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蔡強迴應行業四問:轉型是轉大彎還是轉急彎

2022-11-11 20:57

重疾險飽和了嗎?低利率行業風險幾何?個險營銷=傳銷嗎?壽險轉型要轉大彎還是轉急彎?

11月9日-10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2022第三屆中國壽險業轉型發展峰會在遵義召開,履新太保壽險一年半的蔡強在會上分享了自己關於保險行業的思考。

誠然,站在被不少保險從業者直呼「寒冬」的當下,轉型發展仍在爬坡過坎的中國壽險業面臨着諸多問題,但在蔡強看來,中國保險行業的嚴冬並不是獨特,海外的成熟市場都經歷過由粗獷發展到精細化、專業化的發展過程,保險行業一定會迎來新的契機。

重疾飽和了嗎?

一雙草履空着,一雙赤腳光着,腳沒有穿進鞋子,是不合適還是鞋子太多了?

這恰似目前,重疾險遇到的情況:目前看數據是6億保單,4億人買了保險,特別是,過去幾年,重疾險銷售大幅下滑,使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畢竟此前行業高速發展的利潤來源主要基於重疾險的快速發展。

市場飽和了嗎?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過去重疾險的下滑因素中尋找答案。

在蔡強看來,2020年前重疾險是火箭式超速度的發展,但這個發展不是完全基於客户對重疾的需求,而是基於拉人頭加自保件的推動,現在回過頭來看,增速的下滑,某種程度上是均值迴歸,迴歸老百姓對重疾真實的需求。

蔡強分享了美國人到非洲賣鞋的故事,兩個製鞋廠的銷售員到非洲考察,一個回來報告總部説,非洲沒有鞋類的市場,「因為沒人穿鞋」;另一個就説我發現鞋類市場巨大,也是「因為沒人穿鞋」,同樣一個市場有兩個不同的看法。現在有第三個去非洲賣鞋的中國温州商人卻發現鞋市場纔剛剛開始,仍有巨大的潛力。因為,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有鞋穿了,但是隻有一雙鞋,現在要去開發不同的鞋,要教育非洲人,在正規場所穿皮鞋,在沙灘穿拖鞋,跑步穿球鞋。在蔡強看來,這就是中國的重疾市場,也是中國保險市場未來2.0、3.0時代的發展。

根據有關統計,當下市場存在1600萬億元的風險敞口,其中醫療、重疾缺口1千萬億,但是2.0時代並不代表用1.0時代的方法就可以實現,因此,需要改變做法,細分重疾市場,細分健康保障。例如,在2.0時代,醫療險、重疾險包括政府和商業一起合作的惠民保險產品會越來越多涌現,更不要説3.0時代,這就要求保險公司更加專業化,同時也要求銷售人員更加專業化,按照客户的需求定製他們健康保障的產品。

利率下行,保險行業會面臨系統性風險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從2000年的投連風波后投連險出清,再到P2P投資風險后的萬能險、分紅險熄火,最后整個行業都選擇高現金價值的產品,保障功能弱儲蓄功能強。因此,利差損風險一直是行業討論和防範的重點。

在蔡強看來,評估來看,中國利率下行趨勢是確定的,但目前來看,下行的空間是有限的,加上償付能力的管理,系統性的風險是可控的。

而蔡強認為,保險行業面臨的更大風險是產品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單一,越來越保守。「我們保險的產品和美國的發展,和其他國家的發展(歐洲、澳洲)正好相反,他們的發展是隨着市場越來越發達,產品是越來越豐富」。

在蔡強看來,整個行業過度集中其實有很大的風險,保險行業做的是風險管理,而不是風險迴避,如果風險迴避,長期下來消費者承受巨大的購買力損失。保險的核心本質就是風險共擔,更多的消費者共擔投資風險,長期下來,消費者亦可以真正共享長期投資帶來的機會、利潤和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紅利。「建議行業、監管能夠藉着轉型、改革的東風再出發,藉着改革的新制度,按需、按能力、按專業來配套。我們都知道以客户為中心,客户有不同的層級,而保險的產品按照營銷員的能力、專業度,按照服務的要求,能夠形成一個多元化、豐富的市場化的有機配套,既能夠管理好銷售的合規性,又能夠滿足消費者人民羣眾美好生活的多元化的要求。 」

保險營銷等於傳銷嗎?

保險銷售等於傳銷嗎?或許不少保險從業者接到過這樣的疑問,蔡強也一樣。「2016年我們有領導專門把我叫過去問,蔡總,是友邦把個險的體制帶進來,你給我講講傳銷和個險營銷員的差別,是不是傳銷?2016年我堅定地回答,個險和傳銷是絕對不同的」。

在他看來,金字塔架構代不代表傳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管理架構和薪酬激勵。從管理架構來看,金字塔架構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管理模式,是管理半徑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自然結果,這在企業、政府機構和軍隊都普遍運用。而傳銷的另一個特點,不單單是層級,而是倒金字塔薪酬模式,最上層的拿了絕大部分的薪酬。傳銷的三要素是零門檻人頭招募、自保件加倒金字塔的薪酬架構,這三大要素和個險營銷優增與留存、督導與培訓、合規與服務並不相同。我們要反思現在個險的模式是否有傳銷的影子,這個答案留給在座的各位。

轉型是轉大彎還是轉急彎

轉型能不痛嗎,儘管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人還是選擇最大程度的避免轉型帶來的痛楚,寧可長痛,不要短痛。

在蔡強看來,轉型就是轉「心」,「心」就是觀念,如果觀念轉變了,結果是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快與慢的問題。但在轉型的過程當中,要有戰略定位和決斷。請大家記得鐵達尼號不是轉彎轉得太快而翻船,而是因為發現冰山太晚而撞山了。保險行業面臨的冰山可能看着很遠,但是冰山下面巨大危機我們要快速的改變。」

蔡強表示,做出上述判斷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第一是行業下行的深度速度非常大,業績加速下滑跟轉型沒有關係,轉型過程往往就是替罪羊,所有不好的業績都容易推到轉型的過程當中。 第二是舊的模式——三大板斧(拉人頭、自保件、短期激勵)已經不被人民羣眾接受了。第三是行業內部還有不少人對目前的情況不認同。基於這個情況,我們判斷,壽險行業的轉型需要根本性、全面性的變革。

轉型還需要戰略勇氣和決心,蔡強表示,開弓沒有回頭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道「把事做對」和「做對的事」的差異,在做對的事上面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在戰略上、方向上沒有討論的余地。

「但是在‘戰術’上要過渡,我們提出要職業化,打造全職的營銷隊伍,但是目前還有大量的兼職人員,在清人力過程需要有過渡期。在適用新的模式、需求分析的工具、篩選工具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過渡,有一個慢慢能力建設的過程。所以目前九個月下來初見成效。」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