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奇妙的達美樂披薩|達勢股份IPO:持續虧損,但加速擴張,自營配送成本壓力大,加盟商鉅虧,總店「肥吃肥喝」

2022-11-21 07:33

奇妙的達美樂披薩:中國加盟商賺上市價值,美國總店收現金價值

來源: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導語:本質上為達美樂中國加盟商的達勢股份,2019年到2021年期間,公司淨虧損分別為1.82億元、2.74億元、4.71億元。

  自第一家必勝客比薩進入中國市場,已經過去32年。但比薩這一「洋食品」,在中國的發展,仍未達到像咖啡一樣的火熱程度。

  11月20日,達美樂比薩(DPZ.N)中國獨家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勢股份」或「達美樂中國」)發佈聆訊后資料集,已通過港交所聆訊。

  3月提交的上市申請材料失效后,達勢股份於10月14日再次更新招股書。本次港股IPO,終於迎來實質性進展。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國內比薩市場份額佔比第一的品牌,是百勝中國(9987.HK)旗下的必勝客。從2017年開始,達美樂奮起直追,到如今,其門店數量與市場份額,仍與必勝客相去甚遠。

  在快速擴張開支和自營配送的成本壓力下,達勢股份連年虧損。

  但其加盟的品牌商達美樂比薩,卻依靠為特許經營商提供貨品的供應鏈收入、特許經營費和自營更有效率的門店,早已盈利。

  持續虧損,但加速擴張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達美樂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第三大比薩品牌,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比薩品牌。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作為「外賣比薩一哥」,達勢股份70%的收入來自外賣收入。以外送業務收益規模作為衡量標準,達勢股份的外送收益達到12億元,市場份額達到6.7%。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2019年以來,達勢股份收益連年增加,但虧損幅度呈翻倍態勢。2022年雖有好轉,但照目前趨勢來看,今年扭虧希望依舊渺茫。

  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上半年,達勢股份的淨虧損為9550萬元,同比淨虧損2.05億元,有所縮減。2019年到2021年期間,公司的淨虧損分別為1.82億元、2.74億元、4.71億元,同期收益分別為8.37億元、11億元、16億元。

達勢股份財務報表,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勢股份財務報表,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勢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收益攀升但仍處於虧損狀態,主要原因系公司門店擴張成本而來的信息技術與人才儲備需要。

  另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6月,員工薪酬開支將近40%,而同期必勝客員工薪酬及福利開支,佔總收入的比重為22%。

  佔比如此巨大的員工薪酬開支,與自營配送有關。堅持自營配送,而非使用第三方平臺,是達美樂在經營中的一大特色。「受益於」疫情不斷反覆,達美樂的外賣業務也在發展壯大中。

  達勢股份的員工總人數(含全職與兼職)達到11262人,其中包括5357名專職騎手。騎手人數合計佔員工總數比例,達到了47.6%。

2019年-2022年達美樂門店數量,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2019年-2022年達美樂門店數量,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回顧達美樂品牌的歷史,最初的戰略定位並非是主營外賣業務。

  達美樂的前身成立於1960年在美國的密歇根州,彼時,創始人Tom Monaghan和James Monaghan兩兄弟接手了一家又小又舊的比薩店。

  在經營中,他們發現很多客人就餐時十分匆忙,便有達美樂的外送業務的想法,后來,這促成了達美樂的創新業務模式。

  這一抓住了顧客需求的創新,使達美樂業績蒸蒸日上。隨后,又衍生出另一個后來被證實相當正確的戰略決策——加盟。

  達美樂通過「外賣+供應鏈+加盟商」的模式,以門店增長為策略核心,實現了在全球範圍開店的目標。

  藉由此,達美樂正式進入了全球快速擴張的階段,后於2004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

  與谷歌(GOOG.O)在2004年同時IPO的達美樂,實現了27倍的投資回報率,遠超谷歌的16倍。到2017年,達美樂股價暴漲20多倍,而同期表現最好的亞馬遜(AMZN.O)也就翻了5倍多。

達美樂比薩股價走勢圖,來源:東方財富網 達美樂比薩股價走勢圖,來源:東方財富網

  一塊小小的比薩,成長性甚至超過谷歌、蘋果(AAPL.O)、亞馬遜(AMZN.O)。故而,有分析師稱「一塊比薩賣出100億美金」。

  其后,達美樂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比薩公司。1997年,第一家達美樂門店在中國北京開業。

  2008年,64歲的職業投資經理人Frank Paul Krasovec與Ziv等人一起在英屬維爾京羣島註冊了一家商業有限公司——達勢股份,瞄準西餐在中國經營的業務,並將目光對準達美樂比薩。

  2009年,Frank Paul Krasovec和其他聯合創始人利用他們的業務關係和網絡,安排與達美樂比薩的執行主管會面。隨后,達美樂比薩向Frank Paul Krasovec引薦了PizzaVest快餐集團(擁有中國以及東南亞11個國家達美樂的經營權)。

  2010年前后,憑藉背后法國家族信託控制的Good Taste Limited公司的強大資本實力,Frank Paul Krasovec組建的達勢股份,收購了Pizzavest China Ltd.,取代后者成為達美樂在中國大陸唯一特許總經營商,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經營。

  七年后,達勢股份與達美樂協議擴大經營範圍,將中國港澳地區也納入經營範圍。

  至今,達勢股份實現持續性擴張,將特許經營範圍擴大至全中國。截至2022年6月,達美樂在中國運營508家餐廳,並且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

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達勢股份的餐廳數量分佈,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勢股份的餐廳數量分佈,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勢股份在招股書中説到,未來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比薩公司。

  而目前,無論是經營收益、市場份額,還是餐廳數量,達美樂僅為當前中國第一比薩品牌必勝客的1/5。

  達勢股份距「中國第一」的目標,都還有相當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達勢股份選擇在此刻上市,難説是一個好時機。

  今年8月以來,恆生非必需性消費業指數持續走低,直至10月纔開始出現回暖趨勢。

恆生非必需消費業指數走勢,來源:同花順iFind 恆生非必需消費業指數走勢,來源:同花順iFind

  同樣謀求港股上市的綠茶餐廳,六個月內未通過聆訊,申請狀態轉為「失效」。

  轉道A股的老孃舅、老鄉雞等,鑑於A股以往對餐飲企業審覈之嚴格,也處於焦灼的等待中。老孃舅從披露招股書至今,已過去近5個月,仍未有新進展。老鄉雞在十月底再次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上市進程。

  疫情反覆,致餐飲企業暫停營業、反覆關店、客流下滑。今年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資本市場,對餐飲業整體,難言信心。

  一塊虧損的比薩,估值超過盈利的鴨脖

  點外賣逐漸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伴隨這一趨勢,達美樂中國的規模快速擴張,餐廳數量從2019年的268家,兩年半期間接近翻倍,融資也在持續進行。

  本次IPO遞表前,達勢股份共經歷過10輪融資,合計融資2.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87億元)。

  招股書顯示,達勢股份的最后一輪融資,是在2021年底。這筆5000萬美元的投資,來自達美樂比薩(DPZ.US)、D1 SPV Master Holdco I (Hong Kong) Limited及SMALLCAP World Fund, Inc.。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美樂比薩總部對達美樂中國業務十分支持,僅2020年至2021年底,單獨或聯合其他投資機構,向達勢股份投資合計達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5億元)。

  達勢股份招股書中披露了當前公司的組織架構。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達美樂比薩持股達勢股份15.66%,公司董事兼副主席James Leslie Marshall通過Good Taste Limited持股37.28%,為公司控股股東。

上市發行前股東結構圖,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上市發行前股東結構圖,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作為中國境內總特許經營商,達勢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各區域子公司。

  經歷了多輪融資之后,達勢股份的估值達到8.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16億元)。

  按照2021年營業收入人民幣16.11億元,以此估值計算,達勢股份的市銷率為3.55倍。

  對比來看,截至11月18日收盤,周黑鴨(1458.HK)的滾動市銷率(PS-TTM)為3.32倍,不及未上市的達勢股份。

  而市場份額佔比第一的必勝客,營收、門店數量等均高於達美樂中國,滾動市銷率(PS-TTM)僅為2.33。

  但這兩個市銷率低於達美樂中國的同行,早已實現盈利。

  57億元的估值,與港股上市公司呷哺呷哺(0520.HK)十分相近,但呷哺呷哺,營收規模是達勢股份近四倍。

  這也意味着,無論是外賣「故事」,還是整體業績,以57億元的估值去審視達勢股份,恐難滿足港股二級市場的審視。

  港股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市銷率(市值數據截止時間2022年11月18日,主營業務收入為2021年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阿爾法工場整理

  達勢股份在招股書中提到,本次融資的主要用途為擴張門店,計劃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開設120家和180家新店,延續原有的門店增長策略。

  是否能順利擴張,取決於是否能順利上市。

  然而,從已登陸港股的內地餐飲企業來看,儘管經營狀況日漸恢復,但是餐飲板塊的股價走勢卻不容樂觀。

13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股市表現(截止時間2022年11月18日),來源:同花順iFind,阿爾法工廠整理 13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股市表現(截止時間2022年11月18日),來源:同花順iFind,阿爾法工廠整理

  呷哺呷哺(0520.HK)從2021年的歷史最高位27.083港元/股,已跌至11月18日的7.07港元/股;海底撈從最高85.80港元/股,跌至16.54港元/股,市值也只剩下不到1000億港元。

  達勢股份3.55倍市銷率,看來是「貴了」。因為它加盟的堪比谷歌且更賺錢的達美樂比薩,市銷率也只有3倍。

  加盟商鉅虧,總店「肥吃肥喝」

  本質上,達勢股份就是達美樂比薩的中國加盟商。

  中國加盟商連年虧損,但達美樂比薩卻賺得不亦樂乎。

達美樂比薩歷年盈利,來源:達美樂比薩2021年度報告 達美樂比薩歷年盈利,來源:達美樂比薩2021年度報告

  達美樂比薩的收入主要包括美國門店業務、特許權使用費和供應鏈服務等。其中,供應鏈服務佔58%以上,且服務定價還在不斷上調,比如2021年增長3.3%。

達美樂比薩收入結構,來源:達美樂比薩2021年度報告 達美樂比薩收入結構,來源:達美樂比薩2021年度報告

  所謂供應鏈業務,就是達美樂比薩向特許加盟商(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食品、設備和用品。達美樂比薩也會與加盟商進行「利益綁定」,將售賣材料税前利潤的50%與加盟商分享。

  在品牌授權方,供應鏈是用來賺錢的。達美樂比薩自建麪糰、薄皮等加工中心,相比楊國福、蜜雪冰城等依賴外協加工廠提供原材料的模式,獲利更為豐厚。

  但這部分收入,作為中國特許加盟商達勢股份,自然是沒有的。達勢股份招股書中反覆提及的供應鏈,就是純粹意義上的經營基礎設施。

  因為達勢股份在中國經營的全部門店,都是自營門店,無法通過向加盟商銷售材料而獲利。

  不僅如此,達勢股份還要向品牌授權方達美樂比薩每年上交一定費用,包括門店特許經營費、特許權使用費、軟件許可費及年度升級費用等。2021年,這部分費用就有人民幣1.146億元。而當年達勢股份虧損4.71億元。

達勢股份關聯交易披露,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勢股份關聯交易披露,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達美樂中國的單店盈利模型無法達到美國門店的水平,這或許是中國加盟商持續虧損的最重要原因。

  達美樂比薩的美國門店,近兩年經營利潤率約為22%。

美國門店經營利潤率,來源:達美樂比薩 美國門店經營利潤率,來源:達美樂比薩

  對比來看,2021年之前,達美樂中國門店經營利潤率僅在4%左右徘徊,直到疫情發展較快、對外賣服務需求上升的2021和2022年上半年,達美樂中國門店經營利潤率方纔邁過9%的門檻。

  即便是把什麼都算上的EBITDA(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也只有15%這個水平。

門店運營利潤,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門店運營利潤,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從國內的比薩市場的預計收益規模來看,外送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同時各城市帶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目前達美樂中國門店所在區域,主要為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隨着門店數量的增加,規模不斷擴張,對達美樂來説,開拓新市場的必要性開始凸顯。

  達美樂中國新開發的深圳、廣州、杭州、天津等新增長市場,門店經營利潤還無法和北京上海這兩個城市相比。

  這主要是因為,這些新增長市場的單店日訂單量和訂單金額皆不及京滬。而京滬的單店日訂單量,現已出現下降;而每個訂單金額的增長上限,按常識來説,也不可能無限增長。

門店運營情況,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門店運營情況,來源:達勢股份招股書

  在達美樂中國的版圖中,新增長市場的門店數,大有后來者居上的趨勢。但是,作為比薩消費市場最成熟的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單店運營情況尚且如此,其他二線以下城市呢?

來源:達勢股份 來源:達勢股份

  中國單店盈利模型尚未「跑通」。未來,扭虧為盈的希望,在於達勢股份的二線市場戰略,是否能劍走偏鋒,突破市場固有的「線性認知」。

  是否要進一步佈局更低線的下沉市場?若堅持原有的外賣承諾準時送達的策略,二線以下市場,其比薩的日常消費習慣,能否支撐剛性人工成本?再次成為考驗達美樂中國業務運營能力的嚴峻課題。

  定位科技公司?

  達勢股份高管有言:「達美樂實際上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正好在做比薩而已。」

  這家「科技公司」不遺余力地加碼數字化,以提升客户體驗、優化公司運營。但目前看來,最卓有成效的,還是配送時效。

  爲了鞏固自營配送這一特色,達美樂在門店及工廠的佈局上下足了功夫——通過優化中央工廠布點及物流線路實現覆蓋99%的門店的目標;通過店鋪選址,作出30分鍾內送達的承諾。

  「30分鍾送達」,這一套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完美打法,在中國卻不得不做出針對性調整。達美樂甚至要求派送員特別留意社區的動態,包括電梯整修、水電氣暫停通知等,以此預測未來送餐時間和點餐單量。

  因為,只要超時,顧客可獲得一張免費比薩的優惠券。這對於尚未盈利的達美樂中國,都是剛性費用。另外,騎手團隊的人工成本作為經營中的高額支出,一直居高不下。

  在第三方外賣服務中,自營配送,與其他比薩競爭對手相比,的確是達美樂中國的亮點。

  但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説,是店家送貨,還是美團、餓了麼送貨,體驗並無實質性差別。

  在中國這樣外送業務成熟的市場,如何與第三方外賣平臺的橫向比較中,搏得一方天地,是所有以自營配送「重資產」方式運營的餐飲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定價太貴了。

  受疫情及大環境影響,食客消費分外在意價格,甚至將目標轉向「便宜貨」,同時更加追求價格的確定性、食材的確定性——這已成為餐飲行業的普遍共識。

  飲品賽道中,除了星巴克尚且堅挺,曾定位中高端的新茶飲品牌喜茶、奈雪、樂樂茶等紛紛降價,喜茶直接告別30元,幾乎是以腰斬的幅度迴應「奶茶降級」的趨勢。

喜茶價格,來源:喜茶APP 喜茶價格,來源:喜茶APP

  具體在比薩賽道,「比薩一哥」必勝客的同類產品均價,普遍也比達美樂比薩低10-15元。

必勝客(左)與達美樂(右)比薩價格對比,來源:必勝客APP與達美樂APP 必勝客(左)與達美樂(右)比薩價格對比,來源:必勝客APP與達美樂APP

  穿越資本堆積出的泡沫,餐飲行業,重新迴歸到「吃東西」本質。依靠履約承諾和品質保障承諾「出圈」的達美樂,應如何在食客花色眾多的選項菜單中脫穎而出?

  或者,是否應該參與到價格戰,以捍衞本來就不多的市場份額?

  進,則成本壓力更大,盈利遙遙無期;退,中國第一的夢想又該如何實現?進退維谷中,達美樂中國的本地擴張戰略,還要繼續實施嗎?

  可能都是比IPO能否成功,對達勢股份更為重要的問題。

責任編輯:常福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