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11 18:35
早在2012年,Lazada首次將雙11概念引入東南亞,今年雙11迎來十周年慶。最新數據顯示,11月11日凌晨,Lazada雙11開售11分鍾,銷售額對比平日同時段便增長124倍。
面對高併發場景下的流量峰值,如何確保平臺平穩應對,並能帶給用户更好的體驗,這是對電商平臺乃至整個東南亞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一次嚴苛的檢驗。11月10日下午,在Lazada雙11的一次媒體活動上,Lazada集團CTO王皓就雙11背后的技術保障及Lazada突出的技術比較優勢作了細緻分享。
相對於平時,雙11當天的GMV、訂單量,在不同國家、不同類目可能有幾十上百倍的增長。為確保給消費者帶來極致的消費體驗,在東南亞深耕已十年的Lazada如今夯實了一整套業界領先的技術理念和研發體系,也已融入到整個阿里的技術體系之中。
王皓説,「從雲計算,中間件到搜索,推薦,支付,物流等電商業務平臺,再到大數據,AI、AR,IOT等前沿技術應用,Lazada在東南亞均已相對成熟,保持領先優勢,這不僅是Lazada如今能享受到的技術紅利,也是保持長遠競爭力的優勢所在。
零點峰值下單成功率99.99%
東南亞社交媒體發達,在享受演出、在線遊戲和直播等娛樂活動的同時,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這是東南亞消費者的偏好。
據瞭解,今年雙11購物狂歡節期間,Lazada除了帶來大幅讓利之外,在消費者體驗方面推陳出新,推出LazLive+狂歡節、Lazzie Star小遊戲等新玩法,讓商家、消費者能沉浸在線上線下有趣體驗式活動當中,感受新消費體驗。
10日晚,東南亞多個城市開啟了規模盛大的雙11倒計時活動。萬余名90后、00后年輕人云集越南胡志明市大學城,參加Lazada雙11倒計時晚會(Lazada 11.11 Super Show),火爆的明星演出、煙火表演燃爆全場;在泰國,多位泰國當紅明星現身廣場中心的舞臺,在現場如潮粉絲的尖叫聲中開啟雙11盲盒,歡慶雙11到來。
(Lazada集團CTO王皓)
對於東南亞消費者來説,每年的雙11都是一次消費狂歡,支撐這一切的是背后的技術力量。
王皓表示,對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長的零點峰值流量,Lazada投入大量精力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平臺系統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壓力測試,「我們定了一個目標,在零點峰值的十幾分鍾,下單成功率要達到99.99%,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戰。」
在過去幾年,Lazada完成了基於阿里雲整個雲原生的技術體系的升級,也打造出實力強勁的技術研發團隊,有着非常多的技術能力沉澱。目前,Lazada把技術基建水平拉到和阿里體系相齊行的水平,並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深度的東南亞本地化定製。
王皓提到,東南亞不同的國家之間基礎設施不一樣,文化、消費力也不一樣,需要技術手段做到差異化的運營。爲了更貼近東南亞國家的市場和用户,Lazada做了大量本土化和AI數據驅動的工作,「要把底層基礎設施打紮實了,才能為各個國家進行本地化定製運營。」
此外,隨着東南亞整體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完善,這就要求Lazada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更快速、更實時地接觸到消費者的信息,然后更快速地優化客户體驗。
虛擬試粧助推美粧品牌轉化率提升3倍
流量,無論是日常銷售,還是參加電商大促,始終是電商行業最關注的話題。如何為東南亞的商家們設計並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營銷解決方案?
面對與國內截然不同的東南亞市場,Lazada一方面從國內電商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汲取經驗,另一方面根據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特點,嘗試將成熟的運營經驗「本地化」,為商家的流量和增長焦慮尋找解法。
2017年,Lazada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后,通過實施Voyager等項目實現全棧技術重構,成功在6個月內將Lazada整個電商系統全部升級到阿里技術體系,帶來了性能和穩定性大大提升,這也使得東南亞電商技術體系幾乎是一夜之間拉齊到了和世界電商巨頭比肩的水平。像國內行之有效的千人千面、頁面打開時極致體驗、大促峰值時的系統穩定性,以及商家運營和流量投放時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等等,以往東南亞電商環境甚至都還未曾體驗過的新理念、新應用,因為Lazada的關係第一次在東南亞成爲了現實。
王皓進一步解釋,Lazada通過這一領先東南亞電商賽道數個身位的紮實技術體系,有效賦能東南亞本土商家和有志於出海的中國跨境商家,深度結合東南亞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打包實踐了一整套包括基於搜索、推薦、廣告、會員運營等在內的智能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銷售轉化率,從而助力更多商家增長。
以廣告技術為例,Lazada的自研廣告平臺Phoenix基於阿里媽媽的架構體系,以多種產品形態和AI算法,讓廣告主在電商平臺上更加智能的進行營銷,最大化營商效率。同時為客户提供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高效解決東南亞電商所面臨的多渠道多場景投放問題。
王皓還舉例説,藉助Lazada的AR技術,用户可以實時試用美粧產品,並看到真實的試用效果,這能幫助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定製化、更逼真的虛擬購物體驗;虛擬試粧(VTO)應用則通過其豐富的實用功能,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和在線試用眼影、眼線筆、粉底、腮紅等產品,目前通過與平臺品牌商城LazMall上的美粧品牌合作,VTO應用幫助品牌商家轉化率提升了約3.1倍,平均訂單價提高了11%。
「在東南亞電商新技術理念的應用方面,依然潛力巨大。」王皓説,未來在如何進一步做好3D建模、元宇宙相關理念應用,技術上還需要進一步突破;應用領域上,除了粧容,Lazada也會持續加大在服裝、鞋帽虛擬試穿試戴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力度,努力將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應用帶給東南亞的消費者。
深耕本土的技術競爭優勢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實物電商滲透率約為25%,且繼續保持提升。東南亞的情況恰恰相反,根據研究機構eMarketer統計,目前東南亞(除新加坡)零售電商滲透率均低於5%,平均僅為2.5%,其中最大電商市場印尼的滲透率相對較高達到4.26%;然而,2021年,東南亞新增4000萬互聯網用户,互聯網總用户達4.4億,東南亞平均互聯網滲透率已高達75%,甚至略高於中國。這也表明,東南亞的電商市場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潛力還遠遠沒有被釋放出來。
這也是東南亞電商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隨着疫情后消費能力的加速恢復,東南亞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出海商家的關注,不少中國商品在東南亞的受歡迎程度也在逐漸變高。去年,有超過2000箇中國品牌通過Lazada拓銷東南亞,中國出海品牌訂單同比增長高達99%。
在王皓看來,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發展現狀與中國早年電商發展路徑類似,電商平臺的技術經驗、算法驅動等能力,可以有效借鑑到東南亞,並進一步基於東南亞的實際情況和消費者的本土化需求,如用户的行為、習慣去做定製化、本土化。
(奔走在印尼街頭的Lazada快遞員)
這一方面機會和挑戰俱在。一方面,供給非常豐富、多元化的中國商品和產業帶資源有着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東南亞各國發展水平迥異,語言、文化、宗教多元,加上地理距離相距遙遠,海島眾多,對物流履約時效、消費習慣的養成均提出了巨大考驗。
在王皓看來,這也正是Lazada過去十年深耕東南亞、持續投資技術、物流等基礎設施的競爭優勢所在。「在過去十年,無論是產品技術的實力積累,還是在不同國家的運營本土化經驗的積累,Lazada都處於不錯的位置。」王皓認為,這也將有力改善中國跨境商家、品牌出海東南亞的體驗,助力中國跨境商家在東南亞的數字化成功。
王皓表示,面對蓬勃發展的東南亞電商新需求,Lazada以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培養國際化技術人才等舉措,支持平臺商家、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娛樂消費、享受雙11的同時,也為東南亞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夯實根基。Lazada在過去幾年積累的技術優勢,也會在未來展現出更強勁的競爭優勢。