約曾要求成員國在2024年前,將軍費開支提升至GDP的2%,其中至少20%的經費要用在裝備上。

北約官員透露,在今年2月衝突爆發之時,許多國家的武器庫存水平都沒到理想水平的一半,同時國家之間通用武器的進展也不順利。即便不考慮美國,歐盟成員國間共同開發武器裝備的費用佔比只有總數的18%。

更窘迫的是,經過大半年的消耗,北約國家的軍火庫也處於告急的狀態。衝突升級后,法國向烏克蘭送出了至少18組凱撒自行火炮系統,佔該國庫存火炮系統的20%,所以現在也不太願意供應更多武器。

歐盟層面為援助烏克蘭武器的成員國,設立了31億歐元的補償基金,但這筆錢現在已經用掉近9成。在北約層面,成員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400億歐元的軍火,接近法國的年度軍費水平。

北約官員透露,目前30個成員國中接近20家已經沒有余力了,主要是一些小國。其余像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大國還有進一步提供裝備的潛力。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曾向各國強調,北約的庫存水平指引不應成為阻礙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限制。但美國、法國、和德國也在刻意控制烏克蘭軍隊的裝備水平,防止北約武器直接打到俄羅斯本土。

至少在當下,烏軍一直想要的多種武器裝備並沒有進入軍援名單,包括長距離地對地導彈系統、西方國家的戰鬥機、坦克,和更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

即便在這樣的限制下,烏克蘭對於一些武器的使用仍令北約擔心。例如爲了攻擊離前線50公里外的俄軍蛇島陣地,烏軍將射程40公里的法國凱撒火炮裝在拖船上開出10公里,這一操作也令法國軍隊大受震撼。烏軍還通過改裝無人機,對俄羅斯海軍艦艇發起攻擊。

至於一直強調「軍援不會停」的美國,近期也在考慮給烏克蘭提供更便宜的武器,例如量大管夠的陶氏反坦克導彈,而不是更為昂貴的標槍導彈。同時美軍也在敦促烏克蘭「算經濟賬」,不要用價值15萬美元的防空導彈打俄羅斯價值2萬美元的無人機

前白宮裝備策略分析師Mark F. Cancian對媒體表示,對於美國的軍火庫存來説,目前155口徑炮彈、制導導彈和發射器、自行火炮的庫存都處於「非常有限」的狀態。其中155口徑炮彈短缺最令政策制定者擔憂,因為這種炮彈的產能,往往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實質性提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