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騰訊聯邦「解體」:京東、美團之后,誰是下一個分手的對象

2022-11-17 11:46

11月16日,騰訊對外發布最新一季財報,除了經營數據之外,最受市場關注的便是將其所持有約9.58億股美團股票分發給股東。雖説市場此前早有預見,但當正式官宣的那一刻,還是引起不小的波瀾。

相同的手法,騰訊在一年前也曾操作過,那時的當事公司還是京東。毫無疑問,騰訊分發美團股票的行為,將會對后者的股價造成影響。但是,從京東的經驗來看,如果美團長期經營沒有問題,整個基本盤還是比較穩定的。只是,在京東和美團之后,「騰訊系」的拼多多和快手等互聯網公司,也都「瑟瑟發抖」,不知何時會輪到自己。

「拋棄」美團 騰訊真的忍心?

去年12月,京東集團發佈公告稱,騰訊宣佈將向其股東分配其持有的京東集團約4.6億股A類普通股。一年后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在美團身上再現。

據騰訊發佈的公告內容顯示,事會決議將按合資格股東持有每10股股份獲發1股美團B類普通股的基準,以實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由本公司透過Huai River及╱或TML間接持有的約958,121,562股美團B類普通股的特別中期股息。這一操作后,騰訊在美團的持股比例將從17%下降至不足2%。

作為騰訊對外做出的最為成功的投資之一,美團成為國內本地生活市場的領導者,從上市后股價也是火箭式增長。近一年,雖説股價有所下跌,但對騰訊來説,依舊是回報頗豐。

對於減持美團一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騰訊高管表示,騰訊總體投資策略非常清晰的,不一定會去堅持某些資產,騰訊充分考慮股東和投資者之間的關係,需要將投資者利益最大化,至於具體的投資或具體的公司持股,不做細節的分析。這一理由和去年減持京東的時候類似,當時騰訊解釋稱,「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

在智觀察看來,騰訊肯定是長期看好美團的發展的,但是基於當前反壟斷的大環境下,騰訊需要弱化自己在各個領域的話語權。雖然在投票上,騰訊不會對美團有太多的干預,但是作為大股東,外界還是認為騰訊的勢力太大,雖然不下場親自做,但是在一些領域的話語權太高。

另外一方面,就像騰訊説的那樣,在公司的投資策略下,美團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這一舉動對內對外都是更好的選擇。衆所周知,當下互聯網大環境一般,大家都在收緊業務線,儲備現金。這一次,選擇分配美團的股票,避免了現金分紅,也讓騰訊留夠了糧草。此外,騰訊沒有選擇在二級市場直接拋售,也是側面證明自身現金流比較健康。

失去了「靠山」 美團慌不慌

從當初騰訊減持京東的市場反應來看,這次減持,美團將會遭遇到短時間的震盪。

對騰訊的股民來説,這次分紅股息率高達5.65%,自然是一件開心的事兒,騰訊股價上漲也在意料之中。但對於美團的投資者來説,超15%體量的股票掌握在騰訊的股東手里,心里肯定恐慌,擔心到時騰訊股東拋售,美團的股價短時間也將受到影響。在公告發布后,美團ADR盤前下跌9.99%,而當時京東的股價則是下跌超10%。

不過,相比較股價上的恐慌,被騰訊減持后,美團能否獲得以往資源上的扶持,是投資者更為關心的事情。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騰訊投資大眾點評。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完成合並,騰訊追加10億美元投資。上市后,騰訊還對美團進行過增持。在資源方面,我們看到騰訊也是給了很大的支持。其中,美團在微信就有外賣和團購兩個入口,給美團導入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

智觀察認為,關於騰訊給予美團的資源上,其實並不需要有太多的擔憂。其一,騰訊還是美團的股東,雖説持股比例大幅下滑,但是美團依舊是騰訊整個戰略版圖關鍵的一部分。況且,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基本是佔據着上風,騰訊難不成會放棄市場第一,去扶持對手來搞亂自己的佈局?

從京東與騰訊的合作也可以看出,這一擔憂大可不必。只要美團自身硬,保持住上升的勢頭,這次減持或許還會是一件好事,自身的發展將會更加自由,也會少了很多枷鎖。

江湖再沒騰訊系?拼多多、快手們「瑟瑟發抖」

不同於阿里通過收購親自下場,騰訊更多的是通過戰略投資,來建立自己的「帝國」。當然,騰訊也並不想這一,只不過自己下場去做,一個是時間成本太高,另一個則是讓自己越來越重。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騰訊知道自己的能力。

而騰訊之所以能夠將國內頭部互聯網公司麾如旗下,最重要的就是不過多干預被投企業的發展,不會一味地想要掌控權。在這一的理念下,我們看到,京東、美團、拼多多、唯品會、快手等明星互聯網公司都成為騰訊系的一員。

但是,在反壟斷的大環境下,騰訊系也將逐漸解散,美團也不會是騰訊最后一個減持的企業。有消息稱,在2023年,騰訊還將採用同樣的方式減持快手和拼多多。話説,在今天港股開盤后,估計騰訊系公司的股價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初,在騰訊減持京東之后,港股多家被騰訊投資的科技互聯網公司的股價也是表現不佳。其中,騰訊持股17.32%的快手一度下跌近4%,騰訊持股11.38%的B站則是一度下跌近6%。

江湖再無騰訊系,這句話終將成真。對於騰訊來説,減持京東和美團,只是一個開始,就像它自己説的那樣,「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但背后真的原因,或許只有騰訊自己知道了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