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推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 立訊精密意欲何為?

2022-11-19 05:09

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在連續幾日的股價震盪后,「果鏈一哥」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002475.SZ)祭出大招。

11月13日晚,立訊精密發佈2022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擬向3759名激勵對象授予1.72億份股票期權,約佔本次激勵計劃簽署時公司股本總額的2.42%。此次激勵計劃授予的股票期權自授權日起滿12個月后,激勵對象可以在未來60個月內按照20%∶20%∶20%∶20%∶20%的比例分5期行權。

不少分析機構指出,立訊精密這一股權激勵動作彰顯了其對未來五年增長的強烈信心。招商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鄢凡直言:「逆周期推出,彰顯長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該計劃發佈后,東海證券、天風證券等多家機構紛紛推薦買入,但目前市場反應較平淡。激勵方案發布第二天,立訊精密股價漲近0.99%,直至11月15日,其股價又迎來一波上揚。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科技大廠都在裁員或凍結招聘準備過冬,作為產業鏈下游企業必然會受影響。蘋果調整生產訂單計劃,「果鏈」企業也會受到影響,這些對投資者來説是負面的消息,所以立訊精密此時推出股權激勵是爲了向市場傳達自己對未來的信心,但潛臺詞也是未來業績可能會承受較大壓力。

目標每年增收300億

立訊精密自上市以來,此前共實施過四次股權激勵計劃,分別為2015年9月、2018年8月、2019年3月及2021年10月。其中,此前授予股票數量最大的一次為2018年授予了9730萬股,佔當時公司總股本的2.36%。本次激勵股票數量則高達1.72億股,約佔激勵計劃簽署時公司股本總額的2.42%,授予的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每股30.35元。這是為2010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涉及激勵對象也是最多的一次,達3759名,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核心骨干(含上市以來工作滿12年且近三年表現優異的忠誠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此次股權激勵以未來5年的營收規模為考覈指標,未涉及淨利潤考覈目標。

據公告披露,本次股權激勵以公司未來5年的業績為考覈指標,即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2300億元、2600億元、2900億元、3200億元、3500億元,實現逐年遞增300億元營收目標。

也就是説,公司2024~2027年的年增長率考覈目標分別為13%、11.5%、10.3%、9.4%,五年后營收要突破3500億元。

從立訊精密披露的財報來看,其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1453億元,同比增長79.3%;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39億元,同比增長66.43%。記者注意到,拉長時間周期來看,立訊精密過去五年的年營收增速都不低,僅2020年營收增速為47.95%,其余年份營收增速都在55%以上。

以此來看,對於過往年營收增速一直不低的立訊精密而言,要達成激勵計劃所要求的營收增長目標,似乎不是什麼難事。

此外,此次立訊精密設下的營收增速目標也普遍低於機構給出的業績預測。從各大券商機構給出的預測來看,機構普遍預計公司2024年營收便可突破3000億元。

當下,立訊精密主要業務產品包括電腦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消費性電子及其他連接器及其他業務,其中,消費性電子業務營收佔大頭,且深度綁定蘋果公司。對於公司未來5年營收增長將靠哪些業務拉動,以及為何僅設置營收考覈目標等問題,記者通過發郵件等方式聯繫採訪立訊精密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立訊精密未來實際盈利能力有望高於考覈目標下的業績水準。」東亞前海證券分析師彭琦在研報中預測,由於公司的iPhone組裝業務以投資收益形式體現,未體現在營收考覈目標中,因此考覈指標未能反映公司全部的增長潛力。同時,隨着汽車、通信、元宇宙(除大客户外)等業務的加速增長,公司實際收入增長有望超過考覈目標下的計劃增速。

不過,在沈萌看來,立訊精密只是爲了給市場傳遞信心,可能也會面臨一些挑戰。

立訊精密在公告中表示,未來五年的行權業績指標是綜合考慮了公司的經營環境、經營狀況、發展規劃等相關因素,業績指標設定合理、可測。對激勵對象而言,業績指標明確,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公司而言,業績指標的設定能夠促進激勵對象努力盡職工作,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

汽車業務拉動效果仍需觀察

根據立訊精密的公告,若授權日在2022年12月,則公司預計股份支付費用總計16.6億元,將於2022~2027年分6期攤銷,分別為0.55億元、6.4億元、4.3億元、2.9億元、1.7億元、0.8億元,其中,2023年為股票期權攤銷成本最高的年份,金額高達6.42億元,並非小數目。而2021年,立訊精密實現淨利潤為78.21億元,該年份的攤銷額佔淨利潤比重約8%,攤銷成本並不低。

「2022~2027年的攤銷費用疊加2018年、2019年、2021年三期方案的存量,公司在2022~2027年的激勵攤銷費用合計達到4.29億元、8.68億元、5.54億元、3.59億元、2.07億元、0.78億元,尤其給2023年、2024年歸母淨利潤帶來不小額外攤薄。」鄢凡認為,雖然激勵攤銷費用大幅增加,但有助於鎖定關鍵人才,助力公司長線發展,立訊精密也依然能消化較大幅度激勵攤銷費用。

立訊精密方面坦言,本激勵計劃的股權激勵成本在公司經常性損益中列支,股權激勵成本的攤銷對本激勵計劃有效期內公司各年度淨利潤有所影響,但是不會影響公司現金流和直接減少公司淨資產,且若考慮到股權激勵計劃將有效促進公司發展,激勵計劃帶來的公司業績提升將遠高於因其帶來的費用增加。

彭琦認為,若本次計劃授予的1.7億份股權期權全部行權,預計可募集金額約52億元(2021年經營性淨現金流淨額73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同時公司擬募集135億元的定向增發申請已於11月8日獲得證監會批准,資金的募集和現金流的補充有助於保障公司現階段業務的快速擴張。

彭琦指出,大客户對供應鏈要求越來越高,汽車連接器和域控制器等相關業務也在開始加速,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對公司來講非常重要,在目前時點做大規模股權激勵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由於蘋果業務過於集中,立訊精密也在加碼非果鏈業務的佈局,如斥資100億元收購奇瑞控股19.9%股權,是對汽車業務的一個重大布局,不過業務收效仍需較長的時間。

在今年10月底的投資者交流會上,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談到汽車業務拉動效果時曾表示,「立訊精密當前在汽車業務的發展階段與我們2015~2017年在消費電子產業佈局的發展階段相似,汽車業務至少未來5年有部分產品正在潛伏期,有部分產品正要爆發,還有部分產品在不斷地成長。按照公司目前在汽車產業投入和佈局的狀況來看,預計對公司貢獻的拉動效果可以看到2035年。」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此次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的時間恰好在市場傳出立訊精密有望接手歌爾股份失去的蘋果AirPods Pro2訂單,併成為AirPods Pro2的獨家組裝廠商的時間節點上,不過這一「利好」傳言似乎也未對立訊精密有較好的資本市場提振作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節點推出激勵計劃,給予較高的行權條件,頗有給市場吃「定心丸」的意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