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雲米遇困局:質量口碑崩壞 業績持續下滑 股價長期低迷

2022-11-18 13:53

財聯社|新消費日報11月18日訊(記者 唐植瀟 高夢陽),儘管頂着「小米生態鏈」的光環,但在「去小米化」后,曾經的智能家居獨角獸雲米的產品口碑卻在崩壞。

「作為米粉,之前我對雲米的產品有天然的信任感。」家住北京的李偉(化名)向新消費日報透露,在小米有品平臺購買了一臺雲米廚余處理器后,噩夢開始了。

據李偉介紹,該處理器安裝后,經常出現殘渣泄漏問題。就在10月30日,該垃圾處理器出現燒焦味道,且無法繼續工作,並導致家中廚房洗菜池堵塞。

「我們家堵了10多天,期間還聽從雲米客服的建議花了700元置換換新機。」但李偉一直催促雲米方面安排維修,維修師傅上門檢查之后,表示要有新機才能更換,而云米方面的客服卻表示,只有收到了舊機器才能發新機。「完全成了悖論,新機不發貨,舊機又不能拆換。」

image

而新消費日報多方瞭解后發現,李偉的遭遇並非孤例。在黑貓投訴平臺,關於雲米的投訴共有1371個,其中大部分的投訴都是集中在產品質量問題方面,另外還有一些產品售后維修服務、費用相關的問題。

自雲米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后,市值曾一度超過10億美元。但如今已經跌至6207.8萬美元,從今年10月10日起,雲米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就已經跌破1美元。而在雲米對2022年三季度業績展望中,預計營收在7.4億元至8.4億元之間,而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10.6億元。

顯然,在「去小米化」后,口碑、營收都在崩壞,雲米怎麼了?

投訴集中爆發,雲米口碑崩壞

李偉向新消費日報透露,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遇到雲米的質量問題。

此前,李偉曾購買一臺雲米互聯網油煙機Cross 2,但油煙機自安裝后,就出現吸力弱、面板控制失靈、廚房油煙倒灌的情況。「鄰居做飯的油煙味道都會漫灌室內。」

李偉回憶,2022年上半年,該油煙機甚至會在深夜自動報警,同時電源面板完全失靈,只有拔掉電源才能讓警報解除。最終,他通過該公司客服,個人承擔支付434元「更換主板」才能勉強使用。

「諮詢客服催促提供服務,得到的答覆都是,會反饋、讓等待。然后繼續了無音訊。」李偉表示。

日前,新消費日報收到多位消費者對雲米產品和服務的投訴。

家住江蘇徐州的孫浩(化名)也對新消費日報表示,今年購買雲米的3L燃氣熱水器,不到4個月壞了。官方承諾6年質保,卻一直等不到維修師傅上門檢查。「聯繫了官方客服,對方表示會有專人上門維修,但我等了快一個月,一直都沒有人來處理。」

家住寧夏的王蘭(化名)向新消費日報記者透露,4月份在門店預定了價值4萬元雲米全屋智能服務,8月份房屋都已經完成交付了,但現在雲米方面還有智能窗簾和軌道等多個智能設備沒有安裝。「與他們的銷售通話老是聯繫不上。」

新消費日報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發現,僅30天內,雲米就已經被投訴了47次。雲米被投訴的產品,包括從淨水器到油煙機再到熱水器等各種品類,問題也從產品質量,服務再到經銷商。

成立7年,納斯達克上市4年的雲米怎麼了?

連跌5個季度,市佔率不足1%

過去幾年,依靠小米生態鏈成長的雲米一直在去小米化。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雲米科技向小米出售產品的營收佔比從84.7%降至45.4%。同時,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來自小米銷售的收入佔比為95.9%,到2020年收入佔比下降至49.6%,對小米生態體系的依賴降低近半。

一方面是去小米化,另一方面雲米也在試圖尋找自己的成長道路。

此前,雲米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小平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雲米希望打造的每一款產品都是單品海量,尤其是爆款產品。

但淨水器起家的雲米推出的產品,涉足冰箱、電視、油煙機、洗碗機、洗衣機熱水器等細分領域,涵蓋智能客廳、智能廚房、智能卧室等生活場景。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雲米還推出了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1=N44」。

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雲米的冰箱、油煙機、燃氣灶、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線上市佔率均不足1%。雲米冰箱的線上市場佔有率僅為0.63%,同比下滑0.6%;雲米號稱線下佈局了超過2000家門店,但在線下市場TOP 20品牌中,並沒有出現雲米冰箱的身影。

顯然,雲米不斷擴展的產品線,沒能兼顧陳小平的設想。

2022年8月22日,雲米科技發佈截止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實現營收9.242億元(約合1.380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16.589億元,同比下滑44.3%。第二季度的淨虧損為3960萬元(約合590萬美元),2021年同期則是淨利潤461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雲米科技的季度營收已經連續5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其淨利潤也已經連續4個季度出現同比負增長,且2022年之后的2個季度都出現了淨虧損。其中下滑最嚴重的業務分別是,家庭物聯網(較上年同期下降54.2%)和家庭用水解決方案業務(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7.4%)。

雲米曾在財報中將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低迷歸因於今年小米品牌掃地機器人的銷售完全停產。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研發投入低,過度依靠代工模式

陳小平認為,淨虧損的原因是疫情導致的消費疲軟、原材料的上漲導致成本增加以及市場營銷費用增加。仔細查看雲米往年的財報,雲米每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都是支出中的「大頭」,在營收連年虧損的情況下,甚至還越發增長。

2019年10月雲米推出了旗下全新的高端AI家電品牌coKiing科奇,自此雲米的銷售和營銷開支開始「一路狂奔」。

image

通過查詢雲米2021年年度財報顯示,雲米在銷售和營銷上的花費分別為約3.796億元(2018年),5.292億元(2019年)5.972億元(2020年)以及7.51億元(2021年)逐年遞增,最誇張的2021年甚至佔到了總營收的14.16%。

在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陳小平表示雲米還將會繼續堅持「高端化」策略,在推出多款高端產品同時,還將在更多的城市增開「更大的店鋪」,以及把相應地加大對高端產品的市場推廣力度,投放更多平面廣告,以及與天貓、芒果TV等平臺合作。

儘管研發費用也在逐年增加,但增速顯然不如銷售和營銷費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雲米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分別約為1.242億元、2.049億元、2.657億元和3.118億元。每年的研發費用甚至都不到營銷費用的一半,還需要攤薄在逐年增多的產品品類中,產品的質量和售后很難不出現問題。

業內有觀點認為,雲米的產品之所以質量問題頻發,與代工模式有很大關係。據悉,雲米大部分產品被外包給代工廠,而且運輸、物流、安裝及售后服務都外包給第三方服務商。但由於雲米的產品體系龐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品控的難度。

而云米在推進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這一賽道上也不只有以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品牌,還有米家生態鏈的「同門兄弟」Aqura綠米,還有此前重心在商業地產上的歐瑞博,甚至是攜手合作夥伴「跨界而來」的華為HiLink等等,虎狼環伺。

從2022年10月10日起,雲米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就已經跌破1美元。截止到2022年11月17日,雲米在納斯達克市值僅為6033.74萬美元,每股股價已經跌到0.87美元,已經站到了十字路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