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若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哪類股票可以成為避風港?

2022-11-16 19:07

最近,美國是否會陷入經濟衰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華爾街投行討論的話題。

一方面,美國2年期與10年期美債自今年7月以來便開啟了倒掛,美國3個月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在昨日更是出現自2019年末以來最大倒掛,表明市場愈發擔憂經濟衰退的到來。

另一方面,美國華爾街和硅谷已經開啟了大規模裁員潮,馬斯克、貝佐斯等商業大亨也已經頻頻警告經濟衰退就在眼前。

那麼,假如美國經濟衰退真的到來,我們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此前歷史上經濟衰退期間的資產表現,來尋找更有價值的答案。

此前經濟衰退期間的資產表現

據經濟學家稱,自1854年以來,美國共經歷了32個擴張和收縮周期,平均衰退期為17個月,而1980年以來的幾次經濟衰退平均持續時間不到10個月。

從1980年至今,美國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經濟衰退時期:1981年7月–1982年11月、1990年7月–1991年3月、2001年3月–2001年11月、2007年12月–2009年6月以及2020年2月至4月。

在這之中,后兩次衰退屬於深度衰退(GDP回落超3%),前三次均屬於輕度衰退(GDP回落幅度在3%以內)。

image

回顧這五次經濟衰退期間美股及其他主要資產的表現來看,可以看出:

在經濟衰退期間,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通常表現良好,平均漲幅達到6%;而原油則可能因需求衰退而下跌,在深度衰退期間更是如此——尤其是在2020年初的經濟衰退中,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一度驟降,國際油價甚至一度跌至負值。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衰退期間也並不一定會出現美股熊市:例如在1981年至2001年的三次輕度衰退中,美股跌幅並未達到20%的熊市標準線。事實上,自1928年以來美股經歷的25個熊市中,只有14個是伴隨經濟衰退出現的。

通過分析標普500指數各版塊在衰退期間歷史走勢,或許能更加形象的體現出,不同類型股票在衰退期間的表現。鑑於標普500指數的11個板塊指數多數自1996年才編制而成,下文將仔細回顧2001年和2007年兩次經濟衰退時期的市場表現。

2001年經濟衰退:科技股成最大輸家

2001年經濟衰退發生在當年的第二、三季度,其最主要引發因素是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也正因此,科技股成為此輪經濟衰退中毫無疑問的最大輸家。

此外,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襲擊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美聯儲從1999年初將聯邦基金利率從4.75%提高至2000年7月的6.5%,也加速的衰退的到來。

然而,這一段經濟衰退時期是美國有記錄以來最温和的衰退之一:在這一期間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下降0.3%,失業率峰值也僅達到5.5%。

在這段經濟衰退來臨之前,美國科技股已經經歷了一輪互聯網泡沫破裂。因此,儘管科技股在經濟衰退的8個月內的跌幅並不顯著,但納斯達克指數從經濟衰退開始前的一年內,已經累計暴跌54.2%。而在2001年7月經濟衰退結束后,科技股也沒有結束跌勢,納斯達克在這之后一年繼續下跌31.12%。

image

2001年衰退期間標普500指數(紅)和納斯達克指數(綠)表現

標普500指數信息技術和通信設備板塊也在同期經歷了暴跌,其中信息技術板塊在經濟衰退前、中、后三個階段分別下跌了55.8%、11%和28.50%。

相對而言,醫療、必需消費品和公共事業板塊跌幅相對温和,而原材料板塊甚至在這期間出現上漲。

image

不過,在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后,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快速採取了應對措施:一方面,2001年6月,美國布什總統簽署了 經濟增長和税收減免協調法案(EGTRRA),推動減免家庭所得税,並提高税收門檻;另一方面,美聯儲從2001年1月開始不斷降低利率,從而推動美聯儲利率從2000年7月的6.5%降低至2001年底的1.82%,從而為經濟提供了更多流動性。

在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美國經濟在2001年第四季度便恢復增長。然而,此后美聯儲利率持續降低,到2003年時甚至降至1%的低位,導致房地產行業空前繁榮,也為后來的次貸危機埋下了伏筆。

2008年經濟衰退:美股各板塊泥沙俱下

和2001年的温和經濟衰退相比,2007年底至2009年中期的經濟衰退可謂一場「腥風血雨」。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經歷了自1937-38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美國GDP累計下跌4.3%,失業率峰值達到9.5%。

image

2008年期間標普500指數(紅)和納斯達克指數(綠)表現

這場危機最初從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開始,緊接着危機迅速傳導至金融業,並引發了一場銀行業危機,貝爾斯登、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機構陸續在2008年宣佈破產,導致美國股市崩盤,美股市場市值甚至一度腰斬。

image

這場經濟衰退也使得油市經歷了大幅波動:在危機初期國際油價曾一路上漲,到2008年年中一度飆升至歷史新高,然后出現暴跌。最終在衰退期間美油累計跌超25%,而美國石油行業股也集體陷入低迷。

image

2007-2009經濟衰退期間油市經歷大幅波動

由於這場衰退的影響範圍之大,在美股中各板塊幾乎都「泥沙俱下」,集體大幅失血。其中,金融板塊在整個衰退期間累計暴跌超六成。

儘管醫療、必需消費品是相對而言跌幅較温和的板塊,不過跌幅仍然超過了兩成。

總結:醫藥、必消和黃金或是更佳選擇

從上述兩場經濟衰退中可以看出,在温和衰退期間,醫藥、必消和公共事業等板塊往往相對「抗跌」,而科技和周期性行業則往往容易受到更大的衝擊;在深度經濟衰退期間,股票資產幾乎都將普遍遭到拋售,即便是相對「抗跌」的板塊也難逃被拋售的厄運。

假如衰退已經無可避免,相對股票而言,黃金無疑是更為穩妥的資產配置選擇。

高盛在最近的報告中就曾表示,假如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並促使美聯儲貨幣周期轉向,預計黃金有望上漲20-30%,具體漲幅取決於美聯儲降息的程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