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省加快上馬新型儲能步伐,魯、蘇、粵三省市場表現突出

2022-11-18 16:38

轉自:東方網

在「雙碳」的推動下,中國電力系統正在從「集中式發電為主」向「集中式和分佈式發電結合」的形式轉變,其主體也開始從「源網荷」(即「電源、電網、負荷」)變成「源網荷儲」,儲能成為正在構建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11月1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的《貴州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不低於100萬千瓦,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提高到400萬千瓦左右。

風電和光伏等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的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正在給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儲能是眾多國家用於推進碳中和目標進程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功能是調峰調頻,可根據電力系統的運行需要,實現充電或放電,確保電力系統平穩運行。因此,中國正在加快建設與之相對應的儲能系統來解決電力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加快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大力提升電力負荷彈性」。

與傳統的抽水蓄能不同,所謂新型儲能,指的是包括大容量液流、鋰離子、鈉硫、鉛炭電池等電化學儲能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這些新型儲能和電池一樣,可以將電力儲存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再釋放。目前,國內儲能主要以抽水蓄能為主,佔比近90%。

但新型儲能的佔比在儲能結構中正在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21年印發的《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除貴州外,全國各地都在佈局新型儲能。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至少有24個省(市、自治區)發佈了新能源配儲政策,將配建儲能作為新能源併網或覈準的前置條件。其中,多省份提出新型儲能配置比例一般為10%及以上,個別達到20%,甚至更高。

在規模方面,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山東省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500萬千瓦,這是貴州省的5倍。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僅青海、山東、內蒙古、甘肅、安徽、河北、浙江七地儲能的規劃就達3150萬千瓦。」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祕書長岳芬最近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同時,已有20多地明確新能源配置儲能比例,按照規劃初步測算,新型儲能裝機總規模預計約達到4700萬千瓦。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這相當於兩座三峽水電站,涉及投資金額超2000億元。

在以上省份中,市場表現較好的是山東、江蘇和廣東等省份。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祕書長李臻最近介紹,去年山東依託共享儲能的創新模式,在新增市場中排名第一;江蘇和廣東延續了用户側、電網側儲能的發展,在新增儲能市場中佔比靠前;內蒙古基地的儲能投運以后整個內蒙古新增儲能規模也在快速上漲。

巨大的市場正在攪動着資本市場。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電池」)是國內動力電池十大生產商之一,目前在加速佈局新型儲能。「比克電池在儲能方面的佔比約20%。」比克電池副總裁李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説。

比克電池是資本加速佈局新型儲能的縮影。今年以來,截至9月,全國共有26個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製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公佈,投資額合計近30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

欣旺達(300207.SZ)是新型儲能領域的急先鋒之一。9月21日,該公司就在義烏計劃斥資213億元,用於50GWh的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能項目。類似的百億級項目投資方還有寧德時代(300750.SZ)、億緯鋰能(300014.SZ)、海辰儲能、力神電池、寶丰集團等。

關於新型儲能的市場需求,欣旺達11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稱,公司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儲能系統裝機量分別為0.8GWH、1.5GWH以及1.2GWH,今年裝機量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此外,公司今年上半年儲能類電池業務實現營收1.7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70.39%,各項產品業務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今年前三季度,A股42家參與儲能產業上下游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613.26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562億元,同比增長190%。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企業正在跨界投資儲能。今年以來,有20多家原本與儲能無關的上市公司佈局了新型儲能,其中不乏鍋爐、水利、空調、工程機械、電腦配件、環保等企業,甚至包括食品、教育等行業。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里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林春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